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刑訴法和解程序的糾紛解決屬性
本文選題:刑事訴訟 + 平和司法; 參考:《科學經(jīng)濟社會》2013年04期
【摘要】:刑事案件是糾紛的一種特殊形式,并非所有刑事案件均必須采取落實刑罰權(quán)的方式解決。協(xié)商性司法作為一種可移植的刑事糾紛解決方式,具有保護被害人權(quán)益、恢復(fù)受損社會秩序的特點,對于我國刑事訴訟一定范圍內(nèi)刑事糾紛的平和解決具有現(xiàn)實意義。刑事和解是協(xié)商性司法理念與我國實踐結(jié)合后本土化的產(chǎn)物,2013年新刑事訴訟法實施后對此進行了立法確認。刑事訴訟的解紛屬性考察應(yīng)以糾紛解決為視角,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準確的制度設(shè)計以實現(xiàn)在刑事訴訟中糾紛的平和解決。
[Abstract]:Criminal case is a special form of dispute, not all criminal cases must be solved by the way of implementing penalty right. As a transplantable way to resolve criminal disputes, the consultative justic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tect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victims and restoring the damaged social order, which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peaceful resolution of criminal disputes in a certain range of criminal proceedings in our country.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is the result of localization after the consultation judicial idea is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our country.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riminal procedure law in 2013, it has been confirmed by legislati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nature of resolving disputes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should take the dispute resolution as the angle of view, and on this basis, carry on the accurate system desig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peaceful settlement of the dispute in the criminal procedure.
【作者單位】: 蘭州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5.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宋鎮(zhèn)藤;徐志濤;薛二濤;;平和司法:恢復(fù)性司法的本土化——關(guān)于平和司法理念與實踐的調(diào)研報告[J];政法論叢;2007年04期
2 卞建林;封利強;;構(gòu)建刑事和解的中國模式——以刑事諒解為基礎(chǔ)[J];政法論壇;2008年06期
3 向朝陽,馬靜華;刑事和解的價值構(gòu)造及中國模式的構(gòu)建[J];中國法學;2003年06期
4 陳光中;葛琳;;刑事和解初探[J];中國法學;2006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少軍;李延奎;;論辯訴交易與刑事和解的差異與融合[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2 韓軼;;論刑罰目的與量刑原則[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3 李震;;刑罰輕緩化的正當性根據(jù)[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4 萬志鵬;;沒收財產(chǎn)刑廢止論——從歷史考察到現(xiàn)實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5 陳興良;周光權(quán);;超越報應(yīng)主義與功利主義:忠誠理論——對刑法正當根據(jù)的追問[J];北大法律評論;1998年01期
6 蘭琴;;未成年人犯罪領(lǐng)域的非犯罪化研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7 杜菊;劉紅;;人格導(dǎo)入刑法研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8 彭新林;;論前科消滅制度的正當性根據(jù)[J];北方法學;2008年05期
9 姜敏;;理性詰問:刑事和解是否是“以錢買刑”[J];北方法學;2010年05期
10 王志祥;張偉珂;;死刑案件中刑事和解的正當性探究[J];北方法學;2011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光駿;;關(guān)于刑事和解的幾個法律問題[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馮中華;;以公訴權(quán)為核心矯正刑事和解制度[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黃秋生;姚石京;;刑事和解與檢察工作[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上海市長寧區(qū)檢察院課題組;;我國檢察機關(guān)在刑事和解發(fā)展中的基本立場[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吳飛飛;;刑事和解與檢察職能[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6 葉祖懷;;寬嚴相濟視野下刑事和解制度的構(gòu)建[A];第六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10年
7 卞建林;高家偉;譚秋桂;孫銳;;中國訴訟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8 鄭國;;淺談刑事和解制度[A];第三屆西部律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彭旭邦;;刑事和解不起訴范圍的構(gòu)想[A];使命與發(fā)展——第四屆西部律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10 張媛媛;;未成年犯罪處遇與刑事和解立法——從董必武立法思想談起[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輯)[C];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少林;被害人行為刑法意義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李曉歐;不純正不作為犯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白云飛;規(guī)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郭磊;量刑情節(jié)適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周金剛;量刑情節(jié)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6 薛靜麗;刑罰權(quán)的動態(tài)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于雪婷;受賄罪法定刑設(shè)置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王天林;偵查行為侵權(quán)司法救濟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盛長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國際準則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10 陳鳳超;現(xiàn)代刑事司法正義理念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曉冉;論重罪案件刑事和解[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王濤;我國量刑程序改革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曹剛果;刑事訴訟契約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陳華英;論刑事和解中的調(diào)解人[D];湘潭大學;2009年
5 李婷;刑事和解制度的法理思考[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陳申燕;論刑事和解的檢察監(jiān)督[D];蘇州大學;2010年
7 王輝;恢復(fù)性司法實務(wù)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季元強;論輕傷害案在檢察環(huán)節(jié)適用調(diào)解機制[D];蘇州大學;2010年
9 張莉;關(guān)于甘肅省法院適用非監(jiān)禁刑的調(diào)研分析[D];蘭州大學;2010年
10 劉正海;論刑事和解制度在審查起訴階段的適用[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熊躍敏;訴訟上和解的比較研究[J];比較法研究;2003年02期
2 陳玉范,屈廣臣;“私了”問題的法律思考[J];當代法學;1995年01期
3 陳衛(wèi)東;;談?wù)勑淌伦栽V案件的自行和解[J];法學雜志;1986年02期
4 羅結(jié)珍;;法國刑事訴訟法中的刑事調(diào)解與刑事和解[J];法學雜志;2008年03期
5 左衛(wèi)民,朱桐輝;誰為主體 如何正義——對司法之主體性理念的論證[J];法學;2002年07期
6 周成泓;司法主體性理念探析——以民事司法制度為中心[J];甘肅社會科學;2005年03期
7 丹尼爾·W·凡奈思,王莉;全球視野下的恢復(fù)性司法[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8 劉凌梅;西方國家刑事和解理論與實踐介評[J];現(xiàn)代法學;2001年01期
9 唐力;當事人程序主體性原則──兼論“以當事人為本”之訴訟構(gòu)造法理[J];現(xiàn)代法學;2003年05期
10 伯恩特·許乃曼,王秀梅,杜澎;刑事制度中之被害人角色研究[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1年02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陳建民;[N];法制日報;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明;;新西蘭家庭會議制度之于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的借鑒——以我國刑事和解制度構(gòu)建為視角[J];求索;2009年05期
2 余茂玉;;論量刑程序的協(xié)同性[J];法律適用;2010年04期
3 魏琳;;刑事和解制度初論——以刑事犯罪加害人與被害人之間的互動關(guān)系為視角[J];法制與社會;2011年10期
4 劉用軍;;談刑事訴訟中被害人權(quán)利保護[J];衡水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5 趙熙;;關(guān)于以契約方式解決刑事糾紛的思考[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6 董士曇;;建構(gòu)我國恢復(fù)性司法制度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02期
7 劉桃榮;;以被害人為視角論刑事和解機制的建立與完善[J];學習月刊;2007年24期
8 張元鵬;;刑事訴訟中的和諧價值初探[J];北京人民警察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9 李洪江;;刑事和解應(yīng)緩行[J];中國檢察官;2006年05期
10 李秀芳;;論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國的構(gòu)建[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10年S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宋聚榮;王鵬;;試論檢察機關(guān)在刑事和解中的職能定位——以山東省檢察機關(guān)的實踐探索為基礎(chǔ)[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2 劉志成;;檢察權(quán):刑事和解的法律保障[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歐丹;;農(nóng)村刑事糾紛解決機制探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新課題[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4 上海市長寧區(qū)檢察院課題組;;我國檢察機關(guān)在刑事和解發(fā)展中的基本立場[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賀恒揚;劉路陽;;加強檢察監(jiān)督實現(xiàn)刑事和解的價值回歸[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葉祖懷;;寬嚴相濟視野下刑事和解制度的構(gòu)建[A];第六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10年
7 馮中華;;以公訴權(quán)為核心矯正刑事和解制度[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8 王飛;;試析刑罰權(quán)國有性面臨的挑戰(zhàn)[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2輯)[C];2009年
9 彭旭邦;;刑事和解不起訴范圍的構(gòu)想[A];使命與發(fā)展——第四屆西部律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10 劉志成;;刑事和解與公訴權(quán):功能互補[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曹堅 陳海燕;金融犯罪刑事和解的價值構(gòu)造(上)[N];上海金融報;2011年
2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 孟粉;重大案件適用和解與一般案件應(yīng)有所不同[N];檢察日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李松 黃潔;和解案件當事人服判率超98%[N];法制日報;2009年
4 武漢大學刑法博士生、鄭州大學教授 劉德法;和諧社會下的刑事和解制度[N];鄭州日報;2009年
5 記者 李寧 通訊員 廖遠哲 鐘曉利;刑事和解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召開[N];湖南日報;2010年
6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qū)人民檢察院 王志凱;只賠償不認罪不屬刑事和解[N];檢察日報;2011年
7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方工;刑事和解應(yīng)注意糾偏[N];檢察日報;2008年
8 劉承韙 吳宏耀 于志剛 高仰光 劉飛 俞飛 李居遷;刑事和解的正當性追問[N];法制日報;2009年
9 記者 劉立綱;桓仁試水輕罪“刑事和解”[N];遼寧日報;2009年
10 張春萍;建立刑事和解制度的現(xiàn)實基礎(chǔ)淺談[N];江蘇經(jīng)濟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凱東;檢察環(huán)節(jié)刑事和解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2 謝協(xié)昌;犯罪被害人保護體系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3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4 吳光升;刑事訴訟程序的人性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5 葉肖華;刑事審判程序分流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6 王守安;檢察裁量權(quán)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7 鄧建輝;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9年
8 周亞紅;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9 初殿清;刑事司法平等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10 田小豐;論刑事和解[D];復(fù)旦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石文慶;我國確立刑事和解制度的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2 張校亮;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3 謝煥;論刑事和解在死刑中的適用[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4 白壘寧;論我國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構(gòu)建[D];燕山大學;2010年
5 張偉;論我國刑事和解制度的構(gòu)建[D];吉林大學;2010年
6 宋玉婷;論中國刑事和解的實踐與制度構(gòu)建[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7 曹玉峰;刑事和解制度的價值及其適用[D];蘭州大學;2010年
8 牛新新;淺析我國刑事和解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9 王利飛;刑事和解模式研究[D];廣東商學院;2010年
10 劉紅星;刑事和解之中國化道路[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0265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2026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