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公開以平和方式非法獲取他人財物”行為的定性——兼論“秘密竊取說”與“平和竊取說”的取舍
本文關鍵詞:芻議“公開以平和方式非法獲取他人財物”行為的定性——兼論“秘密竊取說”與“平和竊取說”的取舍
【摘要】:公開以平和方式非法獲取他人財物的行為的定性是"平和竊取說"攻擊"秘密竊取說"的主要論點。盡管"平和竊取說"自成體系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曲解盜竊原意,難以自圓其說的問題,而"秘密竊取說"襲承法律文化傳統(tǒng),為廣大民眾所支持,也符合立法模式,因而"平和竊取說"不存在取代"秘密竊取說"的優(yōu)勢。而公開以平和方式非法獲取他人財物的行為歸入到搶奪罪中,并配置不同的法定刑便可以得到解決。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
【關鍵詞】: 平和竊取說 秘密竊取說 搶奪
【分類號】:D924.35
【正文快照】: 盜竊罪與搶奪罪是侵犯財產(chǎn)罪中兩個非常重要的罪名,在社會生活中也時有發(fā)生,尤其是盜竊行為屢禁不止,在年關將近之時更是越發(fā)猖獗,在旅游熱門之地更是頻頻發(fā)生,嚴重侵犯了人們的財產(chǎn)安全,也增加了司法工作人員的負擔。就字面意思而言,盜竊罪與搶奪罪不難區(qū)分。正所謂“明搶暗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法律小辭典 搶奪罪[J];公安月刊;2003年03期
2 吳聲 ,胡陸生 ,張志勇;論搶奪罪中的暴力[J];人民檢察;2004年03期
3 曾崢;;搶奪罪若干問題探討[J];法制與社會;2008年34期
4 高小青;;論搶奪罪的客觀方面[J];經(jīng)營管理者;2009年22期
5 李娜;;從本案看搶劫罪與搶奪罪的區(qū)別[J];法制與社會;2012年01期
6 趙秉志;;略論搶奪罪的幾個問題[J];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87年02期
7 ;搶奪罪、搶劫罪的區(qū)分[J];農(nóng)家致富;2009年23期
8 林詠華,劉偉宏;海峽兩岸搶奪罪之比較[J];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9 郭澤強;我國刑法中的搶奪罪之合理性追問——比較法的視角[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10 林詠華;劉偉宏;;海峽兩岸搶奪罪之比較[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高平;田祥;;淺析搶奪罪客觀要件[A];當代法學論壇(2008年第3輯)[C];2008年
2 鄧萬飛;;對刑法第267條第2款的理性思考[A];2005年貴州省法學會刑法學年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寶田;注意區(qū)別認定搶奪罪與搶劫罪[N];檢察日報;2005年
2 李宇先 簡紅星;淺論搶奪罪的客觀方面[N];人民法院報;2004年
3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沈言;如何區(qū)分搶劫罪中的暴力與搶奪罪中的強力[N];人民法院報;2007年
4 羅之毅;飛車搶挎包犯搶奪罪還是搶劫罪[N];法治快報;2010年
5 卞志艷;建議要加大對搶奪罪的量刑[N];新鄉(xiāng)日報;2005年
6 福建省龍海市人民檢察院 林志標 高閩;“撿”散落街道的錢可能構成搶奪罪[N];檢察日報;2012年
7 任素賢 秦現(xiàn)鋒;“加霸王油”的行為構成搶奪罪[N];法制日報;2013年
8 周濤;搶奪罪立法完善之探討[N];江蘇法制報;2007年
9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冀天福 遂平縣人民法院 李海水;趁人醉酒無力反抗奪取財物構成搶奪罪[N];人民法院報;2014年
10 河南省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楊順渠 欒川縣人民法院 秦瑤瑤;為阻止被害人求救搶走手機行為的認定[N];人民法院報;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春;搶奪罪若干問題的研究[D];貴州大學;2008年
2 張文敏;論搶奪罪[D];四川大學;2005年
3 蔣靜;論搶奪罪[D];武漢大學;2004年
4 黃澤鈺;論“公開盜竊說”不可行[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5年
5 陳勝男;盜竊罪與搶奪罪界限之評析[D];吉林大學;2016年
6 曾崢;搶奪罪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7 何偉;論搶奪罪[D];黑龍江大學;2009年
8 李佳麗;搶奪罪若干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9 朱春美;論搶奪罪[D];蘇州大學;2009年
10 榮淑敏;搶奪罪主要爭議問題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9400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940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