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保護:中國與歐盟刪除權異同論
本文選題:被遺忘權 + 刪除權 ; 參考:《新聞記者》2017年08期
【摘要】:本刊2016年12期發(fā)表李兵、展江《美國歐盟對網絡空間"被遺忘權"的不同態(tài)度》,結尾提到:"我國《網絡安全法》所確定的‘刪除權’的內涵與歐美各自對‘被遺忘權’的理解和實施存在怎樣的同異,則是另一個比較法研究的話題。"本文力圖回答這個話題。文章從中歐網絡刪除權比較研究入手,指出《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的"刪除權"絕非對歐盟《一般數(shù)據保護條例》中"刪除權"的"引入",而是基于中國實際國情和"秩序觀"視野下的制度創(chuàng)新,兩者只是"貌合",卻存在價值觀念上的"神離"。并探尋造成這種差異背后的根本原因,就"刪除權"在我國個人信息保護領域的實施、發(fā)展和保障提出設想與建議。
[Abstract]:This magazine published Li Bing in the 12th issue of 2016,Zhanjiang's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in cyberspace are pointed out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right of deletion' as defined in our country's cybersecurity law and the respective understand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Is another topic of comparative law research. "This paper tries to answer this topic.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right to delete the network in China and Europe.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right of deletion" stipulated in the "Network Security Law" is no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ight of deletion" in the EU's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s", but is based on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s actual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view of order".The two are only "appearance", but there is a value of "God apart".This paper also explores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behind this differen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to delete" in the field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in China.
【作者單位】: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媒體時代個人信息保護問題研究”(14BXW03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D922.16;D95;DD91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南方木;;“個人信息保護”何時列入立法計劃?[J];中國信息界;2006年11期
2 傅達林;;突破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藩籬[J];政府法制;2008年19期
3 吳小軍;母冰;史智軍;;個人信息保護的法治觀察[J];法庭內外;2013年03期
4 鄭成思;個人信息保護立法——市場信息安全與信用制度的前提[J];科技與法律;2002年04期
5 鄭成思;個人信息保護立法——市場信息安全與信用制度的前提[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3年02期
6 謝青;;日本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制及啟示[J];政治與法律;2006年06期
7 穆合義;楊娟;;信息共享社會中的個人信息保護問題研究[J];法制與社會;2008年25期
8 李春芹;金慧明;;淺論美國個人信息保護對中國的啟示——以行業(yè)自律為視角[J];中國商界;2010年02期
9 蔣舸;;個人信息保護法立法模式的選擇——以德國經驗為視角[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10 謝天;鄒平學;;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模式探析[J];嶺南學刊;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潘迪;;日本國民的知情權——以信息公開、個人信息保護制度為視角[A];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俊卿;切實重視個人信息保護[N];光明日報;2009年
2 記者單純剛;濫用私人信息現(xiàn)象嚴重 個人信息保護亟須加強[N];經濟參考報;2009年
3 單士磊;韓國個人信息保護新法施行[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4年
4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周漢華;個人信息保護: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N];人民法院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劉宏;個人信息保護法應盡快出臺[N];法制日報;2009年
6 王傳濤;個人信息保護:立法應緊跟現(xiàn)實[N];法制日報;2011年
7 姚岳絨;日本:混合型個人信息立法保護[N];法制日報;2012年
8 律彥;推進我國信息化法律體系的建設與完善[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9 爭光 遠琨;屏蔽不掉的“騷擾”何時了?[N];聯(lián)合日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詹媛;為個人信息上把鎖[N];光明日報;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苑;日本《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實施及其對中國的啟示[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2 梁莎莎;中美個人信息保護立法比較研究[D];新疆大學;2015年
3 顏銀燕;歐盟個人信息保護法中被遺忘權的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6年
4 馮靜;個人信息立法保護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5 李海劍;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立法探析[D];廣東商學院;2011年
6 遲瓊;個人信息保護的法理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7 黃晨;日本《個人信息保護法》立法問題研究[D];重慶大學;2014年
8 金婧;德國法視野下的個人信息保護[D];中國政法大學;2014年
9 徐雪;法治進程中個人信息法律保護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10 趙志芳;限制國家收集個人信息的法理考量[D];蘇州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7615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761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