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行政法論文 >

限制出境:一種對人執(zhí)行的新規(guī)

發(fā)布時間:2018-03-07 18:38

  本文選題:限制出境 切入點:非強制措施 出處:《政法論叢》2015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民事訴訟法域(含強制執(zhí)行法域)中,限制出境究為何種法律性質?著述不多,但定性混亂,尤其是其是否為對人實施的執(zhí)行措施,一直諱莫如深,甚至和行政法中的限制出境混為一談。長期以來有的著述把限制出境定性為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財產保全措施或行為保全措施,這是錯誤的;此外在強制執(zhí)行的司法實踐中,不僅多半都讓債權人向法院申請對債務人適用限制出境,而且還讓債權人不斷向法院申請對債務人適用限制出境的續(xù)期,這是違法的。其實其僅為強制執(zhí)行的執(zhí)行措施,而且是對人執(zhí)行措施、間接執(zhí)行措施,沒有期限限制或續(xù)期規(guī)定。與行政法中的限制出境更有天壤之別,不容混同。
[Abstract]:What is the legal nature of the restriction of exit in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including enforcement jurisdiction)? There is not much writing, but the nature of the confusion, especially whether it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asures against people, has been kept secret. Even confused with the restriction of exit in administrative law. For a long time, it is wrong to classify the restriction of exit as a compulsory measure, a measure of property preservation or a measure of preservation of conduct to prejudice a civil action; In addition,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enforcement, not only are creditors mostly allowed to apply to the cour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restrictions on the exit of the debtor, but also creditors continue to apply to the court for the renewal of the restrictions applied to the debtor. This is illegal. In fact, it is only an enforcement measure, and it is a personal enforcement measure, indirect enforcement measure, there is no time limit or renewal provisions, and administrative law restrictions on exit are even more different, not to be confused.
【作者單位】: 廣東工業(yè)大學政法學院;
【分類號】:D922.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杜以星;;民事訴訟中限制出境措施的若干實務問題[J];法律適用;2012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紅朝;;執(zhí)行中止制度的改革與完善[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曹志勛;;我國仲裁調解案外人救濟途徑評述[J];北京仲裁;2011年01期

3 張洪進;;淺論如何破解當事人視角下的“執(zhí)行難”[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4 陳雪夢;;我國引入假執(zhí)行制度的可行性分析[J];研究生法學;2008年06期

5 楊春華;;論民事執(zhí)行案外人的救濟途徑[J];當代法學;2008年03期

6 吳民許;楊奕;;論有限責任公司股權的強制執(zhí)行[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年03期

7 李喜蓮;;民事訴訟法上的“利害關系人”之界定[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8 占善剛;;人民調解協(xié)議司法確認之定性分析[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2年03期

9 王祥遠;;程序性執(zhí)行救濟的基本問題初探[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10 孫懋;;論查封對人的效力[J];大眾科技;2007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宜奎;股東代表訴訟中的公司參加問題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2 匡青松;第三人執(zhí)行異議之訴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3 童兆洪;民事執(zhí)行權的理論構建[D];吉林大學;2004年

4 黎蜀寧;民事執(zhí)行行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5 程春華;破產救濟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6 李志文;船舶所有權法律制度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5年

7 嚴仁群;民事執(zhí)行權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8 韓桂君;自助行為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9 于泓;民商事執(zhí)行中第三人異議問題比較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10 楊春華;金錢債權有效實現(xiàn)保障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瑩;私力救濟的法經濟學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顧潔璐;論承租人優(yōu)先購買權[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程燕琦;房屋承租人優(yōu)先購買權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張平平;民事執(zhí)行財產調查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馬曉君;我國民事執(zhí)行中強制管理制度的構架思考[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季東;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困境與出路[D];蘇州大學;2010年

7 黃燕;民事執(zhí)行成本論[D];蘇州大學;2010年

8 劉磊;追加被執(zhí)行人制度初探[D];西北大學;2010年

9 王志勇;我國民事執(zhí)行程序中實體爭議救濟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王妙玲;民事執(zhí)行檢察監(jiān)督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曉敏;;限制出境措施適用于訴訟保全的可行性初探[J];法制與社會;2009年1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文;民事執(zhí)行措施的立法建議[J];零陵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2 李霞;關于完善我國執(zhí)行措施的建議[J];萊陽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3 李玉梅;陳婧;;民事執(zhí)行措施的理解與適用[J];山東審判;2007年05期

4 徐松青;孫詠;張祖聯(lián);;執(zhí)行措施合理應用若干問題研究[J];中國審判;2007年11期

5 劉永軍;王廣震;;執(zhí)行措施之外看執(zhí)行[J];法制與社會;2009年29期

6 王芳;;民事執(zhí)行措施的實踐及改進[J];法制與經濟(中旬刊);2010年11期

7 岳龍海;略談拍賣執(zhí)行措施的適用原則和程序[J];政治與法律;1992年06期

8 王剛,萬玉廣;論適用執(zhí)行措施的必要條件[J];黑龍江社會科學;1996年06期

9 黃金龍;采取執(zhí)行措施前應依法向被執(zhí)行人發(fā)出執(zhí)行通知[J];人民司法;1997年02期

10 高執(zhí)辦;民事執(zhí)行措施的發(fā)展趨勢[J];人民司法;2001年1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弘;中山對一私立學校采取執(zhí)行措施[N];人民法院報;2000年

2 陳麗萍;淺議執(zhí)行措施的合理應用[N];江蘇法制報;2012年

3 郭世才 孫國軍;龍山區(qū)法院創(chuàng)新執(zhí)行措施[N];遼源日報;2007年

4 北京市門頭溝區(qū)人民法院 孫建國;從完善執(zhí)行措施入手破解執(zhí)行難[N];人民法院報;2008年

5 趙根喜;變通執(zhí)行措施 保申請人權益[N];人民法院報;2012年

6 ;龍山區(qū)法院創(chuàng)新執(zhí)行措施 提高執(zhí)行效率[N];遼源日報;2007年

7 趙建平;執(zhí)行措施、手段綜合運用五法[N];江蘇科技報;2007年

8 記者 牛 克 通訊員 丁亮華 姚學謙 趙 巖;北京出臺六項執(zhí)行措施應對非典[N];人民法院報;2003年

9 張玉群 錢鵬瑛;案件再審后可否對被執(zhí)行人財產采取保全性執(zhí)行措施[N];江蘇經濟報;2002年

10 王愛國;設立執(zhí)行措施窮盡告知制度之我見[N];江蘇法制報;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高文;民事執(zhí)行措施的理論和實踐[D];湘潭大學;2002年

2 陳小新;典型執(zhí)行措施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3 謝春萍;作為與不作為執(zhí)行措施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4 朱全民;民事執(zhí)行措施論[D];山東大學;2008年

5 楊松;民事執(zhí)行措施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6 魏慶華;論我國民事執(zhí)行措施之完善[D];中南民族大學;2012年

7 林春梅;DSU第21.5條“用來遵守的措施”的范圍界定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4年

,

本文編號:158047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58047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7b3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