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的實證研究 ——以安徽毫州市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2-02-21 22:37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解決好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跨入21世紀以來尤其是入世以后,我國農業(yè)和農村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對農村金融無論是在信貸總量還是在金融服務方面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隨著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的商業(yè)化改革,其機構逐步從農村地區(qū)撤出,農村信用社(以下簡稱“農信社”)成為了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最主要力量,在支持農民、農業(yè)和農村的經濟發(fā)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農信社的信貸支農關系到我國農民增收、農業(yè)發(fā)展和農村經濟增長,是提高我國整體發(fā)展水平的重要一環(huán)。本文選擇了安徽省亳州市作為樣本地區(qū),通過近年來亳州農信社的信貸供給情況,分析其支農行為,同時考察農村信用社的信貸投入與農業(yè)經濟增長之間、以及與農民收入之間的關系,以期農信社進一步增強其支農服務功能,在新時期發(fā)揮更大的支農作用。文章首先梳理和分析了經濟增長與金融發(fā)展的相關理論,然后在分析現階段亳州農村金融市場的信貸需求的基礎上,對亳州農村信用社對農村的信貸投放進行實際考察與評價,并通過建立經濟計量模型,對亳州農村信用社的信貸支持...
【文章來源】:南京農業(yè)大學江蘇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導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已有的研究基礎
1.2.1 農村信貸資金與農業(yè)、農村經濟關系的研究
1.2.2 農村信貸資金與農民收入關系的研究
1.2.3 農信社信貸支農的研究
1.3 概念范疇界定
1.4 研究思路和結構安排
1.5 研究方法、數據來源和技術路線
1.5.1 研究方法
1.5.2 數據來源
1.5.3 技術路線
1.6 可能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
2 農信社信貸支農的理論基礎
2.1 經濟增長的理論回顧
2.1.1 哈羅德-多馬(Harrod-Domar)模型
2.1.2 內生增長模型
2.2 生產函數的理論回顧
2.2.1 里昂剔夫生產函數
2.2.2 柯布-道格拉斯(CD)生產函數
2.3 金融發(fā)展理論
2.3.1 現代金融發(fā)展理論的形成
2.3.2 現代金融發(fā)展理論的發(fā)展
2.4 農信社信貸支農的理論分析
2.4.1 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2.4.2 農村金融發(fā)展與農業(yè)經濟增長的關系
2.4.3 農信社信貸投放與農業(yè)經濟增長、農民收入的關系
3 實證研究背景
3.1 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構成與發(fā)展
3.1.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發(fā)展
3.1.2 現階段的農村金融體系
3.2 農村信用社在解決“三農”問題中的作用
3.2.1 “三農”問題產生的原因
3.2.2 農村信用社在“三農”問題中的作用
3.3 現階段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需求的特點和新變化
3.3.1 我國農村地區(qū)的資金需求特點
3.3.2 新農村建設中金融服務需求的變化
3.4 農村信用社以改革應變化
4 農信社信貸支農的實證研究----亳州農信社支農情況考察
4.1 亳州概況
4.2 亳州農村經濟發(fā)展中的信貸需求
4.3 亳州市農信社支農信貸的供給現狀
4.3.1 亳州市農信社支農信貸投放的規(guī)模分析
4.3.2 亳州市農信社支農信貸投放的結構分析
4.4 亳州市農信社信貸投放對農業(yè)經濟增長的貢獻
4.4.1 模型設計
4.4.2 計量結果與分析
4.5 亳州市農信社信貸投放對農民收入增長的影響
4.5.1 變量選擇與數據說明
4.5.2 模型設計
4.5.3 計量結果與分析
5 結論與政策建議
5.1 結論
5.2 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三農”經濟發(fā)展趨勢與信貸對接:基于云夢實證[J]. 付剛. 武漢金融. 2010(08)
[2]資金富余背景下農村信用社應如何加大信貸投放——對常德市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 中國人民銀行常德市中心支行課題組,劉新華,彭友寶. 金融經濟. 2010(14)
[3]農村金融新政對增加農村金融信貸供給的作用——基于對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調查分析[J]. 沈杰,馬九杰. 現代經濟探討. 2010(07)
[4]中國農村金融發(fā)展與農民收入增長[J]. 余新平,熊皛白,熊德平. 中國農村經濟. 2010(06)
[5]金融支農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 蔣偉民. 浙江金融. 2010(06)
[6]農信社改革對改善金融支農的政策效應評估——基于全國農戶調查面板數據的倍差法分析[J]. 趙巒,孫文凱. 金融研究. 2010(03)
[7]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中金融支農瓶頸及其破解——以重慶市為例[J]. 周科. 農村經濟. 2010(03)
[8]我國農業(yè)信貸與農業(yè)經濟增長的相關性研究——基于1978—2007年31個省份的Panel Data分析[J]. 裴輝儒. 農業(yè)技術經濟. 2010(02)
[9]我國農業(yè)產業(yè)化的金融支持初探[J]. 陳凌嵐,陳永志.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01)
[10]我國農村信貸資金外流問題探析[J]. 巴紅靜,管偉軍. 農村經濟. 2009(12)
博士論文
[1]中國農村金融體系構建研究[D]. 雷啟振.華中科技大學 2009
[2]基于供給視角的農村金融改革研究[D]. 高曉燕.天津財經大學 2007
[3]我國農村經濟發(fā)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 董曉林.南京農業(yè)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638167
【文章來源】:南京農業(yè)大學江蘇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導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已有的研究基礎
1.2.1 農村信貸資金與農業(yè)、農村經濟關系的研究
1.2.2 農村信貸資金與農民收入關系的研究
1.2.3 農信社信貸支農的研究
1.3 概念范疇界定
1.4 研究思路和結構安排
1.5 研究方法、數據來源和技術路線
1.5.1 研究方法
1.5.2 數據來源
1.5.3 技術路線
1.6 可能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
2 農信社信貸支農的理論基礎
2.1 經濟增長的理論回顧
2.1.1 哈羅德-多馬(Harrod-Domar)模型
2.1.2 內生增長模型
2.2 生產函數的理論回顧
2.2.1 里昂剔夫生產函數
2.2.2 柯布-道格拉斯(CD)生產函數
2.3 金融發(fā)展理論
2.3.1 現代金融發(fā)展理論的形成
2.3.2 現代金融發(fā)展理論的發(fā)展
2.4 農信社信貸支農的理論分析
2.4.1 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2.4.2 農村金融發(fā)展與農業(yè)經濟增長的關系
2.4.3 農信社信貸投放與農業(yè)經濟增長、農民收入的關系
3 實證研究背景
3.1 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構成與發(fā)展
3.1.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發(fā)展
3.1.2 現階段的農村金融體系
3.2 農村信用社在解決“三農”問題中的作用
3.2.1 “三農”問題產生的原因
3.2.2 農村信用社在“三農”問題中的作用
3.3 現階段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需求的特點和新變化
3.3.1 我國農村地區(qū)的資金需求特點
3.3.2 新農村建設中金融服務需求的變化
3.4 農村信用社以改革應變化
4 農信社信貸支農的實證研究----亳州農信社支農情況考察
4.1 亳州概況
4.2 亳州農村經濟發(fā)展中的信貸需求
4.3 亳州市農信社支農信貸的供給現狀
4.3.1 亳州市農信社支農信貸投放的規(guī)模分析
4.3.2 亳州市農信社支農信貸投放的結構分析
4.4 亳州市農信社信貸投放對農業(yè)經濟增長的貢獻
4.4.1 模型設計
4.4.2 計量結果與分析
4.5 亳州市農信社信貸投放對農民收入增長的影響
4.5.1 變量選擇與數據說明
4.5.2 模型設計
4.5.3 計量結果與分析
5 結論與政策建議
5.1 結論
5.2 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三農”經濟發(fā)展趨勢與信貸對接:基于云夢實證[J]. 付剛. 武漢金融. 2010(08)
[2]資金富余背景下農村信用社應如何加大信貸投放——對常德市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 中國人民銀行常德市中心支行課題組,劉新華,彭友寶. 金融經濟. 2010(14)
[3]農村金融新政對增加農村金融信貸供給的作用——基于對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調查分析[J]. 沈杰,馬九杰. 現代經濟探討. 2010(07)
[4]中國農村金融發(fā)展與農民收入增長[J]. 余新平,熊皛白,熊德平. 中國農村經濟. 2010(06)
[5]金融支農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 蔣偉民. 浙江金融. 2010(06)
[6]農信社改革對改善金融支農的政策效應評估——基于全國農戶調查面板數據的倍差法分析[J]. 趙巒,孫文凱. 金融研究. 2010(03)
[7]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中金融支農瓶頸及其破解——以重慶市為例[J]. 周科. 農村經濟. 2010(03)
[8]我國農業(yè)信貸與農業(yè)經濟增長的相關性研究——基于1978—2007年31個省份的Panel Data分析[J]. 裴輝儒. 農業(yè)技術經濟. 2010(02)
[9]我國農業(yè)產業(yè)化的金融支持初探[J]. 陳凌嵐,陳永志.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01)
[10]我國農村信貸資金外流問題探析[J]. 巴紅靜,管偉軍. 農村經濟. 2009(12)
博士論文
[1]中國農村金融體系構建研究[D]. 雷啟振.華中科技大學 2009
[2]基于供給視角的農村金融改革研究[D]. 高曉燕.天津財經大學 2007
[3]我國農村經濟發(fā)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 董曉林.南京農業(yè)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6381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3638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