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眾哄搶罪疑難問題研究
本文關鍵詞:聚眾哄搶罪疑難問題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聚眾哄搶 行為特征 首要分子 數(shù)額較大
【摘要】:本文通過對典型實案的引入,進而提出理論界以及司法實踐中對于認定聚眾哄搶罪存在的爭議。從聚眾哄搶罪的客觀方面分析“聚眾哄搶”行為的特征以及“數(shù)額較大”及“嚴重情節(jié)”的標準;從聚眾哄搶罪的主體要件上分析對于“首要分子”的把握以及“積極參加者”的確認。通過實案的引入,提出對于聚眾哄搶罪的共犯問題及罪數(shù)問題所存在的爭議。從聚眾哄搶罪作為必要共同犯罪的體現(xiàn)及聚眾哄搶罪主犯與首要分子的關系兩方面來分析聚眾哄搶罪的共犯問題;以聚眾哄搶罪轉化搶劫罪及聚眾哄搶罪中的想象競合犯與牽連犯來分析聚眾哄搶罪的罪數(shù)問題。通過對典型實案的引入,列述對于聚眾哄搶罪與其易混罪名存在的爭議,對于聚眾哄搶罪與“雙搶”犯罪、“聚眾”犯罪、以及其他相關犯罪的界點進行深入分析,力爭使其明朗、清晰,為司法實踐提供理論指導意義。
【關鍵詞】:聚眾哄搶 行為特征 首要分子 數(shù)額較大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924.3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一、聚眾哄搶罪與非罪的認定9-16
- (一) 實案考察與爭議9-10
- 1、典型實案9
- 2、爭議情況9-10
- (二) 聚眾哄搶罪的客觀要件分析10-14
- 1、“聚眾哄搶”行為的特征10-12
- 2、“數(shù)額較大”及“嚴重情節(jié)”的標準12-14
- (三) 聚眾哄搶罪的主體要件分析14-16
- 1、“首要分子”的把握14
- 2、“積極參加者”的確認14-16
- 二、聚眾哄搶罪的犯罪形態(tài)16-21
- (一) 聚眾哄搶罪的共犯問題分析16-18
- 1、聚眾哄搶罪作為必要共同犯罪的體現(xiàn)16
- 2、聚眾哄搶罪主犯與首要分子的關系16-18
- (二) 聚眾哄搶罪的罪數(shù)問題分析18-21
- 1、聚眾哄搶罪轉化搶劫罪18-19
- 2、聚眾哄搶罪中的想象競合犯與牽連犯19-21
- 三、聚眾哄搶罪與易混淆罪名的界限21-28
- (一) 聚眾哄搶罪與“雙搶”犯罪的界點分析21-25
- 1、與搶劫罪21-23
- (1) 典型實案21
- (2) 爭議及分析21-23
- 2、與搶奪罪23-25
- (1) 典型實案23
- (2) 爭議及分析23-25
- (二) 聚眾哄搶罪與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的界點分析25-27
- 1、典型實案25
- 2、爭議及分析25-27
- (三) 與聚眾“打砸搶”的界點分析27-28
- 結語28-29
- 參考文獻29-31
- 致謝3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聚眾哄搶罪[J];公安月刊;2003年05期
2 吳秀云;王義樹;;聚眾哄搶罪的多視角分析[J];江西公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3 何睦;;論聚眾哄搶罪的構成要件[J];經(jīng)營管理者;2010年01期
4 孟明權;韋道榮;;強搬他人遺失電纜 構成聚眾哄搶罪[J];當代廣西;2011年22期
5 法之;;什么是聚眾哄搶罪[J];云南支部生活;2008年10期
6 何婷;聚眾哄搶就法不責眾嗎[J];成人教育;1999年11期
7 羅朝陽;聚眾哄搶林木受嚴懲[J];湖南林業(yè);2005年10期
8 李忠誠;哄搶罪[J];中國刑事法雜志;1998年02期
9 ;法律問答[J];人民公安;2001年07期
10 劉明祥;;與地震災害相關案件的定性簡析[J];人民檢察;2008年1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熊皓;對聚眾哄搶罪也應規(guī)定轉化型搶劫罪[N];檢察日報;2004年
2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李淼;聚眾哄搶,情形不同定罪不同[N];檢察日報;2013年
3 老沈;聚眾哄搶者的底氣從何而來[N];檢察日報;2014年
4 何可寒 通訊員 莫國趙;人性化判決換來雙贏結果[N];法治快報;2007年
5 大興區(qū)檢察院 王冷;哄搶事件緣何屢屢發(fā)生[N];北京日報;2014年
6 講述 天津市靜海縣檢察院檢察長 楊克興 采訪 本報記者 朱建軍 通訊員 王秀漢 李莉;“六個一”帶出好班子[N];檢察日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巧艷;聚眾哄搶罪疑難問題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0571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1057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