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工夫論研究》出版
[Abstract]:Zhengwang Zhengzheng's the study of Confucianism in the pre-Qin period was published by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ess in August 2015. The book explores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time, which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Confucian thought and practice, and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time theory, the origin of Confucian theory of time, Confucius' theory of time, the theory of Confucius' post-learning, and the theory of thought of the Mencius school of thought. Xunzi's theory of time, as well as the modern significance of the theory of time, carried out a systematic and in-depth study. According to the book, the theory of Gongfu is the Confucian realization of the internal, holy and external kings.
【分類號】:B222-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川雄;論先秦儒家的生命價值觀[J];孔子研究;2001年05期
2 葉金寶;先秦儒家主體性的高揚與失落[J];學術研究;2001年08期
3 賈沛若;先秦儒家文化及其道德規(guī)范的發(fā)展歷程[J];文史雜志;2001年03期
4 施炎平;先秦儒家智慧觀念初探[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5 馬粼;淺議先秦儒家孝道觀與厚葬陋習[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6 朱人求;先秦儒家文化哲學研究述評[J];合肥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7 李廣輝,余小滿;試論先秦儒家的犯罪學思想[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8 張慧;試論先秦儒家的禮樂觀[J];山東社會科學;2002年06期
9 馬育良;先秦儒家性情論及其相關理念的現(xiàn)代抉發(fā)[J];皖西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10 馬育良;“出神入化”——關于先秦儒家性情觀之源流的思考[J];皖西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芳;;先秦儒家的消費經(jīng)濟思想[A];孔學研究(第十六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六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李定文;;試論先秦儒家的憂患意識及其現(xiàn)代轉(zhuǎn)化[A];北京大學海峽兩岸第二屆公共管理論壇——傳統(tǒng)文化與公共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楊英杰;趙東玉;;鳥獸不可與同群——先秦儒家視野中的人獸之別[A];周秦社會與文化研究——紀念中國先秦史學會成立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燕國材;;先秦儒家的學習理論[A];中國心理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及建會60周年學術會議(全國第四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上)[C];1981年
5 李暢友;;先秦儒家人生學說的啟示——關于中華民族文化素質(zhì)的思考[A];孔學研究(第六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六次暨海峽兩岸第四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6 周宏;;先秦儒家天人學說中的交互主體思想探析[A];孔學研究(第五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五次學術研討會暨海峽兩岸第三次孔學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7 章立明;;試論先秦儒家政治倫理向現(xiàn)代經(jīng)濟倫理轉(zhuǎn)換的可能性[A];孔學研究(第六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六次暨海峽兩岸第四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8 周山;;先秦儒家關于道德品性的思考[A];《與孔子對話——儒家文化與現(xiàn)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廟第四屆儒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吳倩;;中華生態(tài)文明的原初典范——先秦儒家生態(tài)哲學論析[A];科學發(fā)展·生態(tài)文明——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九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C];2013年
10 馬元良;;先秦儒家的生態(tài)哲學智慧[A];孔學研究(第十五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五次暨海峽兩岸第八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周樹華;先秦儒家的和諧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N];中國文化報;2007年
2 于民雄 作者系貴州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淺論先秦儒家的和諧觀念[N];貴陽日報;2007年
3 李孝純;淺談先秦儒家的學習觀[N];學習時報;2002年
4 吉林大學 吳樹勤;先秦儒家喪禮的功能與實質(zhì)[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5 東師大哲學系教授 顧紅亮;簡評《先秦儒家圣人與社會秩序建構》[N];光明日報;2010年
6 明輝;教化始于刑罰前 先秦儒家法律觀[N];人民法院報;2007年
7 關健英 黑龍江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從稅賦討論看先秦儒家的民生關懷[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8 歐陽禎人;郭店儒簡對中國文學研究的啟示[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9 張孝進;文史貫通與儒者風范[N];光明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與社會秩序建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李麗麗;先秦儒家和諧教育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趙迎華;先秦儒家生死觀在大學生生命教育中的價值[D];安徽師范大學;2014年
4 韓章勇;先秦儒家德壽思想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5 米繼軍;先秦儒家中庸之道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張瑞雪;秩序與人:先秦儒家法思想新論[D];西北大學;2006年
7 張杰;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03年
8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9 陳繼紅;“分”與倫理[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10 謝桂山;圣經(jīng)猶太倫理與先秦儒家倫理之比較[D];山東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崗;先秦儒家人生價值觀初探[D];山東大學;2008年
2 師麗;先秦儒家和諧思想及其當代價值[D];河北大學;2008年
3 畢建志;先秦儒家君子德性觀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晨;先秦儒家寬仁思想及其現(xiàn)代德育價值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葛嵐;先秦儒家和諧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6 唐超;先秦儒家人才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02年
7 彭菊玲;先秦儒家禮育與現(xiàn)代德育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8 郁萬彩;先秦儒家文化的人文關懷[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9 涂愛榮;先秦儒家德政思想的現(xiàn)實價值研究[D];武漢大學;2003年
10 胡泊;論先秦儒家貴“生”重“死”的生命觀[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1708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170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