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屬拒證權的中國模式與反思
[Abstract]:The right of refusal of proof by relatives is not new in the developed country of rule of law, but it is undoubtedly a new right in our country. " The concealment of relatives and the right of relatives to refuse to testify are to realize the priority protection of the kinship, bu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in the specific system. The right of relatives to refuse to testify in the mode of "immunity in court" provided by our revised Criminal procedure Law in 2012 will not only fail to achieve the legislative goal of protecting human relations, but will also damage the due process rights of the accused. The system of relatives' right to refuse testimony, which adopts the mode of "witness immunity", endows the relative witness with the right to refuse to state unfavorable testimony to the defendant, but it is a reasonable choice that the witness should still bear the duty to appear in court. The victim should also be the subject of relatives' right to refuse evidence, but the scope of relatives should be reasonably defined. The violation of the right of refusal of proof should be remedied by procedural sanctions.
【作者單位】: 國家"2011計劃"司法文明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吉林大學法學院;吉林大學司法數據應用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刑事簡易程序實證研究”(15CFX031) 吉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吉林省環(huán)境犯罪治理的困境與出路”(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641號)
【分類號】:D925.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瑞華;;程序性制裁制度的法理學分析[J];中國檢察官;2006年01期
2 趙康英;;淺觀程序性制裁制度的發(fā)展——讀《程序性制裁理論》有感[J];法制與社會;2007年07期
3 陳奎棠;;論建立程序違法的程序性制裁制度[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13年01期
4 趙婧;艾麗燕;;程序性制裁解構——以刑事程序為范例[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5 王建英;;刑事程序性制裁確立之考量[J];武警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6 相昭年;;論我國程序性制裁制度的構建[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7 陳曦;;程序性制裁之“程序性”分析——以程序性制裁內在區(qū)分為視角[J];法制與經濟(下旬刊);2009年06期
8 劉忠;;被識別的幾率:非法取證程序性制裁的構成性前提[J];中外法學;2011年02期
9 蔡芳芳;;程序性制裁理論的缺陷及完善[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10 黃忠順;;民事程序性制裁理論的基礎性構建[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孫厚祥;;關于完善我國刑事訴訟程序性違法裁判機制的法理思考[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趙精武 于建新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以程序性制裁實現公平正義[N];人民公安報;2013年
2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研究生 溫克志;遏制刑訊與程序性制裁和制約[N];法制日報;2010年
3 天津醫(yī)科大學 舒揚;證人出庭且看“程序性制裁”[N];人民法院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徐德臣;民事訴訟程序性制裁機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丹;論緊急搜查制度[D];廣東財經大學;2015年
2 王長鵬;我國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研究[D];山東政法學院;2016年
3 權艷平;我國程序性辯護困境之解[D];山東大學;2016年
4 秦繁繁;我國刑事訴訟程序性制裁制度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5 周玉珠;刑事訴訟程序性制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6 謝元勝;程序性制裁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7 李險峰;程序性制裁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8 田莉;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研究[D];西南民族大學;2010年
9 王建英;論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10 李敬陽;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4003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2400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