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qū)的剝奪犯罪所得制度——摸索中的立法、學說與實務
[Abstract]:In addition to fine punishment, the system of depriving the proceeds of crime in Taiwan mainly includes four ways: confiscation, collection, recovery and satisfaction. Among them, the main provisions of confiscation in the General provisions of the Criminal Code and the Prevention of money laundering Act, the recovery, recovery and satisfaction provisions in the Criminal Code and the "embezzlement and Crime regulations" and other special criminal laws. Due to the antiquated content and complex structure of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Taiwan is seeking relevant legislative remedies. Theoretical theory and practical aspects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aspect of mutual legal assistance with the mainland, there is also a lack of relevant targeted provisions, which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作者單位】: 臺北科技大學;
【分類號】:D675.8;D9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鸞;;簡述中澳兩國沒收法律制度[J];中國監(jiān)察;2007年09期
2 王學成;張健;;我國跨國追繳職務犯罪所得相關制度研究[J];當代法學;2007年03期
3 劉德利;;掩飾、隱瞞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罪的行為樣態(tài)分析[J];甘肅警察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4 楊金彪;;贓物罪中犯罪所得物贓物性質的喪失[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8年02期
5 楊金彪;;犯罪所得物的替代物贓物性質的喪失[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6 ;浙江首次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追究貪官家屬責任[J];中國監(jiān)察;2010年23期
7 張愛如;王保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若干問題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1年36期
8 郭艷媚;;淺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中“明知”的認定——基于一個案例的分析[J];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9 魏曉倩;;我國腐敗犯罪所得跨境追回:現狀、法律困境與對策[J];河北法學;2013年08期
10 張靜;;分享犯罪所得 國際追贓新模式[J];民主與法制;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涂丹;;贓物犯罪若干問題研究[A];當代法學論壇(2009年第1輯)[C];2009年
2 羅承艷;;盜竊罪的再思考[A];當代法學論壇(二0一一年第三輯)[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范躍紅邋曾祥生 衛(wèi)明 國榮 德軍;兩案被告人均涉“隱瞞犯罪所得罪”[N];檢察日報;2007年
2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檢察院 王軍邋向平;“犯罪所得”應理解為含違法行為所得[N];檢察日報;2007年
3 方列;浙江省首次以隱瞞犯罪所得罪追究貪官家屬[N];中國建設報;2008年
4 柳州市柳南區(qū)人民檢察院 羅蘭瑤;對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案件的調查分析[N];法治快報;2009年
5 記者 劉金霞;澳歸還中國追繳的犯罪所得[N];中國經濟時報;2009年
6 西南政法大學 張理恒;深夜收贓是否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N];檢察日報;2010年
7 記者 周斌;建立境外犯罪所得沒收制度[N];法制日報;2010年
8 江蘇省溧陽市人民檢察院 夏紅芬;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認定的兩個問題[N];檢察日報;2009年
9 張愛如 王保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的若干問題[N];江蘇法制報;2013年
10 楊灼然 危玉華;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N];戰(zhàn)士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裴兆斌;追繳腐敗犯罪所得國際司法協助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臧海峰;論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構成要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2 王曉靜;論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3 郝斌斌;論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收益罪[D];華東政法大學;2009年
4 林媛;論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D];湖南大學;2009年
5 鐘思文;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6 閆永;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疑難問題研究[D];安徽大學;2014年
7 李俊;論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8 康寧;論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D];黑龍江大學;2010年
9 黃愷;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2年
10 徐銳;論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客觀要件[D];湘潭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4310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2431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