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確認仲裁
本文關(guān)鍵詞:論確認仲裁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確認仲裁 概念 屬性 類型 審理
【摘要】:確認仲裁是仲裁實務中一種重要的解決爭議方式或服務方式。本文從確認仲裁的概念、法律屬性、確認仲裁與普通仲裁的區(qū)別、確認仲裁的案件類型、確認仲裁的審理方式等方面進行了論證和闡述,為讀者勾畫了確認仲裁理論與實踐的初步輪廓。
【作者單位】: 武漢仲裁委員會;湖北省法學會仲裁法研究會;中國仲裁法研究會;
【關(guān)鍵詞】: 確認仲裁 概念 屬性 類型 審理
【分類號】:D925.7
【正文快照】: 確認仲裁的提法也許較為陌生,但在仲裁實踐中,通過確認仲裁這種方式已處理了大量的仲裁案件,并因其高效、便捷,深受當事人好評。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武漢仲裁委員會受理、處理的爭議中,有大約30%的仲裁案件可以歸入確認仲裁案件的范疇。①其他仲裁機構(gòu)也有大量的確認仲裁的案例。因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相林,邢鋼;論國際民事訴訟中的挑選法院[J];比較法研究;2002年02期
2 孟思洋;;從“當事人意思”探究瑞士商事仲裁協(xié)議效力擴張之理論與實踐[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3 王巖;宋連斌;;試論臨時仲裁及其在我國的現(xiàn)狀[J];北京仲裁;2005年01期
4 趙百麗;;論國際商事仲裁的提起仲裁時效問題[J];北京仲裁;2005年01期
5 楊志忠;;試析仲裁員的責任制度[J];北京仲裁;2005年02期
6 彭麗明;;仲裁訴訟化趨勢之評析[J];北京仲裁;2005年02期
7 胡玉凌;;商事仲裁的保密性研究[J];北京仲裁;2005年04期
8 馮舉;;合并仲裁問題研究[J];北京仲裁;2006年01期
9 李劍強;;香港仲裁機構(gòu)的臨時仲裁及其啟示[J];北京仲裁;2006年03期
10 宋連斌;;豈伊地氣暖 自有歲寒心——評《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J];北京仲裁;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翼;;淺議中國國際商事仲裁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2輯)[C];2009年
2 龍潔;;我國市場經(jīng)濟下的商事仲裁市場探究[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1輯)[C];2010年
3 劉德軍;;試論臨時仲裁制度在我國的建立[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1輯)[C];2010年
4 王吉文;;海牙《協(xié)議選擇法院公約》的影響[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私法卷)[C];2006年
5 卜璐;;淺議仲裁的經(jīng)濟性[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6 黃麗君;;我國合并仲裁制度建立之構(gòu)想[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王琦;王菲;;我國仲裁第三人制度的構(gòu)建[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于燕華;;淺談仲裁裁決被撤銷或不予執(zhí)行后仲裁協(xié)議的再次使用[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張俊國;;論仲裁裁決司法審查的現(xiàn)狀及對策[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李廣輝;;司法管轄權(quán)與仲裁管轄權(quán)沖突之解決[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翔;當代國際商事仲裁實體法適用之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孫得勝;國際商事仲裁協(xié)議的效力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3 史飚;商事仲裁監(jiān)督與制約機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4 侯登華;仲裁協(xié)議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5 寇麗;現(xiàn)代國際商事仲裁法律適用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6 劉曉紅;國際商事仲裁協(xié)議的法理與實證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7 池漫郊;多方多合同仲裁的挑戰(zhàn)與對策[D];廈門大學;2004年
8 李章軍;國際海運承運人責任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9 郭曉文;國際商事仲裁協(xié)議制度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5年
10 楊弘磊;中國內(nèi)地司法實踐視角下的《紐約公約》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雁;國際商事仲裁臨時措施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羅婷;論國際商事仲裁第三人制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梁娜;合并仲裁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4 吳筱婉;臨時仲裁制度及其對我國海事仲裁的借鑒意義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5 雷媛媛;法律英語文體特征與簡明英語運動[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曲怡;論國際民訴管轄權(quán)積極沖突的協(xié)調(diào)與解決[D];蘇州大學;2010年
7 汪明月;國際商事仲裁協(xié)議效力擴張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8 李丹丹;論國際商事仲裁裁決的司法監(jiān)督[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9 徐燕;我國商事仲裁送達制度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10 鐘鳴;論臨時仲裁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杰;;確認仲裁與金融風險防范[J];仲裁研究;200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衛(wèi)國;;也論“確認仲裁”[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本文編號:8214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821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