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之風俗與典之法律
發(fā)布時間:2021-03-12 23:03
將西方私法的概念套用于中國,產生了“典權”這一有待論證的概念。對傳統(tǒng)典制的“權利解讀”是以“所有權幻覺”為基礎的。當我們放棄權利解讀,回到這個延續(xù)了一千多年的制度本身時,容易看到導致典制產生的三個根本力量:國家授田制、宗族制度、佛教信仰。典制的實際運行呈現出典型的二元結構:民間習慣法和官府的成文法并行不悖,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對抗,形成事實上的多元管轄權。而真正支撐典制運行的,是由習俗延伸的習慣法,而非官府制訂的成文法。這一事實對我們理解中國古代民事法律系統(tǒng)的基本結構有著重大意義。與通常的假設相反,典制是在所有權壟斷的大環(huán)境下發(fā)展起來的“前所有權”制度,通過對“業(yè)”的分析,典為傳統(tǒng)的“管業(yè)秩序”增加了一個具有信貸功能的地權交易方式,典價實際上是在分期浮動貼現方式下的信貸額度。典可以說是一種以典價為額度的、以產出進行分期浮動貼現的不定期信貸。由此筆者提出了一個假說:典制起源于血緣—地緣集團內部的信貸活動。而這一活動同時實現了以管業(yè)地位為標的的地權流轉,民間以典賣為代表的地權交易形成了一個有效的要素市場,在國家授田制失靈的條件下自發(fā)完成土地和勞動力資源的有效配置。在近代對典的立法中:“官吏意...
【文章來源】:福建師范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16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引言
第一編 典之歷史淵源
第1章 導論
1.1 典權與典制
1.1.1 方法論的考慮
1.1.2 典權概念的困惑
1.2 從史籍用語看典之源頭
1.2.1 不動產與田宅
1.2.2 核心語匯的變化
1.2.3 寺庫與無盡藏
1.2.4 正典、倚當、抵當
第2章 典制中的風俗及習慣法要素
2.1 典賣契約中的觀念與規(guī)則
2.1.1 嶺根村房契(1982)所見典之觀念
2.1.2 乾隆年間閩清典田契(1764)分析
2.2 典制中的交易角色
2.2.1 親鄰角色的分析
2.2.2 多邊交易結構下的中人
2.2.3 合法性與管業(yè)秩序
2.3 交易規(guī)則
2.3.1 典賣階段的規(guī)則
2.3.2 典后處置階段的規(guī)則
第3章 典制中成文法與習慣法的整合
3.1 成文法與習慣法的關系
3.1.1 官民二元結構
3.1.2 土地交易習俗的轉向
3.2 親鄰先買的悖論
3.2.1 親鄰先買入律引起的麻煩
3.2.2 官府的后撤
3.3 回贖與找貼:厚俗之困境
3.3.1 官府法律中的回贖規(guī)則
3.3.2 贖價的闕如及其解釋
3.3.3 回贖期的僵化
3.3.4 對找貼的硬性規(guī)定
3.3.5 對回贖時機的忽略
第二編 典之深層結構
第4章 “管業(yè)秩序”:無權利的生存
4.1 中國傳統(tǒng)中的“業(yè)”
4.1.1 “業(yè)”的觀念
4.1.2 產、業(yè)、財、物
4.2 管業(yè)與地權秩序
4.2.1 管業(yè)與所有權
4.2.2 業(yè)的位格成分
4.2.3 管業(yè)來歷
第5章 典與土地制度
5.1 典的信貸模型
5.1.1 信貸與業(yè)
5.1.2 業(yè)的信貸模式
5.1.3 典對業(yè)的分割
5.1.4 佃業(yè)的資本化
5.2 產權結構的分層
5.2.1 國家與制度
5.2.2 二元產權結構
第6章 典制的物權化:習慣法的成文表達
6.1 法系的對觀:法理與觀念的沖突
6.1.1 習慣法成文化的內在困難
6.1.2 習慣法的權利表達
6.1.3 從用益—擔保之爭看“法理難圓”的根本原因
6.2 典制物權化的可能性
6.2.1 重述典制的策略與條件
6.2.2 “典權假設”
6.2.3 從“典權假設”到習慣法的映射
6.2.4 對“典權假設”的分析
6.3 韓國房屋典賣狀況
6.3.1 傳貰權的由來
6.3.2 傳貰權的立法情況
6.3.3 法律運行的特點
第三編 典之現代價值
第7章 典權制度的內容
7.1 基本規(guī)則的重述
7.1.1 典產:典之標的
7.1.2 典產的讓渡條件
7.1.3 典價與信貸
7.2 制度設計
7.2.1 典之私法理論的結構
7.2.2 典制的私法框架:正典理論
7.2.3 “正典理論”與“典權假設”
7.3 正典理論的立法考量
7.3.1 正典理論的含義
7.3.2 典權立法的一些問題
7.3.3 關于典權的司法解釋
第8章 中國社會對典制的需求
8.1 典對土地制度的調節(jié)
8.1.1 典與國家授田制
8.1.2 業(yè)的交易
8.1.3 “三農”問題與典制
8.2 典制的信貸和社會保險價值
8.2.1 典制的信貸功能
8.2.2 民間信貸與典
8.2.3 典的信貸價值
第9章 典制的應用
9.1 建設用地與城市房屋之典的應用
9.1.1 典與建設用地
9.1.2 典與城市房屋
9.1.3 典與廉租房
9.2 土地承包權之典的應用
9.2.1 “集體所有”的土地
9.2.2 使用權的資本化
9.2.3 承包權的“田面化”
9.2.4 田面之典
9.3 宅基地與小產權房之典的應用
9.3.1 “小產權房”的來由
9.3.2 《物權法》與宅基地
9.3.3 小產權房的合法化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承擔的科研任務與主要成果
致謝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歷史上的典權[J]. 黃宗智. 清華法律評論. 2006(00)
[2]民國江南永佃制新探[J]. 慈鴻飛. 中國經濟史研究. 2006(03)
[3]中國佛教史上的福田事業(yè)[J]. 李林. 法音. 2005(12)
[4]清代民法語境中“業(yè)”的表達及其意義[J]. 李力. 歷史研究. 2005(04)
[5]略論中國古代典妻婚俗及其產生根源[J]. 徐海燕.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4)
[6]論漢代土地占有形態(tài)及其矛盾運動[J]. 馬新. 東岳論叢. 2004(02)
[7]從模糊到明晰:中國古代土地產權制度之變遷[J]. 魏天安. 中國農史. 2003(04)
[8]典權制度比較研究[J]. 王全弟,陳建宏,高賢升.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3)
[9]東亞法典的形成[J]. 仁井田陞,霍存福,丁相順. 法制與社會發(fā)展. 2003(01)
[10]兩宋土地交易中的若干法律問題[J]. 鄭定,柴榮. 江海學刊. 2002(06)
本文編號:3079140
【文章來源】:福建師范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16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引言
第一編 典之歷史淵源
第1章 導論
1.1 典權與典制
1.1.1 方法論的考慮
1.1.2 典權概念的困惑
1.2 從史籍用語看典之源頭
1.2.1 不動產與田宅
1.2.2 核心語匯的變化
1.2.3 寺庫與無盡藏
1.2.4 正典、倚當、抵當
第2章 典制中的風俗及習慣法要素
2.1 典賣契約中的觀念與規(guī)則
2.1.1 嶺根村房契(1982)所見典之觀念
2.1.2 乾隆年間閩清典田契(1764)分析
2.2 典制中的交易角色
2.2.1 親鄰角色的分析
2.2.2 多邊交易結構下的中人
2.2.3 合法性與管業(yè)秩序
2.3 交易規(guī)則
2.3.1 典賣階段的規(guī)則
2.3.2 典后處置階段的規(guī)則
第3章 典制中成文法與習慣法的整合
3.1 成文法與習慣法的關系
3.1.1 官民二元結構
3.1.2 土地交易習俗的轉向
3.2 親鄰先買的悖論
3.2.1 親鄰先買入律引起的麻煩
3.2.2 官府的后撤
3.3 回贖與找貼:厚俗之困境
3.3.1 官府法律中的回贖規(guī)則
3.3.2 贖價的闕如及其解釋
3.3.3 回贖期的僵化
3.3.4 對找貼的硬性規(guī)定
3.3.5 對回贖時機的忽略
第二編 典之深層結構
第4章 “管業(yè)秩序”:無權利的生存
4.1 中國傳統(tǒng)中的“業(yè)”
4.1.1 “業(yè)”的觀念
4.1.2 產、業(yè)、財、物
4.2 管業(yè)與地權秩序
4.2.1 管業(yè)與所有權
4.2.2 業(yè)的位格成分
4.2.3 管業(yè)來歷
第5章 典與土地制度
5.1 典的信貸模型
5.1.1 信貸與業(yè)
5.1.2 業(yè)的信貸模式
5.1.3 典對業(yè)的分割
5.1.4 佃業(yè)的資本化
5.2 產權結構的分層
5.2.1 國家與制度
5.2.2 二元產權結構
第6章 典制的物權化:習慣法的成文表達
6.1 法系的對觀:法理與觀念的沖突
6.1.1 習慣法成文化的內在困難
6.1.2 習慣法的權利表達
6.1.3 從用益—擔保之爭看“法理難圓”的根本原因
6.2 典制物權化的可能性
6.2.1 重述典制的策略與條件
6.2.2 “典權假設”
6.2.3 從“典權假設”到習慣法的映射
6.2.4 對“典權假設”的分析
6.3 韓國房屋典賣狀況
6.3.1 傳貰權的由來
6.3.2 傳貰權的立法情況
6.3.3 法律運行的特點
第三編 典之現代價值
第7章 典權制度的內容
7.1 基本規(guī)則的重述
7.1.1 典產:典之標的
7.1.2 典產的讓渡條件
7.1.3 典價與信貸
7.2 制度設計
7.2.1 典之私法理論的結構
7.2.2 典制的私法框架:正典理論
7.2.3 “正典理論”與“典權假設”
7.3 正典理論的立法考量
7.3.1 正典理論的含義
7.3.2 典權立法的一些問題
7.3.3 關于典權的司法解釋
第8章 中國社會對典制的需求
8.1 典對土地制度的調節(jié)
8.1.1 典與國家授田制
8.1.2 業(yè)的交易
8.1.3 “三農”問題與典制
8.2 典制的信貸和社會保險價值
8.2.1 典制的信貸功能
8.2.2 民間信貸與典
8.2.3 典的信貸價值
第9章 典制的應用
9.1 建設用地與城市房屋之典的應用
9.1.1 典與建設用地
9.1.2 典與城市房屋
9.1.3 典與廉租房
9.2 土地承包權之典的應用
9.2.1 “集體所有”的土地
9.2.2 使用權的資本化
9.2.3 承包權的“田面化”
9.2.4 田面之典
9.3 宅基地與小產權房之典的應用
9.3.1 “小產權房”的來由
9.3.2 《物權法》與宅基地
9.3.3 小產權房的合法化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承擔的科研任務與主要成果
致謝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歷史上的典權[J]. 黃宗智. 清華法律評論. 2006(00)
[2]民國江南永佃制新探[J]. 慈鴻飛. 中國經濟史研究. 2006(03)
[3]中國佛教史上的福田事業(yè)[J]. 李林. 法音. 2005(12)
[4]清代民法語境中“業(yè)”的表達及其意義[J]. 李力. 歷史研究. 2005(04)
[5]略論中國古代典妻婚俗及其產生根源[J]. 徐海燕.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4)
[6]論漢代土地占有形態(tài)及其矛盾運動[J]. 馬新. 東岳論叢. 2004(02)
[7]從模糊到明晰:中國古代土地產權制度之變遷[J]. 魏天安. 中國農史. 2003(04)
[8]典權制度比較研究[J]. 王全弟,陳建宏,高賢升.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3)
[9]東亞法典的形成[J]. 仁井田陞,霍存福,丁相順. 法制與社會發(fā)展. 2003(01)
[10]兩宋土地交易中的若干法律問題[J]. 鄭定,柴榮. 江海學刊. 2002(06)
本文編號:30791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tudifa/3079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