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憲法論文 >

論公民身份與選舉權

發(fā)布時間:2020-10-23 17:00
   本文從形式和內(nèi)容兩個方面論述了公民身份與選舉權。在此基礎上,主要想解決兩個問題:首先,就當前我國對選舉權的若干限制進行分析,以反對、消除歧視,保證選舉權的平等實現(xiàn);其次,就居民身份在一定程度上開始與公民身份相結合作為選舉權主體的標準這一新問題進行分析,認為公民身份的理論應獲得新的發(fā)展,但我國目前仍需現(xiàn)實的處理外國人選舉權問題。 在形式上,文章從以下三個方面說明公民身份與選舉權:第一,公民身份作為享有選舉權的必要條件。自民主政治以來,雖然公民身份的標準不斷演進,但始終都是作為公民享有選舉權的基礎性資格條件,國家一般都給予公民選舉權,排除了奴隸、外國人等。第二,公民身份作為享有選舉權的必要但非充分條件。在公民身份的基礎上,仍然還存在諸多對選舉權的限制和剝奪,如年齡、城鄉(xiāng)差別和剝奪政治權利等。有些限制是基于選舉權本身性質(zhì)的要求是合理的,有些則是不合理的,需要消除歧視。第三,享有選舉權的主體出現(xiàn)多元化,公民身份不再是享有選舉權的單一資格標準。隨著全球化的擴展和深化,以及人權國際保障的加強,居民身份在一定程度上開始作為享有選舉權的主體標準,與公民身份相結合構成了選舉權主體的二元標準。 在內(nèi)容上,公民身份與選舉權也是密切關聯(lián)的:公民身份追求個體普遍的自由和平等的理念也是選舉權主體標準確定的重要理論依據(jù),指導著選舉權普遍、平等的實現(xiàn);在實踐中,選舉權的普遍、平等實現(xiàn)遇到了多種多樣的直接或間接歧視,諸如城鄉(xiāng)差別、職業(yè)限制以及行為能力的認定等,為反對、消除歧視,保障選舉權的普遍、平等、徹底實現(xiàn),需要運用公民身份的理念來指導問題的解決。另一方面新問題的出現(xiàn)也為公民身份理論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機遇和動力——打破公民身份唯一標準的限制,更加關注外國人權利的保障。 就我國選舉權的限制與剝奪問題,文章從選舉權享有、行使和剝奪幾個層次進行分析,什么樣的限制是正當?shù)摹⒈匾?不違反選舉權平等原則的,限制的標準是什么?我國選舉權主體具有普遍性與廣泛性,但這并不能忽略選舉權本身性質(zhì)要求選舉權主體具有一定的資格限制,而我國在實踐中判缺乏斷具體資格限制是否合理的操作標準,可以參考美國的“嚴格審查”標準。 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國際化進程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和澳門特別行政區(qū)都規(guī)定以居民身份作為享有特區(qū)選舉權的資格標準;有些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城市社區(qū)出現(xiàn)了較多的外國居民,進而在居民委員會的選舉中,出現(xiàn)了外國人入選居民委員會的情形;隨著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國家給予其外籍居民地方選舉權,在華外國人為保護其經(jīng)濟社會利益,更好的融入社會或基于“對等原則”可能要求一定的選舉權等,文章分析了在華外國人是否享有我國政治權利,在華外國人是否享有我國選舉權?并進一步從中央選舉、地方選舉和社會公共事務管理選舉三個方面進行全面認識。最后,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就我國選舉權的主體標準得出以下認識:應堅持中國公民身份的原則標準,對于內(nèi)地地方選舉,外國人不享有地方選舉中的選舉權,但考慮到我國最終將實現(xiàn)徹底的直接選舉,所以,外國人的地方選舉權還是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可以借鑒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和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的實際情況,采用以居民身份為標準的選舉權制度;當然,在目前的歷史階段,還必須堅持國家選舉權主體的公民身份標準;同時,應積極擴大社會公共事務管理選舉權主體的標準到居民身份,才能更好的發(fā)揮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功能,如對于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的外國居民,應該不分國籍,承認其在自治組織中的選舉權。
【學位單位】:中國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8
【中圖分類】:D921.2
【文章目錄】:
摘要
引言
一、公民身份、政治權利和選舉權的概念
    (一) 公民身份
    (二) 政治權利
    (三) 選舉權
二、公民身份標準的演進
    (一) 古希臘時期
    (二) 古羅馬時期
    (三) 中世紀時期
    (四) 主權國家時期
三、選舉權的限制與剝奪
    (一) 選舉權的限制
    (二) 選舉權的剝奪
    (三) 我國對選舉權的限制與剝奪
        1、選舉權享有層面的限制
        2、選舉權行使層面的限制
        3、美國的"嚴格審查"標準
四、選舉權主體——從公民開始到居民?
    (一) 關于選舉權主體資格的不同規(guī)定
        1、規(guī)定國籍資格
        2、規(guī)定國籍資格和居住年限資格并行
        3、規(guī)定居住年限資格
    (二) 發(fā)展居住年限資格的合理性
        1、規(guī)定國籍資格的合理性與局限性
        2、全球化的影響
        3、人權的國際保障
        4、社會融合的需要
    (三) 居民身份標準的現(xiàn)狀
五、我國選舉權主體標準的發(fā)展
    (一) 公民、人民與選民的概念
    (二) 外國人在中國是否享有政治權利?
    (三) 選舉權主體標準的實踐發(fā)展
        1、特別行政區(qū)的居民選舉權
        2、外國人入選中國城市居委會
        3、外國人在中國要求參政權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臺輝;;古典共和主義公民身份的發(fā)軔與傳承——兼對新共和主義者的一種批評[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2 ;我國將實行公民身份號碼制度[J];農(nóng)村實用技術與信息;2000年01期

3 ;報刊拾零[J];兵團工運;2002年12期

4 曹海軍;;論公民身份的二重性[J];學海;2008年03期

5 韓志英;;歐洲公民認同與歐洲一體化淺析[J];法制與社會;2008年36期

6 檀傳寶;;論“公民”概念的特殊性與普適性——兼論公民教育概念的基本內(nèi)涵[J];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7 張超;;從農(nóng)村公民身份的角度談農(nóng)村基層政權合法性的維護[J];甘肅理論學刊;2011年02期

8 張超;;從農(nóng)村公民身份的角度談農(nóng)村基層政權合法性的維護[J];南方論刊;2011年04期

9 ;如何通過手機、因特網(wǎng)核查身份證真?zhèn)蝃J];人民公安;2005年20期

10 ;澳公民法4年住滿3年方可入籍 預計7月1日實施[J];出國與就業(yè);2007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昌林;共和主義公民身份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焦洪昌;選舉權的法律保障[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3 周俊;全球公民社會與國家[D];浙江大學;2007年

4 蔣榮昌;消費社會的文學文本——文學文本形態(tài)的轉折[D];四川大學;2003年

5 祁進玉;不同情景中的群體認同意識[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6 楊云彪;選舉的邏輯[D];吉林大學;2006年

7 張向奧;選舉的邏輯:政治發(fā)展的視野[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8 潘洪陽;轉型期中國弱勢群體保護中的政府責任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9 彭斌;公共生活的和諧之道[D];吉林大學;2008年

10 王雅琴;選舉及其相關權利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偉;論公民身份與選舉權[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2 陳偉;在平等與不平等之間:馬歇爾公民身份理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海榮;關于公民身份行為的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4 張海芳;農(nóng)民選舉權平等問題探析[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1年

5 李彥鵬;對中國公民平等行使選舉權的思考[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程立峰;實現(xiàn)我國農(nóng)民選舉權平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D];延邊大學;2010年

7 趙薇;農(nóng)民選舉權平等性保障機制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胡春舟;選舉權平等原則的構建反思[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9 嚴俊;西方公民身份理論探析[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10 崔云風;論選舉權的法律保障[D];內(nèi)蒙古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85330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285330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54e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