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質制度的雙重解讀與刑事訴訟法的再修改
本文選題:對質制度 切入點:對質權 出處:《湖北社會科學》2013年02期
【摘要】:從訴訟法的角度考察對質,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作為司法機構查明事實的手段與方法。從被告人的角度來說,可稱之為"忍受對質的義務";另一種情況是被告人面對指控者或不利證人進行質問的權利,又稱為對質權。經過歷史的沉淀,被告人對質權作為基本人權已被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qū)廣泛接受與認可。欲構建中國對質制度,須賦予被告人對質權,并就2012年刑事訴訟法關于證人出庭的有關規(guī)定與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理論清理,同時完善相關的程序保障措施。
[Abstract]:Examining confront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rocedural law includes two situations: one is to act as a means and method for judicial organs to find out the facts.From the defendant's point of view, it can be called "the obligation to endure confrontation"; the other is the defendant's right to question the accuser or unfavorable witness, which is also called the right of pledge.After the precipitation of history, the defendant's right of pledge as a basic human right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and recognized by all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confrontation system in China, the defendant should be given the right to pledge, and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2012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n the appearance of witnesses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judicial practice should be theoretically cleared up, and the relevant procedural safeguards should be perfected at the same time.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龍宗智;;論刑事對質制度及其改革完善[J];法學;2008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蓉麗;;行政法上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平衡及其構建[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2期
2 王慶廷;;法律的親情化求證——一個法理學的視角[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3 王圣揚;王金華;;刑事審判中檢察機關的角色定位研究——以控辯平衡原理為視角[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4 周銘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5 劉翠;張和平;;期刊引文標注序號位置新說[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6 宋江順,趙龍;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價值[J];華東冶金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7 趙愛敏;;“四字駢語”再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1期
8 張娜;;為“音質”正身——再議聲樂演唱中的“音質”[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4期
9 徐冬梅;;簡化字“發(fā)”及其兩個繁體字“v|”“氷”問題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10 宋華英;;“琴”字初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林雅貞;章之文;;談辭典編纂時應剔除文意訓詁[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2 袁明軍;;《現代漢語詞典》里的擬聲詞[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杜萬平;;解讀生態(tài)法學[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環(huán)經濟立法研究——2005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第三冊)[C];2005年
4 劉一玲;;簡縮手法和簡縮詞語[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5 韓玉華;;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淺析香港人普通話中的詞匯偏誤問題[A];第三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曹躍香;;與“詞綴”有關的術語使用情況考察[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劉雍潛;李龍;謝百治;潘克明;陳麗;董玉琦;韓錫斌;;《信息化進程中的教育技術發(fā)展研究》課題報告[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8 朱凡;;長不大的青春期 試論中國當代藝術中的“玩”及其危險性[A];2010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10年
9 黃雅屏;;一起大連海事污染案背后的思考——記大連開發(fā)區(qū)663水產養(yǎng)殖戶訴長江航道局海域污染損害案件[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經濟法、國際環(huán)境法分冊[C];2008年
10 張晨強;;關于綠色文化的思考[A];文化現代化的戰(zhàn)略思考——第七期中國現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U,
本文編號:17058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1705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