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LVM編譯架構的CSKY后端移植
發(fā)布時間:2020-01-27 16:12
【摘要】:移動終端復雜度的快速發(fā)展,對系統(tǒng)的功耗的要求越來越高,使得需要更高效的代碼來完成使命,為此編譯器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何高效快速的為處理器廠商實現(xiàn)支持其體系結構的編譯器成為最關鍵的問題之一。 本文通過對近幾年興起的優(yōu)秀的編譯器架構LLVM的分析,結合C-SKY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高性能嵌入式CPU的特點,成功實現(xiàn)了LLVM系統(tǒng)在CSKY CPU上的移植,為國產(chǎn)嵌入式占領市場贏得更多的可能性。 本課題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深入分析LLVM的組成部分,重點的介紹了LLVM后端的移植機制,列舉了需要實現(xiàn)的重要接口,明確移植方向。 其次,從CPU密切相關的數(shù)據(jù)類型和組織形式,寄存器,指令集,編碼方式,尋址方式及幀棧布局等方面深入的介紹了CSKY體系結構。明確在移植中需要的信息。 最后,根據(jù)LLVM移植原理和CSKY體系結構的特點,給出了移植過程和方法,實現(xiàn)了CSKY體系結構指令集編譯,并且給出了測試方法與評估結果。 與GCC后端移植的周期比較,LLVM移植周期更短,更容易實現(xiàn),達到了快速有效移植編譯后端的要求。在代碼性能上,LLVM生成代碼效率與GCC相差無幾,但代碼密度有更高的優(yōu)勢。而且LLVM的MC層既可以輸出匯編代碼,又能輸出二進制代碼,把LLVM的后端移植完成,相當移植了一個編譯器和一個匯編器,LLVM這樣的優(yōu)勢,更加縮短了移植的周期和工作量。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TP314
本文編號:2573679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TP3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張明軍,羅軍;緩沖區(qū)溢出靜態(tài)分析中的指針分析算法[J];計算機工程;2005年18期
2 劉飛;孫永節(jié);孫海燕;;基于C6x平臺的GCC編譯器移植[J];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3 李春江;黃娟娟;徐穎;杜云飛;陳娟;;典型編譯器自動向量化效果評估與分析[J];計算機科學;2013年04期
4 崔瑩;辛曉晨;沈鋼綱;;基于UEFI的嵌入式驅動程序的開發(fā)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0年10期
5 陳長順;管希萌;洪偉;朱凌;王剛;;嵌入式技術研究進展[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本文編號:25736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57367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