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rèn)罪認(rèn)罰從寬制度典型樣態(tài)運行的實證分析——以浙江省實踐為例
[Abstract]:The lenient system of guilty plea and punishment is neither an independent litigation procedure nor an abstract legal principle, but an organic system with rich connotations, summary procedure, quick adjudication procedure and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The system of non-prosecution is a typical model. Taking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it is found that in practice, the power of negotiation between the prosecution and the defense is insufficient, the negotiation space is not enough, and the right of appeal is abus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operating indications of the lenient system of guilty pleading and penalizing punishment. Judges ultimately play a leading role in sentencing.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to review and reflect on the theory,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mode selection of lenient system of guilty admission and punishment in our country. American plea bargaining and German-style confessions negotiation are not suitable for copying and perfecting the lenient system of confession and punishm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continuously in judicial practice and innovate and develop a suitable Chinese model.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xué)光華法學(xué)院;
【基金】:中國法學(xué)會2016年度部級法學(xué)研究重點課題《認(rèn)罪認(rèn)罰從寬制度的中國模式及其完善》(CLS(2016)B05)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5.2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洪江;;刑事和解應(yīng)緩行[J];中國檢察官;2006年05期
2 劉守芬;李瑞生;;刑事和解機(jī)制建構(gòu)根據(jù)簡論[J];人民檢察;2006年14期
3 王金貴;劉國華;;關(guān)注刑事和解 促進(jìn)社會和諧——“和諧社會語境下的刑事和解”學(xué)術(shù)研討會綜述[J];人民檢察;2006年17期
4 王珂;晏慶;;刑事和解的雙重分析[J];菏澤學(xué)院學(xué)報;2006年04期
5 莫曉宇;;和諧社會視野下刑事和解機(jī)制的構(gòu)建[J];人民檢察;2006年23期
6 傅文魁;;刑事和解的實證分析[J];國家檢察官學(xué)院學(xué)報;2006年06期
7 鄭建軍;畢曉芳;陳慧芳;;我國刑事和解實踐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思路[J];法制與社會;2006年24期
8 黃京平;甄貞;劉鳳嶺;;和諧社會構(gòu)建中的刑事和解——“和諧社會語境下的刑事和解”研討會學(xué)術(shù)觀點綜述[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6年05期
9 彭輔順;;論我國刑事和解的立法化[J];河北法學(xué);2007年06期
10 林東品;;刑事和解的價值與局限[J];檢察風(fēng)云;2007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湯道剛;;救助被害人的優(yōu)化選擇——倡導(dǎo)刑事和解的犯罪學(xué)思考[A];中國犯罪學(xué)研究會第十六屆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2 趙鳳祥;劉昊;;重罪案件適用刑事和解的可行性分析[A];第九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其他[C];2013年
3 郭云忠;;刑事和解現(xiàn)狀之調(diào)查[A];中國犯罪學(xué)研究會第十六屆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4 周婭;姚石京;;刑事和解之內(nèi)涵探析與價值定位——刑事被害救濟(jì)的新思維[A];中國犯罪學(xué)學(xué)會第十七屆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郭勇;劉小榮;;淺析檢察機(jī)關(guān)開展刑事和解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對策[A];當(dāng)代法學(xué)論壇(二0一一年第三輯)[C];2011年
6 孫光駿;;關(guān)于刑事和解的幾個法律問題[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7 易珍榮;;刑事和解——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一種有效方式[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8 胡錦萍;;論刑事和解在我國的運用[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9 樂紹光;茍紅兵;;刑事和解原則下的檢察權(quán)能重構(gòu)[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10 甄貞;;刑事和解的理念及在我國的實踐[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史任;廣州白云:三年促成35案刑事和解[N];檢察日報;2007年
2 林東品;刑事和解的價值與局限[N];揚州日報;2007年
3 國家檢察官學(xué)院 姜昕 孫勤;刑事和解的民法化解釋[N];人民法院報;2008年
4 李樹立;不妨給刑事和解立法沖動降降溫[N];法制日報;2009年
5 吉林大學(xué)法學(xué)院 陳蒙;刑事和解的適用與配套設(shè)計[N];檢察日報;2009年
6 湖南省雙峰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梁巨熱;刑事和解詮釋以人為本精神[N];法制日報;2009年
7 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qū)檢察院檢察長 朱偉平;刑事和解堅持“三個務(wù)必保證”[N];檢察日報;2009年
8 劉璐 郭璽;刑事和解 恢復(fù)被犯罪破壞的和諧[N];人民法院報;2009年
9 江蘇省泰州市人民檢察院 王洪坤;應(yīng)立法規(guī)范刑事和解[N];檢察日報;2011年
10 趙正輝 茍連靜;刑事和解 尖峰時刻奏琴瑟[N];人民法院報;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3條
1 鄧建輝;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xué);2009年
2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07年
3 周凱東;檢察環(huán)節(jié)刑事和解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楊;刑事和解的價值沖突與制度構(gòu)建[D];西南政法大學(xué);2008年
2 郭麗麗;論刑事和解及其在我國的構(gòu)建[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09年
3 孫志輝;刑事和解制度探究[D];西南政法大學(xué);2009年
4 王剛;論刑事和解模式的構(gòu)建[D];蘭州大學(xué);2010年
5 郭小巒;中國刑事和解的困境與出路[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10年
6 劉偉;刑事和解的功能與價值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10年
7 齊帥;刑事和解與重罪[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10年
8 張潔;刑事和解及其中國化構(gòu)建[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10年
9 曲曉麗;試論刑事和解及本土化構(gòu)建[D];山東大學(xué);2009年
10 張紹鈞;論刑事和解[D];山東大學(xué);2009年
,本文編號:22959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2295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