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罰性賠償在我國知識產權侵權領域的引入
本文關鍵詞:懲罰性賠償在我國知識產權侵權領域的引入,,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懲罰性賠償(punitive damages)是英美法上的一種侵權責任形式,兼具有補償性賠償?shù)难a償功能和刑事責任的制裁和抑制功能,在抑制侵權行為方面具有獨特的適用效果,美國、英國以及我國臺灣地區(qū)的知識產權法中都有懲罰性賠償條款。鑒于知識產權侵權的特點和我國知識產權侵權的現(xiàn)狀,我國在知識產權侵權領域引入懲罰性賠償已具有必要性。懲罰性賠償?shù)囊胧侵卫碇R產權侵權的最佳方式。適用懲罰性賠償?shù)臈l件因知識產權侵權類型不同,應當有所區(qū)別。
【作者單位】: 西南政法大學;
【關鍵詞】: 知識產權侵權 必要性 懲罰性賠償
【基金】:中國博士后基金資助項目“中國著作權民事審判狀況研究——以侵權損害賠償為重心”(2011M50043)
【分類號】:D923
【正文快照】: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產權的價值越發(fā)凸顯出來。我國在2008年出臺的《知識產權戰(zhàn)略綱要》中正式確立了知識產權強國戰(zhàn)略。而知識產權強國不僅需要依靠知識產權的創(chuàng)造,知識產權的保護也同樣重要。英美法上的懲罰性賠償,兼具有補償性賠償?shù)难a償功能和刑事責任的制裁和抑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王利明;美國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J];比較法研究;2003年05期
2 溫世揚,邱永清;懲罰性賠償與知識產權保護[J];法律適用;2004年12期
3 鄧建志;;中國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特色制度的發(fā)展趨勢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8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彭小龍;;陪審團審理微觀制衡機制考察——一個以美國為對象的分析實證視角[J];北大法律評論;2007年01期
2 張新寶;任鴻雁;;我國產品責任制度:守成與創(chuàng)新[J];北方法學;2012年03期
3 高波;;試析我國勞動合同法的懲罰性賠償制度[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李廣輝;外國懲罰性損害賠償判決的承認與執(zhí)行研究[J];比較法研究;2005年02期
5 蘭德旭;;建立假冒偽劣行為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經濟學分析[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6 鐘建;李勇軍;;完善我國《食品安全法》的幾點建議[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7 高波;;論我國勞動合同中的經濟賠償金制度[J];大連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8 董文軍;;論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懲罰性賠償[J];當代法學;2006年02期
9 張莉;;論侵權責任法的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適用[J];東南學術;2011年01期
10 趙紅梅;;美、德新型懲罰性賠償對我國《消法》修訂的啟示[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4條
1 胡欣;;環(huán)境侵權適用懲罰性賠償研究[A];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環(huán)境資源法的熱點問題研究——2006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6年
2 沈薇;;論電視購物買賣中的懲罰性賠償制度[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1輯)[C];2010年
3 羅冠杰;;論懲罰性賠償制度在我國藥品安全責任領域的建立[A];2009年中國藥學會藥事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國家藥物政策與《藥品管理法》修訂研究”論壇論文文集[C];2009年
4 邢雪梅;;侵權責任法中的懲罰性賠償問題探討[A];探索社會主義司法規(guī)律與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國法院第23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錦;環(huán)境法律責任與制裁手段選擇[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2 齊曉霞;藥害事故防范與救濟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3 于林洋;廣告薦證的法律規(guī)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4 楊靜毅;醫(yī)療侵權的經濟分析[D];山東大學;2011年
5 董文軍;平等視野中的消費者權利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6 麻銳;經濟犯罪法律責任論綱[D];吉林大學;2008年
7 覃華平;1952年羅馬公約現(xiàn)代化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8 莊敬華;環(huán)境污染損害賠償立法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9 董春華;中美產品缺陷法律制度基本問題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10 劉恩媛;國際環(huán)境損害賠償?shù)膰H私法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翔;論我國食品強制召回法律制度的完善[D];湘潭大學;2010年
2 李石江;論大規(guī)模侵權的損害賠償[D];湘潭大學;2010年
3 陳瑋;論產品責任侵權的懲罰性賠償[D];蘇州大學;2010年
4 何燕妮;產品責任的歸責原則問題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5 龔忻;消費領域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6 馬明潭;國際產品侵權責任法律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7 徐智達;知識產權損害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黃艷;侵權法上的懲罰性賠償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9 任曉燕;產品責任的若干法律問題分析[D];南昌大學;2010年
10 楊柳青;論懲罰性賠償在我國環(huán)境侵權中的適用[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7條
1 王月輝;中國對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理論與特點[J];國際經貿研究;1996年02期
2 馮曉青,劉淑華;試論知識產權的私權屬性及其公權化趨向[J];中國法學;2004年01期
3 魏振瀛;論債與責任的融合與分離——兼論民法典體系之革新[J];中國法學;1998年01期
4 莫于川;新技術革命與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制度創(chuàng)新論要[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9年04期
5 劉華;周瑩;;我國知識產權文化建設的層次與目標[J];知識產權;2006年03期
6 鄧建志;單曉光;;我國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的涵義[J];知識產權;2007年01期
7 王利明;懲罰性賠償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林丹;;懲罰性賠償制度法律研究[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2 郭明瑞;張平華;;侵權責任法中的懲罰性賠償問題[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3 程增學;趙素行;;論我國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合理性[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4 李敏;;論懲罰性賠償制度在我國侵權責任法中的適用與完善[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5 田艷敏;;我國產品責任法中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建構[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6 安金珠;辛旭東;;懲罰性賠償在我國環(huán)境侵權領域的適用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1年05期
7 黃白;;淺析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引入[J];法制與社會;2011年24期
8 馬一;;對在我國產品責任中設立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思考[J];皖西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9 李蓁;;論我國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確立與適用[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0年22期
10 陳旭瀟;;從比較法的角度看我國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必要性[J];犯罪研究;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楊琴;;制定懲罰性損害賠償制度的必要性[A];第二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2 曾偉;戚昌文;;論知識產權行政調處行為的必要性[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0年年會暨“知識經濟與政府管理”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3 朱慶;;“商人”本質的反思:一個身份的視角——兼論我國制定“商事通則”的必要性[A];中國商法年刊(2007):和諧社會構建中的商法建設[C];2007年
4 王誦科;;訴前證據保全在專利侵權案件中的必要性[A];入世后知識產權法律服務實務研討會暨全國律協(xié)知識產權專業(yè)委員會2002年年會論文匯編[C];2002年
5 吳寧燕;王燕紅;;論專利行政執(zhí)法的必要性和發(fā)展方向——我國立法與修法立足國情的考慮[A];專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6 王永強;;論域名權的必要性[A];入世后知識產權法律服務實務研討會暨全國律協(xié)知識產權專業(yè)委員會2002年年會論文匯編[C];2002年
7 裴麗萍;;論水資源國家所有的必要性[A];水資源、水環(huán)境與水法制建設問題研究——2003年中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3年
8 方英;;科技期刊與版權保護[A];科技期刊編輯研究文集(第三集)[C];1994年
9 蔡海寧;;電子商務地方立法是立法的試驗[A];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法律前沿——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論文集[C];2001年
10 尹新天;;關于外觀設計的保護期限[A];專利法研究(1999)[C];199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杜壽興 仲明喜;對建工合同條款解釋的必要性[N];中國建設報;2002年
2 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 曹永游 北京海拓律師事務所 張曉寧;臺灣地區(qū)懲罰性賠償金制度及啟示[N];檢察日報;2011年
3 范曉榮;消費者權益保護與懲罰性賠償金適用[N];江蘇法制報;2009年
4 李衛(wèi)東;淺論從法律上提高消費者維權案件中賠償數(shù)額的必要性[N];國際商報;2003年
5 蔣志培;認定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法律標準[N];中國貿易報;2001年
6 秦勇華 單雪晴;婚姻登記的必要性及法律后果[N];江蘇經濟報;2001年
7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楊立新;我對“損害賠償責任”四個問題的看法[N];北京日報;2009年
8 徐道海;創(chuàng)設取得時效的必要性[N];江蘇法制報;2005年
9 許要強 侯仰坤 余瑞濤;淺析“商標平行進口”立法的必要性及應注意的問題[N];中國工商報;2000年
10 市國土資源局鲅魚圈分局 王作武;從物權公示原則談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的必要性[N];營口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4條
1 楊靜毅;醫(yī)療侵權的經濟分析[D];山東大學;2011年
2 謝鴻飛;法律行為的民法構造:民法科學和立法技術的闡釋[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藍志明;制造業(yè)產品責任預防體系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4 葉強;我國商標侵權治理的制度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翟艷艷;居住權研究[D];河南大學;2006年
2 黃紹緒;論情勢變更原則的法律化[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樊文君;居住權制度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4 馮林;居住權制度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5 熊長春;刑事被害人精神損害賠償探析[D];蘭州大學;2008年
6 張俊;論我國應收賬款質押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7 梁培新;論著作權法上的出租權[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8 胡偉;專利間接侵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9 史雅莉;我國居住權制度存廢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10 黃忠新;論我國野生動物資源的民法保護[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懲罰性賠償在我國知識產權侵權領域的引入,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52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465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