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版威格摩爾圖示法:一種有效的證據(jù)認知分析進路——兼評最高人民法院刑事指導案例第656號
[Abstract]:The field of proof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and very complex field. For a long time,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n our country, and a set of "Chinese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guide the judicial practitioners. However, the model is simple and vague, lack of a systematic and consistent basic theory and practical paradigm, it is difficult to effectively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proof, resulting in the fact that the identification tends to be conservative. Western practices in the field of proof are worth drawing lessons from. " As a subject of independent and integrated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centered on inferential reasoning, evidence Science "has developed a more practical method of evidence analysis such as the modified Wegmor-Moore diagram method." It is specially used to analyze mixed evidence groups in complex ca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riminal guidance case No. 656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by using the modified Wigmor Diagram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evidence in this case, it can form a real certainty to the controversial facts. According to this, we can see the problem of the "Chinese model" of fact-finding. The modified version of Wigmor diagram has important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to our country's evidence and practice.
【作者單位】: 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5.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龍宗智;印證與自由心證——我國刑事訴訟證明模式[J];法學研究;2004年02期
2 龍宗智;;“大證據(jù)學”的建構(gòu)及其學理[J];法學研究;2006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喜芬;;“兩個證據(jù)規(guī)定”頒行背景的理論解讀[J];北方法學;2012年01期
2 馮俊偉;;刑事推定及其效力——基于“實質(zhì)真實”的分析[J];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3 熊小松;;論自由心證模式下我國法官的職業(yè)道德建設(shè)[J];武陵學刊;2010年06期
4 鄭艷茹;馬莉;;審計證據(jù)評價的探討[J];中國城市經(jīng)濟;2011年24期
5 周洪波;;證明標準視野中的證據(jù)相關(guān)性——以刑事訴訟為中心的比較分析[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6 冉軍;;淺議我國印證證明模式下的自由心證[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7 唐紅寧;;論涉臺跨境詐騙犯罪的司法控制[J];福建法學;2010年02期
8 羅祥遠;郭文東;;傳統(tǒng)型與現(xiàn)代型:證據(jù)裁判的一種靜態(tài)分析[J];法律適用;2008年06期
9 鄭未媚;;自由心證之基本要素——以刑事訴訟為中心[J];證據(jù)科學;2008年02期
10 吳洪淇;;證據(jù)科學的走向:國際視野與中國語境——對證據(jù)問題研究領(lǐng)域的初步分析[J];證據(jù)科學;2009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范述喜;楊世屏;;試論法院判決的既判力——對一起歷經(jīng)十年的刑事案件的評析[A];當代法學論壇(2006年第3輯)[C];2006年
2 榮學磊;李麗麗;;印證證明模式下“排除合理懷疑”的功能定位及展開[A];全國法院第25屆學術(shù)討論會獲獎論文集:公正司法與行政法實施問題研究(上冊)[C];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海平;死刑案件審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2 楊書懷;法務會計鑒定采信機制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3 張弘;論證據(jù)裁判原則[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4 劉學華;管理舞弊控制與審計質(zhì)量[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5 施鵬鵬;陪審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6 呂衛(wèi)華;訴訟認識、證明與真實[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7 閻朝秀;司法認知:法理、規(guī)則、制度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8 邱福軍;刑事證明標準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9 趙俊甫;刑事推定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10 王雄飛;檢察官證明責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安陽;心理學在自由心證中的作用[D];吉林大學;2011年
2 靳琳;間接證據(jù)及其證明作用探討[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3 朱健;冷暴力犯罪的證明標準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4 汪園林;舉證責任分配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5 錢蘅;刑事推定規(guī)則功能與結(jié)構(gòu)探析[D];復旦大學;2011年
6 汪濤;民事訴訟瑕疵證據(jù)的采信制度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7 李艷利;論民事訴訟中的瑕疵證據(jù)[D];鄭州大學;2011年
8 楊鵬鵬;自由心證中的法官思維[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9 李圓;合情推理與罪案偵緝[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10 張利;論在我國刑事司法活動中運用間接證據(jù)定案[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王亞新;刑事訴訟中發(fā)現(xiàn)案件真相與抑制主觀隨意性的問題——關(guān)于自由心證原則歷史和現(xiàn)狀的比較法研究[J];比較法研究;1993年02期
2 張雪純,葛琳;證偽方法、經(jīng)驗法則和心理因素——以影片《十二怒漢》為分析文本詮釋“排除合理懷疑”在陪審團制度下的運作要素[J];當代法學;2005年05期
3 江怡;經(jīng)驗、邏輯與整體論——一種實在論和反實在論的語境[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4 龍宗智;我國刑事訴訟的證明標準[J];法學研究;1996年06期
5 何家弘;論司法證明的目的和標準——兼論司法證明的基本概念和范疇[J];法學研究;2001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淑萍,馬秀娟;淺談用圖示法解決形式邏輯課教學中的難點問題[J];公安部管理干部學院山西分院學報;2000年01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新疆農(nóng)二師八一中學 嚴玲;淺談歷史的圖示法教學[N];學知報;2011年
2 河南省洛陽市第二十七中學 田彩婷;圖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的運用[N];學知報;2011年
3 雷勇;肥城市推行標準圖示法打造規(guī)范化廚房[N];中國醫(yī)藥報;2013年
4 稷山翟店中學 王巧紅;數(shù)學思維對病句教學的啟迪[N];學知報;2011年
,本文編號:24604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2460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