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劫持者”的法律分析及其防范
本文關鍵詞:“專利劫持者”的法律分析及其防范,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知識產權經濟時代的到來,專利的價值愈益凸顯。專利權不但成為企業(yè)征戰(zhàn)商場的重要籌碼,也成為“專利劫持者”的獲利工具!皩@俪终摺币圆粩嗵崞鹪V訟謀取經濟利益的特點著稱,其依附于專利制度“挾專利以令諸侯”的謀利行為,使得社會各界擔憂專利制度與其宗旨——激勵創(chuàng)新、造福社會,已經離得越來越遠,甚至背道相馳。“專利劫持者”發(fā)源于美國,它持有專利的目的并非生產嵌其專利的產品,而是通過向他人主張專利權利直接實現(xiàn)專利貨幣化!皩@俪终摺钡膶@麢嘀鲝埢顒硬坏苯佑绊懫髽I(yè)正常經營的開展,還造成司法資源和其他社會資源的浪費,其對專利權的利用方式不但不利于專利轉化和社會整體技術的創(chuàng)新,最終還會損害消費者福利。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深,“專利劫持者”的影響蔓延至全球的專利市場!皩@俪终摺辈坏诤M忸l頻攻擊中國企業(yè),在中國國內也早已開展了諸如專利收購等活動!皩@俪终摺睂χ袊挠绊懭找婕由,而中國卻缺乏相應的防范對策,即便是中國最新的專利法修改草案中也并未確實解決應對“專利劫持者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對“專利劫持者”進行研究并積極應對,確保創(chuàng)新驅動中國的發(fā)展。文章主要分為五部分。文章第一部分就選取“專利劫持者”進行研究的背景、意義及研究方法、內容進行了闡述。文章第二部分從“專利劫持者”的概念入手,探析了“專利劫持者”的類型和特征,并分析了“專利劫持者”本質。文章第三部分首先就“專利劫持者”的形成機理加以探析,隨后闡述了“專利劫持者”帶來的危害。文章第四部分以“專利劫持者”最為盛行的美國為主要研究對象,討論了美國應對“專利劫持者”的措施,此外,還研究了具有借鑒意義的域外地區(qū)應對“專利劫持者”的經驗。文章第五部分以域外應對“專利劫持者”的實踐經驗為鏡鑒,立足中國國情,從指導思想、具體制度措施和企業(yè)應對策略三個方面提出了我國防范“專利劫持者”的策略。
【關鍵詞】:專利權 “專利劫持者” 專利法修改草案 防范對策 創(chuàng)新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923.42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引言8-11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8-9
- 1.2 研究方法及內容9-11
- 2 “專利劫持者”的界定11-21
- 2.1 “專利劫持者”的詞源、內涵拓展及相關概念11-15
- 2.1.1 “專利劫持者”的詞源及內涵拓展11-13
- 2.1.2 與 “專利劫持者”相關的概念13-15
- 2.2 “專利劫持者”的類型15-17
- 2.2.1 傳統(tǒng) “專利劫持者”15-16
- 2.2.2 現(xiàn)代 “專利劫持者”16-17
- 2.3 “專利劫持者”的特征17-19
- 2.3.1 行為動機的不法性17-18
- 2.3.2 行為手段的可罰性18-19
- 2.3.3 行為結果的危害性19
- 2.4 “專利劫持者”的本質19-21
- 3 “專利劫持者”的形成機理及危害21-29
- 3.1 “專利劫持者”的形成機理21-26
- 3.1.1 歷史動因21-22
- 3.1.2 現(xiàn)實動因22
- 3.1.3 制度動因22-26
- 3.2 “專利劫持者”的危害26-29
- 3.2.1 浪費司法資源及其他社會資源26-27
- 3.2.2 擾亂市場競爭秩序27
- 3.2.3 阻滯創(chuàng)新27-29
- 4 應對 “專利劫持者”的域外經驗29-40
- 4.1 美國實踐29-36
- 4.1.1 行政措施29-30
- 4.1.2 立法措施30-33
- 4.1.3 司法措施33-36
- 4.2 其他域外地區(qū)應對經驗36-38
- 4.2.1 歐洲實踐36-37
- 4.2.2 亞洲典型國家實踐37-38
- 4.3 域外經驗的總結與借鑒38-40
- 5 中國防范 “專利劫持者”的對策40-51
- 5.1 防范 “專利劫持者”的指導思想41-43
- 5.1.1 堅持開放式創(chuàng)新41-42
- 5.1.2 辯證看待 “專利劫持者”作用42-43
- 5.2 防范 “專利劫持者”的具體制度43-48
- 5.2.1 完善《專利法》和《反壟斷法》的配套規(guī)定43-44
- 5.2.2 注重司法救濟的能動性和靈活性44-46
- 5.2.3 發(fā)揮行政措施的多維度功能46-48
- 5.3 防范 “專利劫持者”的企業(yè)策略48-51
- 5.3.1 事前防范48-49
- 5.3.2 事后防范49-51
- 6 結語51-52
- 致謝52-53
- 參考文獻53-5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博勛;王濤;;從專利角度探析知識產權基金運作模式[J];電子知識產權;2016年02期
2 張冬;尹若凝;;專利運營風險與法律控制[J];學術交流;2016年01期
3 高莉;;基于激勵創(chuàng)新的專利權優(yōu)化及其路徑選擇[J];南京社會科學;2015年12期
4 張克群;夏偉偉;袁建中;陳靜怡;耿筠;;非專利實施實體的定義、形態(tài)與特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15期
5 曾莉;羅曉涵;;專利轉化及相關基本概念辨析與思考[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年12期
6 中國高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促進會知識產權戰(zhàn)略研究課題組;;高新技術市場需要專利訴訟——加州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都是專利楚奧[J];科技促進發(fā)展;2013年04期
7 賀寧馨;袁曉東;;專利釣餌對中國專利制度的挑戰(zhàn)及其防范措施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3年01期
8 李揚;許清;;知識產權人停止侵害請求權的限制[J];法學家;2012年06期
9 李曉秋;;危機抑或機遇:專利經營實體是非置辯[J];中國科技論壇;2012年11期
10 魏世杰;;“高智發(fā)明”經營模式的沖擊與啟示[J];高科技與產業(yè)化;2012年10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華冰;;企業(yè)發(fā)展中別忘實施專利“布雷術”[N];科技日報;2015年
2 張望;;上市公司“吃補”894億 花樣可超百種[N];21世紀經濟報道;2015年
3 林秀芹;;FRAND原則助華為贏得“中國標準專利第一案”[N];中國知識產權報;2013年
4 郎朗;;中彩聯(lián)+專利池 家電巨頭抱團應對“專利流氓”[N];21世紀經濟報道;2009年
5 張均;;印度專利大戰(zhàn)正酣[N];中國貿易報;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宗華;19世紀英國專利廢除之爭[D];華東政法大學;2014年
本文關鍵詞:“專利劫持者”的法律分析及其防范,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843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484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