從山西票號看傳統(tǒng)金融的近代化轉變——基于與英格蘭銀行發(fā)展路徑的比較視角
本文關鍵詞:從山西票號看傳統(tǒng)金融的近代化轉變——基于與英格蘭銀行發(fā)展路徑的比較視角
更多相關文章: 山西票號 英格蘭銀行 金融發(fā)展 金融近代化
【摘要】:山西票號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是中國傳統(tǒng)金融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重大創(chuàng)新,代表了中國金融體系的自主發(fā)展和演進路徑。雖然在山西票號的發(fā)展過程中,也出現了類似于英格蘭銀行的發(fā)展因素,通過參與政府公共財政,并在金融市場中與政府進行策略互動,諸如代理國庫、發(fā)行兌換券(紙幣)和向國家銀行的方向發(fā)展等;但由于官商關系、公共信用和財產權利的不同,山西票號的"官商結合"模式并沒有形成一個新的穩(wěn)態(tài)均衡和有效制度安排,進而未能促進公共金融和新式金融體制的建立,其近代化轉變的嘗試也沒能取得成功。文章研究表明,公共信用、政府職能的轉變和政府參與金融市場的方式不僅決定了金融體制的變革和轉型,也是現代金融市場良好運行的基礎和保障。
【作者單位】: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關鍵詞】: 山西票號 英格蘭銀行 金融發(fā)展 金融近代化
【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NCET-13-0894) “上海財經大學創(chuàng)新團隊支持計劃”資助
【分類號】:F832.9;F835.61
【正文快照】: 一、引言作為中國近代時期的重要金融機構之一,有關山西票號的研究在學術界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到目前為止,相關研究仍然呈現出以下兩點不足:一是對其歷史發(fā)展過程的考證遠遠重于對其理論的分析;二是對其興盛狀況的描述遠遠多于對其衰落成因的探討。傳統(tǒng)觀點認為,山西票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成誠;山西票號奇特的用人之道[J];杭州金融研修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2 孫明;山西票號:金融史上的奇觀[J];21世紀;1999年02期
3 成誠;山西票號知多少[J];杭州金融研修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4 田文;從山西票號的衰亡探析企業(yè)法人治理[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5 文雨;;美國人要向山西大掌柜取經[J];人人健康;2009年10期
6 姚會元;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育成大資本的歷史考察——以山西票號為例[J];晉中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4期
7 劉鵬生 ,崔鴻雁 ,劉建生;山西票號錯失變遷機遇的新制度經濟學分析[J];稅收與企業(yè);2003年08期
8 閆林甫;“拔乎其萃”的山西票號創(chuàng)始人──雷履泰理財思想評述[J];稅收與企業(yè);1994年11期
9 宋雅楠;山西票號的運作機制對我國建立民營銀行的啟示[J];經濟工作導刊;2003年20期
10 高鶴;;山西票號的“職業(yè)銀行家”[J];中國金融家;2003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育民;;一部瑕瑜互見的票號史新著——評黃鑒暉《山西票號史》[A];近代中國(第八輯)[C];1998年
2 趙鳴;;山西園林古建筑發(fā)展的文化淵源[A];中國民族建筑(文物)保護與發(fā)展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孔祥毅;;晉商興衰與轉型中的教訓[A];2010年三晉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馬燕;;回商文化與晉商文化之比較[A];首屆中國寧夏回商大會文化論壇論文匯編[C];2008年
5 王社教;;明清時期太原城市的發(fā)展[A];中國古都研究(第二十輯)——中國古都學會2003年年會暨紀念太原建成2500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6 濱下武志;朱蔭貴;;19世紀后半期外國銀行操縱中國金融市場的歷史特點——及其與上海金融危機的聯系[A];近代中國(第二輯)[C];1991年
7 孔祥毅;;鏢局、標期、標利與山西社會信用[A];山西區(qū)域社會史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劉寶宏;盧昌崇;;晉商為什么衰落?——產權保護與企業(yè)增長視角的探析[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高薇;;德配天地 道貫古今——由晉商精神看儒家文化的當代管理價值[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趙弘;;努力讓晉商文化開出時代之花[A];首屆晉商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平;山西票號“成敗皆蕭何”[N];上海金融報;2009年
2 王永江 宋龍;由“山西票號”想到的[N];中華合作時報;2010年
3 張正明 馬偉;算學應用奠定山西票號壯大基礎[N];財會信報;2010年
4 盧布林;山西票號溫舊[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5 毛翠輝 冉瑞奎;東方獨有“山西票號”[N];中國氣象報;2004年
6 王澤;從山西票號的衰亡看企業(yè)法人治理[N];山西經濟日報;2001年
7 楊蘇紅;生于末世運偏消[N];上海金融報;2008年
8 財政部財科所研究員 趙云旗;票號輝煌與衰落的啟示[N];經濟參考報;2007年
9 李天懷;從山西票號衰亡看金融倫理創(chuàng)新[N];金融時報;2003年
10 科大衛(wèi);山西票號的興起與沒落[N];光明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李永福;山西票號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張桂萍;山西票號經營管理體制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3 殷俊玲;盛世繁華[D];山西大學;2005年
4 金悅;晉商身股制度的激勵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5 衛(wèi)東海;明清晉商精神的宗教倫理底蘊[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6 高倚云;明清晉商文化傳統(tǒng)、制度績效與路徑依賴[D];遼寧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琳;山西票號資本屬性探析[D];太原理工大學;2013年
2 王佳;山西票號的規(guī)則及運作機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3年
3 肖宇;山西票號與晚清河南經濟[D];蘇州大學;2010年
4 孔祥宙;山西票號經理群體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5 王可欣;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至辛亥革命前山西票號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6 劉瑩;晚清民國時期山西票號經由期刊的傳播及特點研究[D];西北大學;2014年
7 侯曦華;山西票號風險防范制度研究及借鑒[D];蘭州商學院;2011年
8 喬建偉;山西票號的風險管理研究以及對我國現代銀行的啟示[D];河北經貿大學;2013年
9 姬淑婷;信任網絡破損[D];山西財經大學;2014年
10 鄭麗麗;山西票號的風險管理及其借鑒[D];山西財經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7452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745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