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法教學理念與方法探究——以區(qū)分不同教學對象為路徑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吳漢東;科技、經濟、法律協(xié)調機制中的知識產權法[J];法學研究;2001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軍;論大眾傳播時代的兩類文化英雄[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2 聞娛;本雅明技術復制藝術理論述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3 馮周卓;后現(xiàn)代文化與管理變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4 聶世軍;社科學術期刊的傳播困境及路徑選擇[J];編輯之友;2003年05期
5 李明偉;新媒介形態(tài)與新尺度——“媒介分析理論”的宏大觀照[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6 夏志梅;彭光芒;;網絡空間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論的局限性[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7 朱河囡;網絡發(fā)行之路[J];出版科學;2005年05期
8 王偉明;適應與憂慮——對廣告視覺文化的思考[J];當代傳播;2003年02期
9 賀善侃;;虛擬主體性:主體性發(fā)展的新階段[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10 金振邦;新媒體視野中的網絡文學[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曹書樂;;新聞集團進入中國媒介市場行為研究[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2 李明偉;;“傳播技術決定論”辨析[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3 鄭志勇;;網絡社會群體研究[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梁棟;網絡組織的興起[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陳共德;互聯(lián)網精神交往形態(tài)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閆宏秀;技術進步與價值選擇[D];復旦大學;2003年
4 郝鳳霞;技術的社會選擇[D];復旦大學;2003年
5 張俐蓉;信息技術與學校教育關系的反思與重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周海波;現(xiàn)代傳媒視野中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程潔;新數(shù)字媒介發(fā)展分析[D];復旦大學;2004年
8 張學波;媒體素養(yǎng)教育的課程發(fā)展取向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李一峰;傳媒即體驗[D];浙江大學;2006年
10 戴明;信息化進程中建筑設計的歷史變遷[D];同濟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穎;商業(yè)秘密法律保護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2年
2 王本宏;專利權濫用及其反壟斷法控制問題研究[D];安徽大學;2003年
3 王朝潔;走向視覺文化時代的大眾文化[D];曲阜師范大學;2003年
4 侯昕;計算機軟件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5 鄭茂;打在文明門面上的烙。簭V告,人類的烏托邦抑或災難[D];重慶師范大學;2003年
6 錢矛銳;知識產權權利沖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7 毛麗芳;讀圖時代與符號消費[D];浙江師范大學;2003年
8 張帆;我國網絡媒體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9 冉儒學;真人秀電視節(jié)目的形態(tài)特征及在中國的本土化問題研究[D];清華大學;2003年
10 紀海虹;互聯(lián)網交互與公共空間[D];清華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海龍;董倚銘;;知識產權公權化理論的解讀和反思[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2 江國華;;憲法的人類學解釋[J];法學評論;2007年05期
3 李敏;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基于研究的學習”模式分析[J];教學研究;2005年06期
4 吳漢東;羅馬法的“無體物”理論與知識產權制度的學理基礎[J];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07期
5 蘇一星;中、德、美三國法學教育比較研究[J];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6 葉美芬;探究微觀層面高職人文教育的價值與策略[J];教育與職業(yè);2005年02期
7 陳傳夫;論知識產權創(chuàng)新的政府策略[J];科技與法律;2000年01期
8 吳漢東;知識產權的私權與人權屬性——以《知識產權協(xié)議》與《世界人權公約》為對象[J];法學研究;2003年03期
9 高志明;人文關懷是法律的本有屬性[J];理論與改革;2005年01期
10 王爾勃;人文精神的本質——從馬克思哲學人類學出發(fā)的三重思考[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紅軍;;從“權利”到“資本”的跨越——評《知識產權資本化研究》一書[J];公民與法(法學版);2010年11期
2 楊宇勃;;論知識產權濫用及其規(guī)制[J];學理論;2011年23期
3 何榮華;;知識產權法課程采用雙語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學理論;2011年16期
4 魏玲;;知識產權權利客體之爭[J];法制與社會;2011年22期
5 李晨;丁心;;基于TRIPS協(xié)議的中國知識產權法完善作用[J];編輯之友;2011年07期
6 吳秀云;;醫(yī)事法學專業(yè)知識產權法教學的若干建議[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7 丁寧;;跨學科視閾下的信息資源知識產權制度建設——讀《信息資源的知識產權制度研究》[J];中國版權;2010年05期
8 劉璐;;利益平衡—著作權法之精髓[J];湘潮(下半月);2011年05期
9 王智;;平衡私權和公益間的矛盾——試論反壟斷法對知識產權濫用的規(guī)制[J];商業(yè)文化(上半月);2011年09期
10 ;《知識產權法專題判解與學理研究》叢書介紹[J];中國律師;2010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春宇;周正;;知識產權法的經濟學分析[A];2005年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5年
2 朱謝群;;信息、知識產權以及對我國國家知識產權戰(zhàn)略的若干思考——追憶鄭成思老師[A];專利法研究(2006)[C];2007年
3 陳曉宇;院國強;;論TRIPS協(xié)定與中國知識產權法的發(fā)展與完善[A];WTO法與中國論叢(2009年卷)——《WTO法與中國論壇》暨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朱謝群;鄭成思;;信息共享與知識產權專有[A];專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5 李玉香;;對現(xiàn)代企業(yè)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幾點認識[A];專利法研究(2000)[C];2000年
6 厲寧;;論科技法和知識產權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兼比較美中知識產權和科技立法現(xiàn)狀[A];專利法研究(1998)[C];1998年
7 張玉瑞;韓秀成;;有關我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制的幾點思考[A];專利法研究(2006)[C];2007年
8 馮江;;論知識產權濫用的競爭法規(guī)制[A];規(guī)劃·規(guī)范·規(guī)則——第六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9 韓麗茹;張曉涓;;知識產權權利濫用與反壟斷法的制定[A];律師事業(yè)與和諧社會——第五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10 李順德;;TRIPs與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A];中國律師2000年大會論文精選(下卷)[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夏斐 通訊員 魏紀林 申來津;武漢理工大學:創(chuàng)新知識產權法教學有實效[N];光明日報;2009年
2 夏建國;知識產權法典化探析[N];法制日報;2001年
3 鄭勝利;知識產權法定主義[N];中國知識產權報;2004年
4 本報記者 羅書臻;陳智倫委員建議成立知識產權法院[N];人民法院報;2004年
5 王迎慶;知識產權之法:影人必修之課[N];中國電影報;2006年
6 鄭成思;信息、知識產權與中國知識產權戰(zhàn)略若干問題(之三)[N];中國知識產權報;2007年
7 記者 丁雷;遼寧省法學會知識產權法 研究會在海大成立[N];大連日報;2010年
8 記者 魏小毛;《我國知識產權司法體制改革》報告出爐[N];中國知識產權報;2006年
9 陳永輝;2006:知識產權審判穩(wěn)步推進[N];人民法院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盧建寧 許丹婷;激勵創(chuàng)新 服務發(fā)展[N];廣西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中的利益平衡[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2 臧小麗;傳統(tǒng)知識的法律保護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3 譚華霖;知識產權權利沖突論綱[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4 吳民許;無體財產保護的制度變遷和理論演進[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5 梁興國;知識產權權利沖突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6 張梅;政治學視野中的中國版權保護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7 袁紅梅;中藥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本土化與國際化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8 孫祥壯;知識產權法治構造的理論邏輯[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9 何煉紅;工業(yè)版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10 葉若思;商業(yè)外觀權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嶺;論知識產權濫用及其反壟斷法規(guī)制[D];安徽大學;2005年
2 賈鑫鑫;傳統(tǒng)知識的知識產權保護[D];華僑大學;2007年
3 羅美連;遺傳資源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4 楊皓天;專利聯(lián)盟的反壟斷規(guī)制研究[D];清華大學;2007年
5 朱鳳飛;論民間文藝的知識產權保護[D];貴州大學;2008年
6 王長飛;知識產權質押擔保法律問題研究[D];貴州大學;2008年
7 劉豐;關于我國計算機軟件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8 陳敏;反向工程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9 劉俊;從知識產權法角度看科技期刊開放存取出版[D];北京大學;2008年
10 宋衛(wèi)強;我國反壟斷視野下知識產權濫用行為之規(guī)制[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8237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823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