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奪罪與搶劫罪的界分——基于刑事本土資源的考察
本文選題:公然性 + 強制性 ; 參考:《法律適用》2017年17期
【摘要】:司法實踐中,均為常發(fā)刑事案件的搶奪罪和搶劫罪,兩罪雖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的危害性相差很大,在疑難案件中其界分也頗為棘手。因此,有必要回歸刑事本土化立場,注重實踐理性。首先,以"公然性"的特征作為界分搶奪罪與搶劫罪的前提,發(fā)掘其中所蘊含的現(xiàn)實價值。其次,從被害人的角度,綜合判斷他人反抗是"不及"還是"不能",決定行為的強制性程度是否足以抑制他人反抗,從而界分搶奪罪和搶劫罪。由此,在現(xiàn)行刑法體系中,能夠?qū)崿F(xiàn)搶奪罪與搶劫罪間的罪刑均衡。更有利于構(gòu)建既具有邏輯遞進關(guān)系,又符合我國刑法立法和司法實踐的罪刑體系,彰顯刑法的謙抑性。
[Abstract]:In judicial practice, the crime of robbery and robbery are common criminal cases. Although the two crimes are different in one word, their harmfulness is quite different, and the division between them is quite difficult in difficult cas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turn to the position of criminal localiza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practical rationality. First of all, the characteristic of "overt" is taken as the premise of dividing the crime of robbery from the crime of robbery, and the practical value contained therein is explored. Secondly, from the victim's point of view, judging comprehensively whether the resistance of others is "inferior" or "cannot" determines whether the mandatory degree of behavior is sufficient to restrain the resistance of others, thus dividing the crime of robbery from the crime of robbery. Therefore, in the current criminal law system,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crime of robbery and the crime of robbery can be achieved. It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both logical progressive relationship and criminal law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of China's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showing the modesty of criminal law.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xué);
【基金】:2015年度中國法學(xué)會法學(xué)研究課題“非法經(jīng)營罪定罪量刑實證研究”[CLS(2015)Y05]的階段性成果 2015年度海南省創(chuàng)新科研課題“行政犯處罰的反思與限定”(Hys2015-32)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4.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法律小辭典 搶奪罪[J];公安月刊;2003年03期
2 吳聲 ,胡陸生 ,張志勇;論搶奪罪中的暴力[J];人民檢察;2004年03期
3 曾崢;;搶奪罪若干問題探討[J];法制與社會;2008年34期
4 高小青;;論搶奪罪的客觀方面[J];經(jīng)營管理者;2009年22期
5 李娜;;從本案看搶劫罪與搶奪罪的區(qū)別[J];法制與社會;2012年01期
6 趙秉志;;略論搶奪罪的幾個問題[J];中南政法學(xué)院學(xué)報;1987年02期
7 ;搶奪罪、搶劫罪的區(qū)分[J];農(nóng)家致富;2009年23期
8 林詠華,劉偉宏;海峽兩岸搶奪罪之比較[J];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2年01期
9 郭澤強;我國刑法中的搶奪罪之合理性追問——比較法的視角[J];國家檢察官學(xué)院學(xué)報;2002年02期
10 林詠華;劉偉宏;;海峽兩岸搶奪罪之比較[J];中山大學(xué)研究生學(xué)刊(社會科學(xué)版);2002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高平;田祥;;淺析搶奪罪客觀要件[A];當(dāng)代法學(xué)論壇(2008年第3輯)[C];2008年
2 鄧萬飛;;對刑法第267條第2款的理性思考[A];2005年貴州省法學(xué)會刑法學(xué)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蘇寶田;注意區(qū)別認定搶奪罪與搶劫罪[N];檢察日報;2005年
2 李宇先 簡紅星;淺論搶奪罪的客觀方面[N];人民法院報;2004年
3 周玉文;拽斷包帶搶走財物構(gòu)成搶劫罪還是搶奪罪[N];中國改革報;2006年
4 ;搶劫罪與搶奪罪有啥區(qū)別[N];吉林農(nóng)村報;2006年
5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沈言;如何區(qū)分搶劫罪中的暴力與搶奪罪中的強力[N];人民法院報;2007年
6 ;以購物為名乘人不備公然奪取財物構(gòu)成搶奪罪[N];人民法院報;2002年
7 羅之毅;飛車搶挎包犯搶奪罪還是搶劫罪[N];法治快報;2010年
8 卞志艷;建議要加大對搶奪罪的量刑[N];新鄉(xiāng)日報;2005年
9 福建省龍海市人民檢察院 林志標(biāo) 高閩;“撿”散落街道的錢可能構(gòu)成搶奪罪[N];檢察日報;2012年
10 任素賢 秦現(xiàn)鋒;“加霸王油”的行為構(gòu)成搶奪罪[N];法制日報;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春;搶奪罪若干問題的研究[D];貴州大學(xué);2008年
2 張文敏;論搶奪罪[D];四川大學(xué);2005年
3 蔣靜;論搶奪罪[D];武漢大學(xué);2004年
4 王琰;論搶奪罪的客觀行為[D];蘇州大學(xué);2015年
5 董建盟;對盜竊罪中“平和竊取說”之否定[D];華東政法大學(xué);2015年
6 呂晨曦;論搶奪罪[D];黑龍江大學(xué);2015年
7 黃澤鈺;論“公開盜竊說”不可行[D];江西財經(jīng)大學(xué);2015年
8 陳勝男;盜竊罪與搶奪罪界限之評析[D];吉林大學(xué);2016年
9 吳紹雄;與他人合謀“搶走”自己手中的財物如何定性[D];西南政法大學(xué);2015年
10 曾其峰;論盜竊罪與搶奪罪的界限[D];華南理工大學(xué);2016年
,本文編號:18396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1839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