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事缺席判決的可接受性之探討
發(fā)布時間:2021-04-07 01:56
實務數(shù)據(jù)表明,我國民事缺席判決的可接受性較低。其原因在于雙方當事人訴訟地位不平等、法官職權(quán)過大以及缺席判決適用要件寬泛。在三大因素共同驅(qū)使下,通常在當事人一方缺席時,無論案件裁判時機是否成熟,法官一律作出缺席判決,由于沒有給予當事人充分的程序保障,其裁判結(jié)果自然難為當事人所接受。為提升缺席判決的可接受性,缺席判決之作出須以裁判時機成熟為前提,其適用應滿足兩個要件。一是出席一方向法院提出缺席判決申請,二是給予未出席的當事人充足的程序保障。
【文章來源】: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02)
【文章頁數(shù)】:10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民事判決理由的可接受性[J]. 王合靜. 法學評論. 2012(04)
[2]缺席判決制度的基本法意與焦點問題之探析[J]. 畢玉謙. 法學評論. 2006(03)
[3]論我國缺席判決制度的改革[J]. 章武生,吳澤勇. 政治與法律. 2002(05)
本文編號:3122576
【文章來源】: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02)
【文章頁數(shù)】:10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民事判決理由的可接受性[J]. 王合靜. 法學評論. 2012(04)
[2]缺席判決制度的基本法意與焦點問題之探析[J]. 畢玉謙. 法學評論. 2006(03)
[3]論我國缺席判決制度的改革[J]. 章武生,吳澤勇. 政治與法律. 2002(05)
本文編號:31225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3122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