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疑點”下的審判模式
本文選題:剩余疑點 + 錯判風(fēng)險 ; 參考:《法律科學(xué)(西北政法大學(xué)學(xué)報)》2017年02期
【摘要】:“剩余疑點”是犯罪事實的當(dāng)前證明狀態(tài)與法定證明標(biāo)準(zhǔn)之間的“證明距離”。它使刑事審判產(chǎn)生了誤判風(fēng)險。從比較法角度而言,法院的應(yīng)對方案可分為“接力賽模式”和“辯論賽模式”。兩者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將剩余疑點的裁判風(fēng)險控制在一個可接受的范圍之內(nèi),且以一種相對確定的制度方案將降低誤判風(fēng)險和合理分配誤判風(fēng)險的策略予以法治化。我國剩余疑點風(fēng)險控制方式可以概括為“職權(quán)裁量模式”。其核心問題是剩余疑點誤判風(fēng)險控制的不確定性。結(jié)合中國刑訴法的背景,應(yīng)當(dāng)從區(qū)別對待兩種疑點、構(gòu)建澄清疑點的保障機制和廢止撤回起訴等方面合理規(guī)制裁判風(fēng)險。
[Abstract]:"residual doubt" is the "proof distance" between the current state of proof of criminal fact and the legal standard of proof. It creates the risk of miscarriage of justice in criminal trial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mparative law, the court's coping scheme can be divided into "relay race mode" and "debate competition mode". Both of them can control the judgment risk of the remaining doubt within an acceptable range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adopt a relatively determined system scheme to reduce the risk of miscarriage of justice and reasonably allocate the risk of miscarriage of justice. The risk control mode of residual doubt point in our country can be summed up as "power discretion mode". Its core problem is the uncertainty of risk control of residual misjudgment. Combined with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Criminal procedure Law, we should deal with the two kinds of doubts differently, construct the safeguard mechanism to clear up the doubts and abolish and withdraw the prosecution, and so on.
【作者單位】: 西南政法大學(xué)法學(xué)院;
【分類號】:DF73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宗 邊;海淀推出“一四二”審判模式[N];人民法院報;2002年
2 吳志華 楊劍平;鉛山法庭試行“二一一”審判模式[N];人民法院報;2002年
3 王學(xué)德 李賑;潛山“1313審判模式”獨具匠心[N];人民法院報;2009年
4 陳國華 洪艷;創(chuàng)新審判模式 堅持能動司法[N];黃山日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臺建林;延安兩級法院“一線審判模式”調(diào)查[N];法制日報;2013年
6 記者 朱云峰 通訊員 王玉剛;延安:全面推行一線審判模式[N];人民法院報;2010年
7 高文思;敦化法院創(chuàng)新審判模式 提升辦案質(zhì)量[N];北方法制報;2012年
8 深圳特區(qū)報記者 葉志衛(wèi);寶安區(qū)深化未成年人審判模式改革[N];深圳特區(qū)報;2014年
9 通訊員 祖先海 吉學(xué)剛;推出“三段兩議式”審判模式[N];天津政法報;2007年
10 孫維(作者系沭陽縣人民法院院長);“一加一加一”審判模式的實踐與思考[N];江蘇經(jīng)濟報;200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4條
1 金鑫磊;我國知識產(chǎn)權(quán)案件審判模式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xué);2015年
2 張瑩;論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審判模式[D];西南政法大學(xué);2010年
3 孫瑞;刑事審判模式的嬗變[D];安徽大學(xué);2006年
4 顧軼男;民行交叉案件的審判模式選擇[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13年
,本文編號:19220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1922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