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根基的比較與重構——從救助和補償?shù)母拍钪疇幷勂?/H1>
發(fā)布時間:2017-07-06 12:16
本文關鍵詞: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根基的比較與重構——從救助和補償?shù)母拍钪疇幷勂?/strong>
更多相關文章: 刑事被害人 刑事被害人救助 救助立法 被害人補償
【摘要】:被害人救助和補償?shù)母拍钪疇?掩蓋了對立法根基的選擇與追問,從而產生了救助對應恩恤而補償對應國家責任的"臉譜化"效應,使各種正當性理論涇渭分明、非此即彼。多元化地理解立法根基是可能而且必要的。綜合理論認為,社會正義的內涵分配正義和刑事政策的核心功利主義為國家救助被害人提供了政治哲學的基礎,而國家責任說和社會福利說推導出的國家積極給付義務則是其規(guī)范效力的保證。多元化地為救助立法尋求根基,不僅有利于形成民意共識,從而減少立法阻力,而且為制度的解釋與變遷提供了可以伸縮的規(guī)范空間,保證了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根基理論的適應性。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 刑事被害人 刑事被害人救助 救助立法 被害人補償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社會救助法律問題實證研究—以犯罪被害人救助為視角”(項目編號:11BFX120)
【分類號】:D925.2
【正文快照】: 在以“國家 犯罪人”二元邏輯結構展開的傳統(tǒng)刑事司法體系中,刑事被害人缺乏主體性地位,因而幾乎被刑事司法程序所遺忘。然而這種局面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被害人學的興起而有所改變,重新發(fā)現(xiàn)并保護被害人,漸趨成為一種世界性共識——1985年聯(lián)合國通過決議發(fā)布了《為罪行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昌俊;;韓國新的犯罪被害人保護制度及其啟示——以實質性保護犯罪被害人為視角[J];河北法學;2011年11期
2 孫謙;;構建我國刑事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之思考[J];法學研究;2007年02期
3 黃文藝;;作為一種法律干預模式的家長主義[J];法學研究;2010年05期
4 黃華生;;我國刑事被害人國家救濟的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2期
5 王牧;;建立刑事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人民檢察;2006年17期
6 趙國玲;被害人補償立法的理論與實踐[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2年03期
7 趙國玲;于小川;;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視野下的被害人救助問題研究——兼論經驗維度和規(guī)范維度的良性互動[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2年06期
8 趙可;;對犯罪被害人補償立法淺議[J];中外法學;1990年02期
9 宋英輝;陳劍虹;王君悅;薛國俊;郭云忠;王貞會;何挺;宋m(沙;滕秀梅;;特困刑事被害人救助實證研究[J];現(xiàn)代法學;2011年05期
10 張翔;;基本權利的受益權功能與國家的給付義務——從基本權利分析框架的革新開始[J];中國法學;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昕;;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案例教學探析[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2 葉林,汪強;法官彈劾制度芻議[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3 唐麗麗;;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論略[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4 方青;論我國社會救助制度的改革[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5 王夢曉;;美國和瑞典社會福利制度中婦女利益的差異[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6 蔣大平;國企改革過程中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7 戴衛(wèi)東;;關注農民養(yǎng)老保障的缺位——以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為視角[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8 劉霞;;淺談量刑建議與量刑程序訴訟化[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9 彭真明;陸劍;;“股田制公司”的商法思考[J];中國不動產法研究;2011年00期
10 廖永安;黎藜;;論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的關系——以消費者權益保護訴訟為考察對象[J];北方法學;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赫然;亓曉鵬;;法律父愛主義在權力運作中的困境[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2 于洋;吳錦宇;;淺析美國337條款實施機制之演進及發(fā)展趨勢[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下冊)[C];2010年
3 連益;;少兒雙語詞典概論[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黃志雄;萬燕霞;;論互聯(lián)網(wǎng)管理措施在WTO法上的合法性——以“谷歌事件”為視角[A];WTO法與中國論叢(2011年卷)[C];2010年
5 張建偉;;論政府環(huán)境責任的完善[A];環(huán)境法治與建設和諧社會——2007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二冊)[C];2007年
6 唐忠輝;;論環(huán)境損害賠償糾紛中的強制監(jiān)測義務[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孟春陽;;環(huán)境法庭的正當性分析——以能動司法為視角[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三冊)[C];2011年
8 韓志杰;;從Seagate案件看美國專利案件故意侵權認定標準的變更[A];專利法研究(2007)[C];2008年
9 姚兵兵;;專利權人惡意利用不當專利訴訟問題實證研究——兼評《專利法》第三次修改的部分條款[A];專利法研究(2008)[C];2009年
10 楊涵雯;;論仲裁的保密性[A];當代法學論壇(二0一一年第三輯)[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一鳴;英美物權法之大陸法解讀[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周清華;國際商事仲裁自裁管轄原則消極效力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3 陳琦;海上人身損害賠償制度論[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4 龍耀;國家保障與社會支持:中國高校學生生存路徑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5 宋桂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收入分配差距調節(ji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黃麗;中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7 劉冬京;我國股東派生訴訟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8 張佳鑫;協(xié)商解決糾紛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李貴揚;刑事訴訟中被害人權利探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湯媛媛;保險法近因原則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慶;預約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現(xiàn)有理論之構建[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高中營;壟斷協(xié)議豁免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黃炎;論專利侵權判定中禁止反悔原則的適用[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尹琪;論惡意訴訟的法律規(guī)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肖唯;論我國新《保險法》中的棄權和禁止反言[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張紫琦;破產欺詐行為及其法律規(guī)制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劉曉賢;論我國海運履約方制度的構建[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8 申智軍;我國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構建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9 黃絢;我國非政府組織與企業(yè)的合作機制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10 張朝華;刑事訴訟中被害人財產權益保障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申小紅;唐淑艷;;我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理論構建[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年06期
2 孫笑俠,郭春鎮(zhèn);美國的法律家長主義理論與實踐[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3 王惠玲;;我國立法型聽證的現(xiàn)狀及對策[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4 鄧曉霞;試論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之價值[J];法商研究;2002年04期
5 林來梵,季彥敏;人權保障:作為原則的意義[J];法商研究;2005年04期
6 梁玉霞;刑事被害補償芻議[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8年04期
7 田思源;構建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框架的基本設想——關于制定我國《犯罪被害人補償法》的提案[J];法學雜志;2001年06期
8 諶鴻偉;賈偉杰;;我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設計缺陷及重構[J];法學評論;2006年02期
9 左衛(wèi)民,朱桐輝;公民訴訟權:憲法與司法保障研究[J];法學;2001年04期
10 尚保華;金朝;;檢察機關不起訴案件未成年被害人救助工作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2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軍;路紅青;;試論現(xiàn)代犯罪被害人救助制度在我國構建之必要性與具體設計[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文暉;[N];檢察日報;2007年
2 殷國安;[N];檢察日報;2008年
3 孫晟鏹;[N];檢察日報;2011年
4 記者 宋世明;[N];江蘇法制報;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邵瓊宇;刑事被害人補償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園,劉紅;角色間的互動:刑事被害人與犯罪人的相互關系[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4年02期
2 杜永浩;犯罪形態(tài)論——以刑事被害人為視角[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3 彭伶;刑事被害人的知情權保護比較研究[J];法律適用;2005年09期
4 高麗;;女性刑事被害人探究[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6年02期
5 劉偉麗;;刑事被害人理論的根基及其現(xiàn)實意義[J];中州學刊;2006年02期
6 孫洪坤;;刑事被害人法律援助論綱[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7 王道春;;論我國刑事被害人社會援助制度的構建[J];時代法學;2006年06期
8 王道春;;我國刑事被害人權利保護在執(zhí)法上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9 梁曉琴;;論刑事被害人庭審參與權的完善[J];法制與社會;2007年03期
10 湯嘯天;;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J];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英華;;刑事被害人救濟法律性質辨析[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潘弘;陸晶晶;;國外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2輯)[C];2010年
3 田鵬輝;;構建我國刑事被害人社會保障制度之思考[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王成玉;高s,
本文編號:5261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526189.html
本文關鍵詞: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根基的比較與重構——從救助和補償?shù)母拍钪疇幷勂?/strong>
更多相關文章: 刑事被害人 刑事被害人救助 救助立法 被害人補償
【摘要】:被害人救助和補償?shù)母拍钪疇?掩蓋了對立法根基的選擇與追問,從而產生了救助對應恩恤而補償對應國家責任的"臉譜化"效應,使各種正當性理論涇渭分明、非此即彼。多元化地理解立法根基是可能而且必要的。綜合理論認為,社會正義的內涵分配正義和刑事政策的核心功利主義為國家救助被害人提供了政治哲學的基礎,而國家責任說和社會福利說推導出的國家積極給付義務則是其規(guī)范效力的保證。多元化地為救助立法尋求根基,不僅有利于形成民意共識,從而減少立法阻力,而且為制度的解釋與變遷提供了可以伸縮的規(guī)范空間,保證了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根基理論的適應性。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 刑事被害人 刑事被害人救助 救助立法 被害人補償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社會救助法律問題實證研究—以犯罪被害人救助為視角”(項目編號:11BFX120)
【分類號】:D925.2
【正文快照】: 在以“國家 犯罪人”二元邏輯結構展開的傳統(tǒng)刑事司法體系中,刑事被害人缺乏主體性地位,因而幾乎被刑事司法程序所遺忘。然而這種局面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被害人學的興起而有所改變,重新發(fā)現(xiàn)并保護被害人,漸趨成為一種世界性共識——1985年聯(lián)合國通過決議發(fā)布了《為罪行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昌俊;;韓國新的犯罪被害人保護制度及其啟示——以實質性保護犯罪被害人為視角[J];河北法學;2011年11期
2 孫謙;;構建我國刑事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之思考[J];法學研究;2007年02期
3 黃文藝;;作為一種法律干預模式的家長主義[J];法學研究;2010年05期
4 黃華生;;我國刑事被害人國家救濟的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2期
5 王牧;;建立刑事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人民檢察;2006年17期
6 趙國玲;被害人補償立法的理論與實踐[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2年03期
7 趙國玲;于小川;;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視野下的被害人救助問題研究——兼論經驗維度和規(guī)范維度的良性互動[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2年06期
8 趙可;;對犯罪被害人補償立法淺議[J];中外法學;1990年02期
9 宋英輝;陳劍虹;王君悅;薛國俊;郭云忠;王貞會;何挺;宋m(沙;滕秀梅;;特困刑事被害人救助實證研究[J];現(xiàn)代法學;2011年05期
10 張翔;;基本權利的受益權功能與國家的給付義務——從基本權利分析框架的革新開始[J];中國法學;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昕;;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案例教學探析[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2 葉林,汪強;法官彈劾制度芻議[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3 唐麗麗;;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論略[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4 方青;論我國社會救助制度的改革[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5 王夢曉;;美國和瑞典社會福利制度中婦女利益的差異[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6 蔣大平;國企改革過程中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7 戴衛(wèi)東;;關注農民養(yǎng)老保障的缺位——以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為視角[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8 劉霞;;淺談量刑建議與量刑程序訴訟化[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9 彭真明;陸劍;;“股田制公司”的商法思考[J];中國不動產法研究;2011年00期
10 廖永安;黎藜;;論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的關系——以消費者權益保護訴訟為考察對象[J];北方法學;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赫然;亓曉鵬;;法律父愛主義在權力運作中的困境[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2 于洋;吳錦宇;;淺析美國337條款實施機制之演進及發(fā)展趨勢[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下冊)[C];2010年
3 連益;;少兒雙語詞典概論[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黃志雄;萬燕霞;;論互聯(lián)網(wǎng)管理措施在WTO法上的合法性——以“谷歌事件”為視角[A];WTO法與中國論叢(2011年卷)[C];2010年
5 張建偉;;論政府環(huán)境責任的完善[A];環(huán)境法治與建設和諧社會——2007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二冊)[C];2007年
6 唐忠輝;;論環(huán)境損害賠償糾紛中的強制監(jiān)測義務[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孟春陽;;環(huán)境法庭的正當性分析——以能動司法為視角[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三冊)[C];2011年
8 韓志杰;;從Seagate案件看美國專利案件故意侵權認定標準的變更[A];專利法研究(2007)[C];2008年
9 姚兵兵;;專利權人惡意利用不當專利訴訟問題實證研究——兼評《專利法》第三次修改的部分條款[A];專利法研究(2008)[C];2009年
10 楊涵雯;;論仲裁的保密性[A];當代法學論壇(二0一一年第三輯)[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一鳴;英美物權法之大陸法解讀[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周清華;國際商事仲裁自裁管轄原則消極效力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3 陳琦;海上人身損害賠償制度論[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4 龍耀;國家保障與社會支持:中國高校學生生存路徑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5 宋桂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收入分配差距調節(ji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黃麗;中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7 劉冬京;我國股東派生訴訟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8 張佳鑫;協(xié)商解決糾紛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李貴揚;刑事訴訟中被害人權利探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湯媛媛;保險法近因原則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慶;預約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現(xiàn)有理論之構建[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高中營;壟斷協(xié)議豁免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黃炎;論專利侵權判定中禁止反悔原則的適用[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尹琪;論惡意訴訟的法律規(guī)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肖唯;論我國新《保險法》中的棄權和禁止反言[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張紫琦;破產欺詐行為及其法律規(guī)制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劉曉賢;論我國海運履約方制度的構建[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8 申智軍;我國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構建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9 黃絢;我國非政府組織與企業(yè)的合作機制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10 張朝華;刑事訴訟中被害人財產權益保障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申小紅;唐淑艷;;我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理論構建[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年06期
2 孫笑俠,郭春鎮(zhèn);美國的法律家長主義理論與實踐[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3 王惠玲;;我國立法型聽證的現(xiàn)狀及對策[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4 鄧曉霞;試論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之價值[J];法商研究;2002年04期
5 林來梵,季彥敏;人權保障:作為原則的意義[J];法商研究;2005年04期
6 梁玉霞;刑事被害補償芻議[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8年04期
7 田思源;構建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框架的基本設想——關于制定我國《犯罪被害人補償法》的提案[J];法學雜志;2001年06期
8 諶鴻偉;賈偉杰;;我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設計缺陷及重構[J];法學評論;2006年02期
9 左衛(wèi)民,朱桐輝;公民訴訟權:憲法與司法保障研究[J];法學;2001年04期
10 尚保華;金朝;;檢察機關不起訴案件未成年被害人救助工作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2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軍;路紅青;;試論現(xiàn)代犯罪被害人救助制度在我國構建之必要性與具體設計[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文暉;[N];檢察日報;2007年
2 殷國安;[N];檢察日報;2008年
3 孫晟鏹;[N];檢察日報;2011年
4 記者 宋世明;[N];江蘇法制報;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邵瓊宇;刑事被害人補償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園,劉紅;角色間的互動:刑事被害人與犯罪人的相互關系[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4年02期
2 杜永浩;犯罪形態(tài)論——以刑事被害人為視角[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3 彭伶;刑事被害人的知情權保護比較研究[J];法律適用;2005年09期
4 高麗;;女性刑事被害人探究[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6年02期
5 劉偉麗;;刑事被害人理論的根基及其現(xiàn)實意義[J];中州學刊;2006年02期
6 孫洪坤;;刑事被害人法律援助論綱[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7 王道春;;論我國刑事被害人社會援助制度的構建[J];時代法學;2006年06期
8 王道春;;我國刑事被害人權利保護在執(zhí)法上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9 梁曉琴;;論刑事被害人庭審參與權的完善[J];法制與社會;2007年03期
10 湯嘯天;;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J];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英華;;刑事被害人救濟法律性質辨析[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潘弘;陸晶晶;;國外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2輯)[C];2010年
3 田鵬輝;;構建我國刑事被害人社會保障制度之思考[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王成玉;高s,
本文編號:5261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526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