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展碳金融的政府支持政策的國際比較與啟示
本文選題:碳金融 + 政策支持 ; 參考:《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摘要】:伴隨著全世界低碳經濟的發(fā)展,碳金融作為其市場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經濟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各國政府為發(fā)展本國的碳金融,競相出臺了一些支持政策。中國作為碳排放總量和碳減排總量大國,碳金融建設尤為重要,而現階段我國支持碳金融發(fā)展的政策領域還有很多空白。發(fā)達國家制定的碳金融政策,為我們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in the world, carbon finance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 econom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s marketization. Governments have come up with support policies to develop their own carbon finance. As a big country of carbon emission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arbon financ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China.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gaps in the policy field of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finance in China at this stage. Developed countries to formulate carbon finance policy, for u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吉林財經大學國際交流學院;
【分類號】:F83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倩;王遙;;碳金融全球布局與中國的對策[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0年08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撫順石化開發(fā)公司總會計師 陳榮;[N];中國化工報;2009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賓;;廣西發(fā)展低碳經濟的金融支持研究[J];大眾科技;2011年10期
2 張瑞萍;;低碳經濟下碳金融市場的構建[J];甘肅金融;2012年02期
3 周德群;孫作人;蘇州;;廣義虛擬經濟視角下的碳金融市場[J];廣義虛擬經濟研究;2011年02期
4 蘇蕾;曹玉昆;陳銳;;國際碳金融體系的探討[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2年04期
5 蘇蕾;曹玉昆;陳銳;;論構建我國的碳金融體系[J];生態(tài)經濟;2012年05期
6 趙艷香;任曉玉;;碳金融相關問題的研究綜述[J];商業(yè)文化(上半月);2011年05期
7 黃水平;邱國玉;;深圳發(fā)展低碳經濟的碳金融創(chuàng)新[J];特區(qū)經濟;2012年09期
8 崔曉瑩;李慧明;;后京都時代我國碳市場發(fā)展的制約因素與對策思考[J];未來與發(fā)展;2011年06期
9 趙長浩;;國際碳金融發(fā)展及中國的對策[J];中國外資;2012年06期
10 蘇蕾;曹玉昆;陳銳;;低碳經濟背景下構建我國碳金融體系的問題探析[J];武漢金融;2012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郭艷斌;我國森林碳融資機制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白婷;基于資本市場視角的低碳經濟發(fā)展路徑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2 荊哲峰;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路徑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3 王莉莎;我國碳減排服務外包理論與對策探索[D];吉林財經大學;2011年
4 劉楊;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碳金融市場研究[D];江蘇大學;2011年
5 楊雷;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的法律問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1年
6 任智云;中國商業(yè)銀行的碳金融業(yè)務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7 李萌文;不確定性優(yōu)化方法在能源系統碳減排規(guī)劃中的應用[D];華北電力大學;201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佳;王大飛;;我國碳金融市場的現狀分析與展望[J];經濟論壇;2010年07期
2 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辦公室課題組;;綠色金融:國際經驗、啟示及對策[J];浙江金融;2011年05期
3 王換娥;崔銘;;發(fā)達國家碳金融發(fā)展對我國的啟示[J];現代企業(yè)教育;2011年08期
4 李晶;;中外商業(yè)銀行競爭力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5 鄒兆儀;;低碳經濟背景下中國碳金融發(fā)展的路徑選擇[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6 李民;尹紅春;熊慶麗;;中央銀行研究工作的國際比較與啟示[J];金融縱橫;2007年09期
7 丁玉梅;劉應元;;芻議構建中國特色的碳金融體系[J];經濟問題;2010年12期
8 陳華;劉志威;;基于國際比較視角的我國問題銀行退出路徑研究[J];創(chuàng)新;2010年06期
9 李靖;;政策性銀行監(jiān)管的國際比較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海南金融;2007年05期
10 高揚;;我國商業(yè)銀行如何發(fā)展碳金融[J];經濟導刊;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曲曉輝;;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國際協調及其啟示[A];中國會計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5年
2 劉惠榮;楊凡;;《京都議定書》對我國碳稅制度的影響[A];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環(huán)境資源法的熱點問題研究——2006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二)[C];2006年
3 丁玉梅;劉應元;;發(fā)展碳金融 促進低碳經濟[A];《武漢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4 秦月星;;關于中國發(fā)展金融服務業(yè)的思考[A];2008中國服務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符建華;周方召;仲深;尹龍;;法治水平、金融發(fā)展與技術創(chuàng)新——基于世界銀行關于中國企業(yè)層面調查數據的實證研究[A];2012年度(第十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6 孫守紀;;法律起源、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王旺;;欠發(fā)達地區(qū)的金融發(fā)展問題[A];新世紀 新思考[C];1999年
8 朱紅軍;何賢杰;陳信元;;金融發(fā)展、預算軟約束與企業(yè)投資[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9 劉錫良;;論金融發(fā)展與經濟發(fā)展的關系——金融與經濟關系的總體考察[A];“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與中國金融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研討會暨第二屆中國金融論壇論文集[C];2004年
10 羅煜;;金融自由化與金融約束:金融發(fā)展的政治經濟學[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許金晶;江蘇兩企業(yè)7.75億歐元簽下碳減排放巨單[N];第一財經日報;2005年
2 唐逸;中國企業(yè)天價賣出二氧化碳[N];北京科技報;2006年
3 本報記者 林永鋒;歐盟協調成員國碳減排立場[N];中國能源報;2009年
4 扎西;我國自愿碳減排第一單交易達成[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9年
5 和靜鈞;全球碳減排“童話”[N];中國經營報;2009年
6 記者 馮偉;碳減排將為電廠增收[N];濱海時報;2010年
7 焦小平;中國“碳減排標準和認證體系”探究[N];中國財經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邢佰英;啟動碳減排尚需一劑猛藥[N];中國證券報;2010年
9 錢伯章;全球一半碳減排項目在中國[N];市場報;2009年
10 賀鍇;專業(yè)碳減排開發(fā)服務機構落戶山西[N];山西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英俊;產業(yè)金融理論與對策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7年
2 張煒;金融發(fā)展與制度創(chuàng)新[D];西南財經大學;2000年
3 趙洪;政府在金融發(fā)展中的作用[D];廈門大學;2004年
4 劉崇;貿易發(fā)展、金融發(fā)展與貨幣國際化[D];吉林大學;2007年
5 李峰;金融發(fā)展、金融結構變遷與經濟增長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6 余利豐;金融發(fā)展與中國的TFP增長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余翔;公共支出、金融發(fā)展與環(huán)境績效[D];重慶大學;2010年
8 蔡偉雄;發(fā)展中國家的金融發(fā)展對FDI引進的影響[D];南開大學;2009年
9 吳瑋麗;中東歐國家金融發(fā)展與貿易開放關系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10 張立軍;金融發(fā)展影響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夏家輝;外匯儲備管理的國際比較及對中國的啟示[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2 胡玉潔;老年福利制度國際比較及對我國城市老年福利制度的啟示[D];西北大學;2007年
3 王欣杰;中外商業(yè)銀行授信風險管理對比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6年
4 尹維軍;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國際比較與借鑒[D];蘇州大學;2006年
5 徐淑榮;金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綜合評價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6 劉陽;農村小額信貸的國際比較及啟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7 董芳;ESOP國際比較及其對我國HRM的啟示[D];山西財經大學;2006年
8 項利華;我國區(qū)域金融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9 李海濱;金融發(fā)展與城鄉(xiāng)收入差距[D];湖南大學;2007年
10 田金火;中國金融發(fā)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0936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2093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