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土地整理權屬設置的憲法依據(jù)論
本文關鍵詞:我國土地整理權屬設置的憲法依據(jù)論
更多相關文章: 憲法依據(jù) 自然資源條款 土地制度條款 非私有 土地整理
【摘要】:土地整理權屬應從憲法尋求其根本依據(jù)。"憲法依據(jù)"問題在本質(zhì)上可分為"立法為什么要依據(jù)憲法"、"立法依據(jù)憲法的什么"、"根據(jù)憲法如何科學地立法"三個層次。運用規(guī)范實證分析方法逐次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9、10條規(guī)定之自然資源非私有、土地非私有原則,可以厘清我國土地整理權屬設置的憲法依據(jù),進而確立自然資源非私有原則指引欲開發(fā)之未利用地、土地非私有原則指引欲整理之低效耕地的憲法依據(jù)適用路徑,最終實現(xiàn)整合相關立法以便對土地整理權屬設置予以類型化科學規(guī)定的目的。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 憲法依據(jù) 自然資源條款 土地制度條款 非私有 土地整理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資助項目(13YJC820111)
【分類號】:D921;D922.3;D923.2
【正文快照】: “我國土地整理權屬設置的憲法依據(jù)論”是一種論證,“由斷定一個或一些判斷的真實性,進而斷定另一個判斷的真實性,這就是論證!雹龠@樣的論證首先要從“憲法依據(jù)”問題的真實存在與研究必要性開始,而后方能以“我國土地整理權屬設置”為樣本進入“憲法依據(jù)”問題的實證分析。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高飛;;也談物權法平等保護財產(chǎn)權的憲法依據(jù)——與童之偉教授商榷[J];法學;2006年10期
2 葉海波;;“根據(jù)憲法,制定本法”的規(guī)范內(nèi)涵[J];法學家;2013年05期
3 許崇德;新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根據(jù)[J];法學;1983年02期
4 楊天波;江國華;;憲法中土地制度的歷史變遷(1949—2010)——基于憲法文本的分析[J];時代法學;2011年01期
5 趙謙;;農(nóng)村土地整理法律概念初探[J];農(nóng)業(yè)考古;2011年03期
6 童之偉;;立法“根據(jù)憲法”無可非議——評“全國人大立法不宜根據(jù)憲法說”[J];中國法學;2007年01期
7 謝暉;;論規(guī)范分析方法[J];中國法學;2009年02期
8 劉延壽;;略論我國行政立法的憲法依據(jù)[J];現(xiàn)代法學;1983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史際春;孫虹;;論“大民事”[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2 孫曉光;;從家庭本位到個人本位——古代法與近代私法主體之比較[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2期
3 何志鵬;;非社會契約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4 王慶廷;;法律的親情化求證——一個法理學的視角[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5 顏良偉;陳慰星;;侵權責任成立要件新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6 曹險峰;;羅馬法中的人格與人格權[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7年02期
7 孫日華;謝慧;;法律客觀性的出路——中西對比的視角[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8 王鳳濤;;邁向回應社會的法——精神慰藉困境與“;丶铱纯础比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9 尹德貴;;“描述社會學”的方法論解讀[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10 劉少軍;;論刑事訴訟合意的理論基礎[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旅燕;論我國私有財產(chǎn)權的憲法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薛磊;當代國際法中的承認制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徐子良;經(jīng)濟法司法實施之應用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張磊;外交保護國際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石欣;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張廣才;大河家鎮(zhèn)周家村家庭經(jīng)濟調(diào)查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7 袁日新;經(jīng)營者集中救濟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8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9 陳豐;信訪制度成本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10 吳練達;制度、行為與經(jīng)濟發(fā)展[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擁軍;孫鵬舉;;土地整理研究綜述[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08期
2 張千帆;論憲法效力的界定及其對私法的影響[J];比較法研究;2004年02期
3 陳道英;;憲法與民法關系論爭的總結與回應[J];廈門大學法律評論;2007年02期
4 王軍,余莉,羅明,翟剛;土地整理研究綜述[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03年02期
5 謝暉;論法律事實[J];湖南社會科學;2003年05期
6 薛小建;;憲法中土地制度之比較研究[J];法律適用;2007年12期
7 王利明;;物權法平等保護原則之探析[J];法學雜志;2006年03期
8 趙中孚;劉運宏;;《民法通則》的制定及其對現(xiàn)今民法典編纂的啟示——紀念《民法通則》頒布20周年[J];法學雜志;2006年06期
9 唐世月;評刑法對公、私財產(chǎn)之解釋[J];法學評論;2003年05期
10 秦前紅;涂四益;;“物權法之爭”與憲法解釋——兼與童之偉教授商榷[J];法學評論;2007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黎藜;人大行使個案監(jiān)督具有憲法依據(jù)[J];政治與法律;2000年02期
2 黃建水;陳小杰;;彈劾權的理論基礎和憲法依據(jù)探析[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3 馬新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系的憲法依據(jù)[J];河南公安學刊;1994年S1期
4 徐瑤;;知情權與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憲法依據(jù)[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3年11期
5 尤金亮;;“臨終關懷”的法律之維——法理基礎、憲法依據(jù)與實體法規(guī)制[J];法學論壇;2012年04期
6 張學博;;環(huán)境稅的憲法依據(jù)——兼論巴西環(huán)境稅[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7 黃建水;;中央與地方稅權劃分的憲法依據(jù)研究[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8 李衛(wèi)海;反邪教的憲法依據(jù)[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9 顧海燕;;建立“個案監(jiān)督”替代性制度的理論基礎[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10 趙謙;;我國土地整理權屬設置的憲法依據(jù)論[J];法商研究;2014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教授 周其仁;同地同權的憲法依據(jù)[N];經(jīng)濟觀察報;2014年
2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莫紀宏;如何看待物權法的憲法依據(jù)[N];檢察日報;2005年
,本文編號:7001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700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