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訴訟法論文 >

刑事和解在彝族聚居地區(qū)的適用 ——以四川彝族聚居區(qū)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12-22 17:39
  彝族習慣法是在彝族群體內部約定俗成后共同擁護、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長期存在的等級制度導致彝族刑事習慣法對不同等級犯罪人采取不同的處罰方式,彝族社會特有的,以父系血緣為紐帶構成的家支組織,致使習慣法對家支關系予以嚴格的保護,對家支內部犯罪的處罰重于對外家支犯罪,家支之間發(fā)生沖突時,采取經濟賠償的處理方式。尊重與和諧的傳統(tǒng)觀念使彝人認為處罰的目的不在于報復,而在于使雙方達成合意,恢復正常的秩序與和睦的人際關系。生產力水平的低下,物質財富的匱乏使經濟賠償方式在彝族地區(qū)對加害方更具有現實的懲戒意義。雖然隨著彝族聚居區(qū)實行民主改革,國家法開始作為唯一具有合法性的法律體系,在形式上完全取代習慣法,彝民也逐漸了解和接受現代法制的觀念,但在彝族地區(qū)習慣法仍然具有最高的效力,規(guī)范著彝族民眾的行為。由于國家法與彝族刑事習慣法在各類刑事案件的處理中采取完全不同的態(tài)度和方式,彝民為了獲取經濟上的補償,免受國家法和習慣法的雙重懲罰,發(fā)生刑事案件后往往尋求“私了”。公安機關強行介入依法辦理的案件,又因不合習慣法規(guī)定導致家支間發(fā)生械斗,引發(fā)更大的社會矛盾。國家法與彝族習慣法的沖突不可避免,但僅靠習慣法解決彝族糾紛也存在... 

【文章來源】:西南財經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4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彝族刑事習慣法
    1.1 對人命案件的處理
    1.2 對傷殘案件的處理
    1.3 對強奸案件的處理
    1.4 對搶劫案件的處理
    1.5 對盜竊案件的處理
    1.6 小結
2. 彝族刑事習慣法的形成原因
    2.1 等級制度
    2.2 家支組織
    2.3 “尊嚴”與“和諧”的觀念
    2.4 經濟條件
    2.5 小結
3. 彝族刑事習慣法與國家法的沖突和比較
    3.1 彝族刑事習慣法與國家法的沖突
    3.2 彝族刑事習慣法與國家法的比較
        3.2.1 彝族刑事習慣法的優(yōu)勢
        3.2.2 彝族刑事習慣法的弊端
    3.3 小結
4. 彝族地區(qū)刑事和解制度的構建
    4.1 刑事和解的模式
    4.2 刑事和解的適用條件
        4.2.1 案件基本事實清楚
        4.2.2 雙方對主要犯罪事實沒有異議,加害人認罪并悔過
        4.2.3 當事人雙方自愿
    4.3 刑事和解的適用對象及范圍
        4.3.1 刑事和解的適用對象
        4.3.2 刑事和解的適用范圍
    4.4 刑事和解的參與人
        4.4.1 被害人
        4.4.2 加害人
        4.4.3 被害人、加害人的近親屬
        4.4.4 律師
        4.4.5 檢察機關
        4.4.6 人民調解委員會
    4.5 刑事和解的程序
    4.6 小結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后記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彝區(qū)糾紛解決:刑事和解機制的探索[J]. 趙家琪,張邦鋪.  雞西大學學報. 2012(09)
[2]困境與出路:民族地區(qū)刑事和解的本土化解構[J]. 韓宏偉.  新疆社科論壇. 2012(03)
[3]國家法與彝族習慣法的沖突與調適——以四川涼山彝族地區(qū)為例[J]. 張邦鋪.  四川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2(01)
[4]實現彝族民間糾紛解決機制與國家法律制度的良性互動——基于四川涼山彝族地區(qū)的實證分析[J]. 張邦鋪.  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1)
[5]斷裂與整合——瀾滄江流域彝族習慣法與國家法的動態(tài)統(tǒng)一[J]. 管輝,雷娟利.  保山學院學報. 2012(01)
[6]涼山新農村建設中的彝族習慣法因素探析[J]. 宋經同.  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4)
[7]論新時期四川涼山彝族傳統(tǒng)習慣法的變化[J]. 吳建華.  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4)
[8]來自“局內人”的真實講述——讀阿里瓦薩《文化傳承與民族教育田野調查——三十三位涼山彝人訪談錄》[J]. 黃龍光.  畢節(jié)學院學報. 2011(12)
[9]從“多元一體”理論看彝族法制的淵源及發(fā)展[J]. 汪亞光,李劍.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06)
[10]涼山彝區(qū)本土司法實踐現狀——以越西縣的調查分析為例[J]. 馬林英,張利平.  民族學刊. 2011(06)



本文編號:354680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354680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fc1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