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死刑的民意基礎
[Abstract]:Death penalty has a wide and solid public identity in our country, which gives the death penalty system support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death penalty system is a substitute for the blood revenge system in ancient times. The death penalty has the greatest deterrent force. The realistic func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is to satisfy the people's retribution concept. The content of public opinion originates from the simple emotion of justic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emotion, blind obedience, irrationality and illogicality. The supporting role of public opinion to the death penalty lies in that the death penalty satisfies the justice emotion hidden in the public opinion through the retribution of the most extreme crime, compensates the victims and the society for the suffering suffered by the extreme crime, and maintains the bond of social unity.
【作者單位】: 湖南生物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
【分類號】:D92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琦;死刑制度考察——兼評中國死刑制度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河北公安警察職業(yè)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葉娟麗;;關于死刑制度的獨白——評《理想與現(xiàn)實——中國死刑制度報告》[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3 李莉;;我國死刑制度現(xiàn)狀及思考[J];世紀橋;2006年09期
4 晁玉鳳;;我國死刑制度的必要保留和改善[J];中國市場;2006年40期
5 閆厚軍;;關于我國廢除死刑制度的思考[J];理論界;2006年11期
6 林麗;;我國死刑制度的限制與廢除[J];當代經理人;2006年21期
7 康均心;;死刑制度在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及未來的命運[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8 王京;;論“廢除死刑”應該緩行[J];中國司法;2007年11期
9 趙秉志;;中國當前死刑制度改革的現(xiàn)狀和展望[J];河北法學;2007年12期
10 許一泰;郭健;;韓國死刑制度的回顧與展望[J];政法論叢;200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李永然;;_灷硇運伎妓佬討貧鵲拇鎊釻O楲[A];海峽兩岸法學論壇——江西省犯罪學研究會年會(2010年)論文集[C];2010年
2 苗延波;;20世紀世界各國死刑廢除運動的回顧及評述[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20世紀外國刑事法律的理論與實踐[C];2005年
3 周道鸞;;董必武少用、慎用死刑的思想與中國死刑制度的完善[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輯)[C];2007年
4 雷宇;;董必武思想與中國死刑制度的發(fā)展[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5 鄧萬飛;;對我國現(xiàn)行死刑制度的思考[A];貴州省2004年刑法學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王芳;;淺議死刑在目前階段是否應該廢除[A];當代法學論壇(2006年第4輯)[C];2006年
7 林泉清;;限制死刑——中國的現(xiàn)實選擇[A];海峽兩岸法學論壇——江西省犯罪學研究會年會(2010年)論文集[C];2010年
8 于軍鋒;;對我國死刑制度的思考[A];當代法學論壇(2007年第3輯)[C];2007年
9 倪懷敏;;論我國的死刑制度[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市高級法院 吳斌;嚴格限制死刑符合國際潮流[N];北京日報;2014年
2 郭國松 媒體從業(yè)人員;廢除死刑的夢想與現(xiàn)實[N];21世紀經濟報道;2005年
3 ;死刑制度的基本理念:必要性 非常性 慎重性[N];檢察日報;2006年
4 江錚;死刑制度在我國存在的社會合理性[N];江蘇法制報;2006年
5 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學術秘書、博士生 彭新林 河南省鄭州市人民檢察院政治部副處長、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博士生 李慧織;死刑改革研究新境域[N];法制日報;2009年
6 王穎釗;試論中國非暴力犯罪死刑的限制適用及廢除[N];法制日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汪嘉波;廢除死刑是否符合俄羅斯國情[N];光明日報;2009年
8 鄧江湘;理解“殺戮的艱難”[N];檢察日報;2013年
9 喬新生;死刑的慎用與公正[N];北京日報;2005年
10 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院院長 趙秉志;中國死刑制度立法改革的思考[N];人民法院報;2007年
,本文編號:24437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2443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