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轉型對我國釋憲機制的挑戰(zhàn)及其應對
本文關鍵詞:社會轉型對我國釋憲機制的挑戰(zhàn)及其應對
【摘要】:轉型期社會情勢的復雜性與變易性使其異于常規(guī)社會,轉型期的社會關系變動、社會制度變遷、利益和矛盾沖突都對釋憲機制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為應對社會轉型對釋憲機制提出的挑戰(zhàn),必須及時構建一套合理的釋憲機制,這是攸關我國第二次轉型成敗的關鍵。在當前社會轉型的現(xiàn)實基礎上以及堅實的理論和相關制度支持下,二元釋憲機制是完善轉型期我國釋憲機制的合理選擇,不僅具有很強的可行性,而且符合轉型社會的實際需要。
【作者單位】: 江西財經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 社會轉型 釋憲機制 制度變遷 二元釋憲機制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社會轉型期釋憲機制的完善研究”(12YJA820039)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0.0
【正文快照】: “法律既為社會力,則社會變遷,法現(xiàn)象不能不與之俱變”[1]53。在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都處于較為劇烈的變動時期,只有不斷調適原有法律制度,才能使其與變化著的社會現(xiàn)實相符合。尤根·埃利希所說“法律發(fā)展的重心不在于立法和司法判決,而在于社會本身”[2]437,即道出了法律制度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劉國;;憲法解釋的衡量模式——兼論憲法解釋方法的變革[J];當代法學;2006年02期
2 韓大元;社會變革與憲法的社會適應性——評郝、童兩先生關于“良性違憲”的爭論[J];法學;1997年05期
3 劉國;;論憲法文本及其變遷方式[J];廣東社會科學;2009年02期
4 林默彪;社會轉型與轉型社會的基本特征[J];社會主義研究;2004年06期
5 韓大元;;《憲法解釋程序法》的意義、思路與框架[J];浙江社會科學;2009年09期
6 夏勇;中國憲法改革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J];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02期
7 胡鞍鋼;第二次轉型:以制度建設為中心[J];戰(zhàn)略與管理;2002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宗璋;建立和完善我國的憲法解釋制度[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2期
2 張小寧;;論警察機關在修復性司法中的定位[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4期
3 胡玉浪;;勞動報酬優(yōu)先權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4 趙坤;;論移植憲法的權威性[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5 孫洪坤;;人權保障與刑事訴訟法的再修改——以刑事司法國際準則為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6 胡小紅;;公益訴訟與行政執(zhí)法的比較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7 劉小牛;儲育明;;誠信原則的價值與意義:從實體法到程序法[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8 周阿紅;莫良元;;構建我國現(xiàn)代自由心證保障體系的路徑探討[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9 田佳靈;;民意對司法裁判過程的影響[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10 李鳳梅;;我國農地保護立法價值選擇的偏差及其糾正[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新力;梁亮;;在自由與限制之間——認真對待大學章程[A];通過章程的大學治理[C];2011年
2 梁曉淮;張舒翔;;轉變執(zhí)法理念 嚴格遵法守法 服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3 王學成;;我國檢察權制約行政權的制度構建[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溫輝;;我國檢察機關性質分析[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余輝勝;;從司法職權運行機制失范看司法改革[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張黎明;楊國章;;從法秩序利益看檢察權的正當性[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7 習裕軍;宋國春;;社會生態(tài)視閾中的中國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對中國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與基本內容的政治社會學分析[A];提高領導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能力理論研討會暨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朱孔武;;民營經濟發(fā)展與憲法改革模式的選擇[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下冊)[C];2010年
9 金曉;;“慣用技術手段”在行政法以及行政訴訟法視角下的探討[A];發(fā)展知識產權服務業(yè),,支撐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2012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xié)會年會第三屆知識產權論壇論文選編(第一部分)[C];2011年
10 周蘭領;;參與行政的行政訴訟保障[A];北京高校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博士生第二次論壇--“現(xiàn)代民主與行政法”研討會會議資料[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玉忠;宋代刑事審判權制約機制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吳旅燕;論我國私有財產權的憲法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李國慶;解雇權限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張純輝;司法判決書可接受性的修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陳春常;轉型中的中國國家治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雪樵;經濟行政權法律監(jiān)督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劉興賽;虛擬經濟、制度嬗變與政府規(guī)制[D];南開大學;2010年
8 秦偉江;城市化進程中的民族區(qū)域自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劉穎;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價值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10 張偉強;法律制度的信息費用問題[D];山東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卞曉偉;新時期我國農村糾紛的多元化解決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陳志科;我國農村集體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畢波;論行政調查[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4 陳娟;論我國行政決定說明理由制度的建構[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張永斌;論我國量刑程序的相對獨立性[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張浩;行政執(zhí)法中的正當程序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張琨;論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陳述[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付華華;我國巡回審判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傅倆艷;探析我國民事再審事由[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李軍;偵查權下沉之檢察監(jiān)督制約模式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任喜榮;;完善憲法文本 構建和諧社會[J];當代法學;2005年06期
2 劉國;;憲法解釋的衡量模式——兼論憲法解釋方法的變革[J];當代法學;2006年02期
3 胡錦光,王叢虎;論我國憲法解釋的實踐[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4 馬嶺;當代大學生憲政觀念管窺——一次關于“良性違憲”問題的討論[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5 孫笑俠;司法權的本質是判斷權——司法權與行政權的十大區(qū)別[J];法學;1998年08期
6 周偉;;我國憲法解釋機關研究——來自比較法的考察[J];公法研究;2005年01期
7 許崇德;現(xiàn)代憲法產生過程的特點[J];法學研究;2003年01期
8 夏勇;改革司法[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2年01期
9 范進學;憲法解釋主體論[J];中國法學;2004年06期
10 周葉中;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 關于憲法與公民生活的演講[J];中國律師;2002年1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金榮;社會轉型與法治發(fā)展——2003年中國法理學年會會議綜述[J];浙江社會科學;2003年05期
2 張清;論全球化時代法律與經濟的互動[J];金陵法律評論;2003年01期
3 徐世平;美國農業(yè)法變遷探析[J];甘肅農業(yè);2005年11期
4 王義華;;和諧發(fā)展視角下社會弱勢群體的法治情懷[J];吉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4期
5 付子堂;周祖成;;新世紀中國法學教育的轉型與趨勢[J];太平洋學報;2006年07期
6 苗正達;安巍;;20世紀前俄羅斯社會轉型中的憲政要素分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03期
7 王江;;對社會轉型中法學教育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7年18期
8 陸俊杰;;當下中國農村法治的遲滯與路徑選擇[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05期
9 徐顯明;齊延平;;轉型期中國法理學的多維面向——以2007年發(fā)表的部分成果為分析對象[J];中國法學;2008年02期
10 陳奎;黃筱f
本文編號:6297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629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