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刑法論文 >

論作為加重處罰事由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發(fā)布時間:2018-12-28 14:19
【摘要】:“因逃逸致人死亡”作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處罰事由,規(guī)定在我國《刑法》第133條中。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關(guān)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為《解釋》)也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適用提供了法律依據(jù),但一些重要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比如“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成立是否以交通肇事罪先行成立為前提;此處的“逃逸”是否必須具有《解釋》規(guī)定的“為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觀目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觀罪過形式是什么;等等。這些問題爭議很大,難有定論,造成了“因逃逸致人死亡”在司法實踐中適用的混亂。“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紛繁復雜,在我國現(xiàn)有刑法體系下,將規(guī)范分析與實踐認定相結(jié)合,分析“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適用條件,界定“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適用范圍,對于正確指導司法實踐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因逃逸致人死亡”應當以交通肇事罪先行成立為前提。這符合《刑法》第133條和《解釋》的規(guī)定,并且避免了重復評價的錯誤。當先行肇事行為不構(gòu)成交通肇事罪,行為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時,應結(jié)合其主觀罪過認定行為人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或者故意殺人罪。 客觀方面,“因逃逸致人死亡”中“逃逸”的實質(zhì)是不履行救助義務,其行為對象不能包括第二次肇事的被害人,并且被害人死亡與“逃逸”要有因果關(guān)系。只要行為人不履行救助義務導致被害人死亡,都應認定為此處的“逃逸”,這有利于被害人生命安全的保護。在履行救助義務的實踐認定中,首先,行為人要有履行的可能性;其次,其履行要符合有效性。行為人在逃逸的過程中發(fā)生二次肇事的,兩次肇事行為相互獨立。在實踐認定中,若兩次肇事均成立交通肇事罪,則對其在交通肇事罪法定刑的幅度內(nèi)從重處罰;如果行為人的主觀罪過已經(jīng)轉(zhuǎn)變?yōu)楣室,則應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將交通肇事罪與故意殺人罪或與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并罰。 主觀方面,“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罪過形式應限于過失!疤右荨彪m是故意為之,但行為人對被害人可能死亡的主觀心理態(tài)度只能是過失,是排斥該結(jié)果發(fā)生的。同時,這也是我國刑法罪數(shù)理論的要求。在司法實踐中,根據(jù)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通過行為人的結(jié)果預見可能性和結(jié)果避免可能性等重要因素來認定其過失的主觀罪過。 “因逃逸致人死亡”轉(zhuǎn)化為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要符合不作為犯罪的構(gòu)成要件,要符合主客觀條件的統(tǒng)一?陀^方面,行為人不僅要有不作為的客觀行為,,且該行為要和作為的故意殺人具有等價性。該等價性要求行為人對于危害結(jié)果進行現(xiàn)實的具體支配。并不是只有《解釋》第6條規(guī)定的移置型逃逸才符合該條件,單純逃逸也可以轉(zhuǎn)化為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當行為人不保護的不作為中包含著剝奪被害人生命的緊迫的、具體的危險時,即使行為人單純地逃逸,其與作為的故意殺人行為也具有等價性。主觀方面,行為人的罪過形式轉(zhuǎn)變?yōu)楣室。一般的單純逃逸,侵害性較小,被害人得到第三人救助的可能性很大,行為人對被害人的危險進程并非處于排他性支配地位,該行為與作為的故意殺人并不具有等價性,不能認定其成立故意殺人罪。此時,即使行為人對被害人死亡的結(jié)果持放任的主觀心理態(tài)度,也因罪過游離于界限之間、證據(jù)存疑而不能確定無疑地認定其為故意,只能退至無疑的過失犯罪處理。另外,根據(jù)周光權(quán)教授的主要罪過理論,“因逃逸致人死亡”作為交通肇事罪的結(jié)果加重犯,其罪過必須依照主要罪過,即原先交通肇事的過失來確定。所以,一般的單純逃逸仍應該按照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來定罪量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作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處罰事由,通過分析其適用的前提條件、客觀條件、主觀條件以及向不作為故意殺人罪的轉(zhuǎn)化,可以使“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適用條件和范圍更加清晰,為司法實踐工作提供一些幫助。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92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黎宏;論交通肇事罪的若干問題——以最高人民法院有關(guān)司法解釋為中心[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2 林維;不真正不作為犯的量刑問題研究——以交通肇事中的故意殺人罪為切入點[J];法商研究;2005年03期

3 劉淑蓮;交通肇事逃逸行為的作為性質(zhì)[J];法學雜志;2005年02期

4 龔昕p

本文編號:239406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239406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cd8d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