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理念轉變、現(xiàn)實困境與路徑選擇
本文關鍵詞:論我國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理念轉變、現(xiàn)實困境與路徑選擇
【摘要】:推進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進程對建設法治中國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國民族事務治理理念從"人治"到"法治"的變遷背后的政府定位和價值導向,并進一步分析了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所面臨的困境:民族法治體系不協(xié)調、行政干預的效率衰減問題、民族習慣法與制定法的沖突以及官僚體系的"體制性遲鈍"與民族政治"效率需求"的矛盾。這四個方面的因素相互耦合形成復雜的體制性難題,嚴重阻滯我國民族問題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xiàn)代化進程。文章認為,需要進一步調整民族立法思路突破法理困局、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加強民族地方法治社會建設以及民族事務治理方式適度"去行政化",推進我國民族事務治理過程的法治化。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中國西部邊疆安全與發(fā)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蘭州大學;
【關鍵詞】: 法治化 民族事務治理 工具理性 價值理性
【基金】: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我國邊疆民族宗教問題法律治理研究”(14SFB3005)
【分類號】:D633;D921.8
【正文快照】: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事務治理在我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有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永坤;;民意審判與審判元規(guī)則[J];法學;2009年08期
2 褚添有;潘秀珍;;統(tǒng)治·管理·服務:公共管理范式轉換及其意義[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3 周競紅;論中國民族事務行政管理機制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J];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4 王作全;;論我國法制統(tǒng)一的內涵、價值及實現(xiàn)途徑[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2年01期
5 陳果;;走出官僚制困境[J];社會科學研究;2008年01期
6 王彩云;;政治學視域中價值理性的回歸[J];政治學研究;2013年06期
7 宋源;;轉型期公共行政模式的變遷——由管制行政到服務行政[J];學術交流;2006年05期
8 盧明;論依法行政[J];中國行政管理;2005年01期
9 江必新;王紅霞;;法治社會建設論綱[J];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01期
10 王允武;;民族事務法治化:民族自治地方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的可行路徑[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紹林;;試論法律信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2 黃文藝;;論法律信仰的類型——兼析中國人的法律信仰如何形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3 朱軍;謝芳;;美國高校學生違紀的準司法裁決制度探析——以陪審團制度為視角[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4 王圣揚;楊國萍;;辯護律師與刑事法官關系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5 張順;;解構司法民意[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6 趙坤;;論移植憲法的權威性[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7 孫洪坤;沉默權的代價[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8 陳寶勝;;公共管理模式嬗變的系統(tǒng)動力學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9 葉強,朱今;公民憲政意識:憲政建設的觀念基礎[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10 陳殿林;法治文化環(huán)境設計略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礎與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構建精神家園 提升文化軟實力——第五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李壽平;劉毅;;構建誠信制度與踐行厚德精神[A];北京精神:構建精神家園 提升文化軟實力——第五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劉恒;;檢察官職業(yè)道德建設略論[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4 單民;上官春光;;多重視角中的檢察官職業(yè)倫理[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白云;;和諧社會下我國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創(chuàng)新思想·科學發(fā)展·構建和諧——黑龍江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08年
6 朱富強;;兩類立法原則之評述:法理的基礎[A];2008年度(第六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下)[C];2008年
7 朱富強;;不完全契約、法律協(xié)調失敗與自我約束機制[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8 張睿麗;;議會政治:憲政民主的運作[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三輯)[C];2008年
9 黃云明;;論法律與道德差異性認知的誤區(qū)[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10 雷興虎;劉斌;;強化公司社會責任與公司法人格否認制度的完善[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全球化趨勢中跨國發(fā)展戰(zhàn)略與企業(yè)社會責任”法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鄧繼好;程序正義理論在西方的歷史演進[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許青松;間接正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劉衛(wèi)先;后代人權利論批判[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袁曦臨;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分類體系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6 劉穎;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價值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7 史根洪;嵌入視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8 陳登福;中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9 楊春花;論信仰對于社會秩序的價值[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曹和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實質課稅主義[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陳倩;論新形勢下的審判公開[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肖麗;論網(wǎng)絡輿論監(jiān)督權與司法正的良性互動[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劉基華;論罪刑法定原則在當代中國的實現(xiàn)[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賈靜遠;刑事訴訟中審判委員會議事規(guī)則改革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李智;解決“小產(chǎn)權房”問題的法律對策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7 閆立忠;公民體育權法律保障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8 楊文濤;論行政裁量權[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周音;英國憲政建立的宗教原因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夏蘭英;良知不存,法將焉附[D];湘潭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悅榮;公共服務型政府的邏輯框架與建設策略[J];湖北社會科學;2004年08期
2 王啟梁;;網(wǎng)絡時代的民意與法律應有之品性——從“躲貓貓”事件切入[J];法商研究;2009年04期
3 陳柏峰;;傳媒監(jiān)督權行使如何法治——從“宜黃事件”切入[J];法學家;2012年01期
4 胡象明;潘秀珍;;行政文明視角中構建我國責任行政的路徑選擇[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5 褚添有;;當代中國公共行政重建之理論思考[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6 李韓,斯考;對當前“法制統(tǒng)一”實現(xiàn)問題的一些看法[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S1期
7 姜明安;;論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相互關系[J];法學雜志;2013年06期
8 林U,
本文編號:6830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683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