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龍煤田深部鋁土礦儲量超2.4億噸
本文關鍵詞:偃龍煤田深部鋁土礦儲量超2.4億噸
更多相關文章: 礦床規(guī)模 鋁土礦資源 勘查項目 勘查院 鋁土礦儲量 勘查區(qū) 圈出 普查階段 礦產資源 資源量
【摘要】:正1月19日,河南省地礦局第四地質勘查院實施的河南省偃龍煤田深部鋁(黏)土礦勘查項目野外工作結束,初步估算鋁土礦資源量超2.4億噸,礦床規(guī)模為超大型。經過6年艱苦努力,截至2016年12月底,該院不斷取得新進展,偃龍煤田深部鋁(黏)土礦普查階
【作者單位】: 河南省地礦局第四地質勘查院;
【關鍵詞】: 礦床規(guī)模;鋁土礦資源;勘查項目;勘查院;鋁土礦儲量;勘查區(qū);圈出;普查階段;礦產資源;資源量;
【分類號】:F426.1
【正文快照】: 1月19日,河南省地礦局第四地質勘查院實施的河南省偃龍煤田深部鋁(黏)土礦勘查項目野外工作結束,初步估算鋁土礦資源量超2.4億噸,礦床規(guī)模為超大型。經過6年艱苦努力,截至2016年12月底,該院不斷取得新進展,偃龍煤田深部鋁(黏)土礦普查階段野外工作已全部完成,全區(qū)共完成鉆孔2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什么是礦床[J];山東國土資源;2004年02期
2 J.M.Rendu;J.Guzman;佟延燕;;卡林礦帶金礦床規(guī)模分布的研究[J];國外鈾金地質;1993年02期
3 陽正熙;高質量礦床的勘查戰(zhàn)略[J];地質科技情報;1999年02期
4 呂鵬;陳建平;張路鎖;朱鵬飛;曾敏;;基于礦床規(guī)模模型的西南三江北段區(qū)域資源潛力定量預測與評價[J];地質與勘探;2006年05期
5 馮偉;孫燕;;剖析礦床的成因及研究方法[J];今日科苑;2009年12期
6 徐加輝;;淺析礦床的成因及研究方法[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2年10期
7 ;青海夏日哈木鎳鈷礦已達到大型礦床規(guī)模[J];現(xiàn)代礦業(yè);2012年10期
8 歐杴自遠;;中國的矽嘎巖型礦床[J];地質科學;1958年02期
9 山西省地質礦產廳;礦業(yè)開發(fā)戰(zhàn)略與礦床規(guī)模評價辨析[J];華北地質礦產雜志;1996年03期
10 秦德先,談樹成,燕永鋒,劉光亮,范柱國;礦床數(shù)學經濟模型的軟件包功能及應用[J];地質與勘探;200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昭謙;;研究礦床勘查史的意義和方法(詳細摘要)[A];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學史專業(yè)委員會第24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2年
2 曹執(zhí)庸;孫南圭;隋增震;廖永璋;;棲霞山礦床物質成分的多元統(tǒng)計分析[A];中國地質科學院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文集(9)[C];1983年
3 張熊;張學洪;;淺談大寶山菱鐵礦礦床[A];魯冀晉瓊粵川六省金屬學會第十四屆礦山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4 劉顯沐;徐尤金;曾麗嫦;;熱帶雨林沖積型沙金礦床成礦模型初探[A];加強地質工作促進社會經濟和諧發(fā)展——2007年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陳廷愚;范本賢;耿樹方;陳惠蘭;;亞洲中部及鄰區(qū)成礦圖礦床數(shù)據(jù)庫的結構特征[A];全國數(shù)字地質制圖學術討論會部分論文、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6 武耀誠;馮祖鈞;孫南圭;隋增震;廖永璋;曹執(zhí)庸;;南嶺鎢礦成礦地質條件、找礦標志的定量分析及礦床規(guī)模的統(tǒng)計預測[A];中國地質科學院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文集(8)[C];1982年
7 余根峰;戚建中;黃賓;;長埔——西嶺錫礦資源定量評價模型[A];中國地質科學院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文集(43)[C];1989年
8 蔣淵和;龐計來;;基于DIMINE三維可視化技術在礦床地質中的應用[A];2010全國采礦科學技術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馮紹平;任麗;黃嵐;石毅;宋來法;;伊川半坡煤系高嶺土礦床的發(fā)現(xiàn)、開發(fā)及其地質意義[A];河南地球科學通報2012年卷[C];2012年
10 劉連登;陳國華;謝成福;劉向友;;小西南岔:中國首例鉍型銅-金礦[A];第二屆全國成礦理論與找礦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何紅;已達到大型以上礦床規(guī)模[N];青海日報;2013年
2 特約記者 王國甫 通訊員 劉旭 趙品旺;納雍縣煤炭整裝勘查實現(xiàn)重大突破[N];中國礦業(yè)報;2014年
3 記者 侯小健 通訊員 王校彬 實習生 楊紅亮;我省地質找礦有突破性進展[N];海南日報;2011年
4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 李金發(fā);全面進軍第二找礦空間[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3年
5 特約記者 王正端 通訊員 宋懿紅 徐艷力;云南地勘院“特別找礦行動”首戰(zhàn)告捷[N];中國礦業(yè)報;2010年
6 劉容辰;廣西:西大明山探獲60萬噸鉛鋅[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3年
7 劉如春 劉文祥;廣東超額完成找礦突破戰(zhàn)略行動3年目標[N];中國礦業(yè)報;2013年
8 本報記者 沈曉泓 姚洪華 駐站記者 王林琳;邊塞孤島:一城連三國[N];人民武警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高志武;數(shù)字礦床及其實現(xiàn)[D];昆明理工大學;2006年
2 張德賢;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北部Ernest Henry鐵氧化物型銅金(IOCG)礦床物理化學特征及磁鐵礦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對全球IOCG礦床成因的啟示[D];中南大學;2011年
3 修群業(yè);云南金頂?shù)V床物源特征及成礦年代探討[D];中國地質科學院;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文鵬;德興富家塢銅(鉬)礦床地質特征及其共(伴)生錸鈷金銀的分布規(guī)律[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2 楊姣姣;鹽湖礦床生產規(guī)模優(yōu)化研究及綜合決策系統(tǒng)設計[D];云南大學;2016年
3 高磊;昌寧—孟連縫合帶典型VMS型Pb-Zn-Cu礦床地質與地球化學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4 賈鳳琴;江川清水溝磷礦礦床數(shù)學經濟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5 王軍;云南金頂?shù)V床礦體三維模型的建立及應用[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5年
6 劉明瓚;四川阿壩結克金礦床構造特征及構造控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2年
7 叢沖;云南富寧渭沙金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8 逯文輝;格陵蘭北部與西部重要礦床成礦規(guī)律與成礦預測[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本文編號:5312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ongshangguanlilunwen/53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