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構視域下的近代司法獨立研究——基于中日近代司法獨立的歷史分析
本文選題:制度建構 + 司法獨立制度; 參考:《湖北社會科學》2013年05期
【摘要】:作為西方政府制度主要支柱的"三權分立"理論,盡管始終沒有獨自為一個有效穩(wěn)定的政治制度提供一個足夠的基礎,但是其確為很多國家制度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雖然含糊但非常有用的指南。十九世紀中葉的中國和日本兩國亦在封建末年內憂外患的時局之下按照這一理論改革政治法律制度。從構建司法獨立制度的要求來看,審判機關獨立的實質是將審判權從行政權中抽離,這一分離方式所帶來的相關部門權限的損益,必然會導致部門之間的權力爭奪。因此,一個具有堅定改革意識的統(tǒng)治階層與相關制度結構的建立和完善對近代司法獨立制度的建構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中日兩國近代司法獨立過程的分析,可以看到在從傳統(tǒng)到現代的司法制度變遷中,中國清末法制變革中"理論嵌入"型演進模式與傳統(tǒng)法精神的影響是晚清司法獨立制度未能建立的關鍵所在。
[Abstract]: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theory, which is the main pillar of the western system of government, has never alone provided a sufficient basis for an effective and stable political system. But it does provide a vague but very useful guid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national systems. In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 China and Japan also reformed their political and legal systems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From the requirement of constructing the judicial independence system, the essence of judicial independence is to separate the judicial power from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The profit and loss of the authority of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brought about by the separation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power competition among the departments. Therefore, the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a ruling class with a firm sense of reform and related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judicial independence syst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of judicial independenc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modern times, we can see that in the transition of judicial system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e of "theoretical embedding" and the spirit of traditional law in the legal system reform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s the key to the failur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judicial independence system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分類號】:D931.3;D929;D9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王建平;中日兩國近代法律改革比較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03年01期
2 魏曉陽;;明治憲法對近代日本法律意識的突破及其局限[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2年04期
3 姚琦;;近代中日兩國法制現代化之比較[J];廣西社會科學;2007年01期
4 李鼎楚;;“變法”與“斗法”:解讀清末地方司法獨立制度構建中的權力爭斗[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5 張從容;晚清中央司法機關的近代轉型[J];政法論壇;200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志鵬;;法的和諧價值:可持續(xù)發(fā)展時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1期
2 楊昂;;司法獨立:在理念與制度之間——評韓秀桃《司法獨立與近代中國》[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3 趙芳春;;論我國稅法的價值選擇[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7年02期
4 強昌文;論當代中國社會法律的價值基礎[J];安徽大學學報;1999年06期
5 陳寶勝;;公共管理模式嬗變的系統(tǒng)動力學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6 任丙強;家庭與近代資本主義的興起——對馬克斯·韋伯觀點的闡釋[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7 吳賢靜,郭松;心靈環(huán)保:環(huán)境倫理的宗教向度[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8 胡文木;;構建和諧社會的法治分析[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9 徐文軍;呂軍利;;芻議人與自然關系的新維度[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01期
10 方敏;;現代性的歷史進程、內涵和實質[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建德;;產業(yè)發(fā)展中的文化變遷——以江西省余江縣中童鎮(zhèn)眼鏡業(yè)為例[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下)[C];2011年
2 高峰;;社會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論的研究視角[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丁英華;;和諧社會視野下的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桂萬先;;近代中國審檢關系探析[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趙丹;;法律職業(yè)倫理的生成與基督教傳統(tǒng)[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6 白云;;和諧社會下我國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創(chuàng)新思想·科學發(fā)展·構建和諧——黑龍江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08年
7 周憲;;“后革命時代”的日常生活審美化[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蔣美華;李瑾瑾;;女性宗教認同研究——以鄭州市為例[A];中國社會學會2007年會“社會建設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7年
9 康艷;;當代美學發(fā)展中的日常生活審美化現象[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10 陳戈;儲小平;;差序制度結構與中國管理革命——以李寧公司的發(fā)展變革為例[A];中國制度變遷的案例研究(廣東卷)(第六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龍飛;文化社會學視野下武術在登封的存在與發(fā)展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趙勇;結構化工作滿意度及其對離職傾向的影響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顧遠飛;市場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運行邏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7 劉自學;論政治哲學范式的演進[D];南開大學;2010年
8 王屯;大學社會評價中的符號資本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趙方杜;身體規(guī)訓:中國現代性進程中的國家權力與身體[D];南開大學;2010年
10 蔡勇慶;生態(tài)神學視野下的福克納小說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宗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小型私營企業(yè)誠信問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鄭璇;土地資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規(guī)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謝濤;論效率違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馬輝;黑龍江省發(fā)展低碳經濟法律規(guī)制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5 劉微;中古羅馬天主教會經濟倫理的嬗變[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尹彥婷;和諧社會視角下公共行政人員職業(yè)道德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梁小利;企業(yè)社會責任的三維度分析[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8 王天瑞;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9 姚鵬;論我國政府采購程序的完善[D];湘潭大學;2010年
10 金yN臣;當代中國社會組織自治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鵬生;何勤華;;中日法律文化近代化之若干比較[J];中國法學;1992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松有;司法解釋權:理論邏輯與制度建構[J];中國法學;2005年02期
2 彭禮堂;;中國法治國家制度建構的路徑探討[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3 李傳先;;關于我國建立判例制度的思考[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4 房亞明;;地方政府“法治化”的制約因素考究[J];法治論壇;2010年01期
5 張衛(wèi)平;;制度的柔性與剛性[J];司法;2006年00期
6 王平正;;公民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機制:制度層面的考察[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7 陳卯軒;里贊;;從法學之法通向司法之法——現代性-后現代范式中法的概念變遷[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8 汪雄濤;;從法律的橫向移植到縱向培育——關于法律移植理論的反思[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9 汪進元;法治的價值選擇與價值的法制建構[J];法商研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法學版);2001年01期
10 曹心寶;略評民國初年(1912—1928)的司法制度[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5年09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劉晗 王e,
本文編號:17976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1797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