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剝奪政治權利期間又犯新罪的處理——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執(zhí)行附加刑肅奪政治權利期間犯新罪應如何處理的批復》的質疑
[Abstract]: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s reply on how to deal with new crimes com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deprivation of political rights during the execution of supplementary punishment, which advocates that new crimes should be com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deprivation of political rights after the execution of the principal punishment, shall be pun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punishment with a number of crimes. This provision interprets the term "penalty" in article 71 of the Criminal Code as including the principal penalty and the additional penalty, and confuses the line between multiple crimes and recidivism. This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accused who has been deprived of political rights enjoys political rights again during the period of deprivation of political rights after the execution of the principal sentence, which leads to the confusion of judicial practice.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ritten reply, the "penalty" in the punishment for several crimes should be limited to the principal punishment,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period of deprivation of political rights of the former crime should not be interrupted during the execution of the supplementary penalty.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
【基金】:高水平特色法學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工程(085工程)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上海市一流學科建設項目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D92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陳立,林俊輝;數罪并罰成立范圍之立法檢討[J];法學;2005年10期
2 陳久紅;;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執(zhí)行期間計算及“遇新罪即中斷”規(guī)則的適用[J];中國檢察官;2014年22期
3 黃祥青;;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執(zhí)行期間重新犯罪如何處罰[J];人民司法;2006年03期
4 徐振華;趙璧;;前判決遺漏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并罰,后判決能否直接并罰[J];人民司法;2012年1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發(fā)民;;論刑罰的社會功能——刑罰功能的社會學分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1期
2 李穎紅;保安處分與勞動教養(yǎng)制度的比較研究[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3 雍自元;;犯罪被害人過錯立法與司法規(guī)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4 方嬌;陳曉曦;;上訴不加刑中的變相加刑問題分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5 時斌;;論監(jiān)獄行刑理念的變革[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6 楊歷敬;;環(huán)境犯罪問題初探[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7 陳智元;;緩刑制度有關問題探討[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8 趙秉志;杜邈;;中國懲治恐怖主義犯罪的刑事司法對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9 陳暉;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準權的法理學分析[J];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10 茹士春;;俄羅斯刑法中的“合理冒險行為”規(guī)定及其啟示[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憲權;吳允鋒;;和諧社會語境下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司法貫徹[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7年
2 康均心;李娜;;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刑罰執(zhí)行制度研究——兼論社區(qū)矯正制度[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3 馮衛(wèi)國;王振海;;我國未成年犯罪人刑罰制度的完善——以相稱原則為視角[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4 劉濤;楊會新;;從社會外矯治到社會內矯治——勞動教養(yǎng)的完善與和諧社會建設[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C];2006年
5 馮衛(wèi)國;王振海;;我國未成年犯罪人刑罰制度的完善——以相稱原則為視角[A];犯罪學論叢(第四卷)[C];2006年
6 盧建平;;中國精神疾病患者強制醫(yī)療問題研究[A];犯罪學論叢(第六卷)[C];2008年
7 辜友亮;龔小輝;;限制死刑適用及廢除死刑研究[A];海峽兩岸法學論壇——江西省犯罪學研究會年會(2010年)論文集[C];2010年
8 顏三忠;謝祝紅;;論死刑司法限制的理念與方法[A];海峽兩岸法學論壇——江西省犯罪學研究會年會(2010年)論文集[C];2010年
9 宋建華;;論罰金刑的量刑失衡與對策——以量刑規(guī)范化為視角[A];建設公平正義社會與刑事法律適用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24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冊)[C];2012年
10 蔣怡琴;;刑法禁止令的現實困境與解決——以構建審前社會調查制度為進路[A];建設公平正義社會與刑事法律適用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24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冊)[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白云飛;規(guī)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王青;核恐怖主義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郭磊;量刑情節(jié)適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周金剛;量刑情節(jié)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6 薛靜麗;刑罰權的動態(tài)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房麗;數罪并罰限制加重原則之解構[D];吉林大學;2012年
8 楊維林;經濟犯罪的法律規(guī)制[D];吉林大學;2012年
9 于國旦;少年司法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10 黃華生;論刑罰輕緩化[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小強;對我國資格刑的分析與思考[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周璐璐;財產類犯罪數額的認定[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侯嫣;女性暴力犯罪比率趨升的原因分析[D];湘潭大學;2010年
4 李子為;“盜竊金融機構,,數額特別巨大”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余勝;認罪從寬制度芻議[D];湘潭大學;2009年
6 劉軍;軍人一般緩刑適用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7 劉莉萍;墮落與救贖[D];湘潭大學;2010年
8 丁莉;試論未成年人犯罪及其處罰[D];蘇州大學;2010年
9 孫業(yè)飛;失火罪的認定與刑罰適用[D];蘇州大學;2010年
10 畢靜;未成年人社區(qū)矯正理念探究[D];蘇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佴澎;刑罰執(zhí)行完畢前再犯新罪處罰探析[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2 徐振華;趙璧;;前判決遺漏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并罰,后判決能否直接并罰[J];人民司法;2012年1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鵬忠;淺議緩刑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刑期的計算[J];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6期
2 劉鵬;論剝奪政治權利刑[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3 吳平;對緩刑犯適用剝奪政治權利問題探討[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4 吳平;對緩刑犯適用剝奪政治權利問題探討[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5 吳平;“可以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范圍剖析[J];杭州商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6 呂曰東;剝奪政治權利刑淺論[J];山東審判;2004年01期
7 何俊;;適用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兩個問題[J];人民司法;2005年11期
8 何俊;;剝奪政治權利立法問題淺議[J];廣西社會科學;2005年12期
9 王志祥,陳延軍;論數個有期自由刑中部分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執(zhí)行[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5年01期
10 黃祥青;;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執(zhí)行期間重新犯罪如何處罰[J];人民司法;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譚要躍;;剝奪政治權利問題的法律分析[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1輯)[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信華;職務犯罪應當剝奪政治權利[N];江蘇法制報;2011年
2 趙芳芳;剝奪政治權利須重新定位[N];檢察日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袁定波;厘清適用問題確保裁判標準統(tǒng)一[N];法制日報;2009年
4 ;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負責人就《批復》答本報記者問[N];人民法院報;2009年
5 記者 劉嵐;最高法院統(tǒng)一裁判標準[N];人民法院報;2009年
6 王景龍;被剝奪政治權利不喪失自考權[N];檢察日報;2010年
7 張華邋范勇剛;假釋考驗期滿后在附加剝奪政治權利期間犯新罪或發(fā)現漏罪的是否應撤銷假釋[N];人民法院報;2007年
8 記者 劉德華 通訊員 徐勇;換屆選舉中,清理出11名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N];檢察日報;2011年
9 唐黎剛 韓嵩;剝奪政治權利期間發(fā)現漏罪如何處理[N];江蘇法制報;2014年
10 儲晨潔;未成年犯適用剝奪政治權利刑法芻議[N];江蘇經濟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洪青;附加刑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尹強;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刑期執(zhí)行的完善[D];湘潭大學;2007年
2 李少雯;剝奪政治權利刑執(zhí)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3 湯小輝;剝奪政治權利刑的合法性與正當性[D];吉林大學;2011年
4 俞衛(wèi)陽;剝奪政治權利刑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5 張馨;剝奪政治權利的憲法審視[D];吉林大學;2008年
6 許曉燕;憲政視野下剝奪政治權利刑之內容[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08年
7 任文娟;關于剝奪政治權利刑的立法思考與執(zhí)行實務探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雷芳;剝奪政治權利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9 楊婷婷;對“剝奪政治權利”刑的憲法學考察[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10 陳敏;我國附加刑適用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3492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2349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