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趨復雜和多元的社會背景下,司法越發(fā)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一個較普遍的現(xiàn)象是,簡單的結果公正已不能滿足新常態(tài)下公眾對司法的要求,而且影響司法可接受性的因素也變得多樣且多重。如果公眾對司法的接受程度不斷降低,那么將會產生一系列的司法風險問題。固然,司法崇尚追求客觀的理性與公正,然而司法也不得不尊重人類最基本的情感。論文以公眾的感知作為切入點,通過實證研究的方法來研究主觀程序正義與司法可接受性的關系。論文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司法可接受性的概述,通過界定和描述司法可接受性的基本內涵和特點明確研究對象,將本文探討的司法可接受性限定在社會心理學層面,而不屬于法律方法論的范疇(當然,法律方法論也會對司法的可接受性產生影響),并對其進行必要性分析,進而闡述研究的理論基礎——主觀程序正義理論與權威的關系理論,最后,梳理概括當前研究領域中有關主觀程序正義與司法可接受性的研究結論,為后文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第二部分由兩個板塊構成,主要介紹司法可接受性的定量研究設計。第一個板塊主要內容是關于司法可接受性定量研究的總體設計,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模型、研究變量、研究假設和研究步驟。第二個板塊主要展示被試者的基本情況和檢驗實證研究中所使用的量表的信效度。第三部分為論文的數(shù)據分析部分,首先檢驗研究模型,然后基于數(shù)據分析當前司法可接受性的現(xiàn)狀和主觀程序正義的現(xiàn)狀,探索主觀程序正義感知的相關變量、主觀實質正義感知的相關變量和傳統(tǒng)文化因素的相關變量三者與司法可接受性之間的關系。其中,最重要的研究結論莫過于發(fā)現(xiàn)了主觀程序正義中的一些因素對司法可接受性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第四部分作為論文的總結,首先,梳理相關的研究假設檢驗,總結研究結論;其次,依據前述研究數(shù)據與理論,結合現(xiàn)實情況與制度,分別從程序規(guī)則、程序倫理、公眾心理和司法環(huán)境四個角度提出相關提升司法可接受性的有效路徑。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工商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D916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司法可接受性概要
(一) 司法可接受性的基本內涵和特點
1. 司法可接受性的基本內涵
2. 司法可接受性的特點
(二) 司法可接受性的必要性分析
(三) 基于主觀程序正義的司法可接受性研究的理論基礎
1. 主觀程序正義理論
2. 權威的關系理論
(四) 主觀程序正義作為司法可接受性的中介
二、司法可接受性的定量研究設計
(一) 總體設計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模型
3. 研究變量
4. 研究假設
5. 研究步驟
(二)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1. 問卷的信度與效度
2. 被試者的基本情況
三、影響司法可接受性因素的數(shù)據分析
(一) 研究模型的檢驗
(二) 基于數(shù)據的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三) 影響司法可接受性因素的回歸分析
1. 影響司法可接受性的程序性因素
2. 影響司法可接受性的實質性因素
3. 影響司法可接受性因素之間的比較
4. 影響司法可接受性的人口統(tǒng)計學上的因素
四、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 研究結論
1. 司法可接受性現(xiàn)狀不容樂觀
2. 程序性因素對司法可接受性影響力明顯
3. 實質性因素對司法可接受性影響力不大
(二) 提升司法可接受性途徑
1. 程序規(guī)則之完善
2. 程序倫理之培育
3. 公眾心理之重視
4. 司法環(huán)境之優(yōu)化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潔;;從“人情社會”到“法治社會”[J];人民論壇;2015年32期
2 龍宗智;;影響司法公正及司法公信力的現(xiàn)實因素及其對策[J];當代法學;2015年03期
3 蘇新建;;程序正義對司法信任的影響——基于主觀程序正義的實證研究[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14年05期
4 蘇新建;;主觀程序正義對司法的意義[J];政法論壇;2014年04期
5 馬玉麗;;由“程序”而“正義”——論程序對司法公正的意義[J];理論月刊;2014年04期
6 謝小瑤;趙冬;;裁判可接受性的“理想”與“現(xiàn)實”——源于聽眾理論的啟示[J];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13年01期
7 葉竹盛;;法院:“數(shù)字化生存”的邏輯與異化[J];南風窗;2013年01期
8 朱濤;;基層法院實踐中的建構性程序正義[J];法學論壇;2012年06期
9 華憶昕;蘇新建;;程序正義于中國司法實踐之困境與出路[J];浙江社會科學;2011年08期
10 陳發(fā)桂;;重塑信用:論司法公信力的生成——以網絡環(huán)境下公眾參與為視角[J];學術論壇;2011年0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金木;判決可接受性的實證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楊智閔;事實真?zhèn)尾幻髋c司法的可接受性[D];蘇州大學;2013年
2 公丕潛;論法律信任及其在中國的建構[D];吉林大學;2012年
3 鮑然;論司法判決的可接受性[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4 譚楊;論司法的可接受性[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
17779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1777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