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保障語境下刑事和解制度探微——以新刑訴法為視角
本文關鍵詞: 刑事和解 人權保障 新刑訴法 制度完善 出處:《河北法學》2013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2012年3月14日,經(jīng)由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以下簡稱《修改決定》)。這是繼1996年刑訴法修改以來,我國刑事訴訟法又一次重要的修改和完善。于2013年1月1日生效的新刑訴法,是否真的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和司法改革的要求?其中明確規(guī)定的"和解制度"存在的基礎和價值理念是什么?已確立的和解制度是否有進一步審視之必要?就以上問題展開討論。
[Abstract]:March 14th 2012. The decision on the revision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adopted by vote at the 5th session of the 11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revised decision). This follows the amendment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in 1996. The new Criminal procedure Law, which came into effect on January 1st 2013, really meets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judicial reform. What is the basis and value concept of the "reconciliation system"? Is there a need for further scrutiny of the established system of reconciliation? Discuss the above issues.
【作者單位】: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5.2
【正文快照】: 引言中國人將在他們的社會生活中,運用它們的理性,尋求能夠實現(xiàn)其利益最大化的解決各種糾紛和沖突的辦法,并在此基礎上在人們相互交往中逐步形成一套與他們發(fā)展變化的社會生活相適應的規(guī)則體系[1]。一、概念厘清刑事和解,作為一項確定意義上的制度性概念誕生于國外。最早雛形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暑假實踐團;;刑事和解的實證考察與理論反思[J];福建法學;2009年04期
2 任華哲;李青;;刑事和解與量刑公正[J];法學評論;2010年05期
3 張薇;;論中國建構刑事和解機制的必要性[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09年27期
4 鄭成磊;;淺議刑事和解不起訴制度[J];中外企業(yè)家;2010年12期
5 于加業(yè);;刑事和解的價值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1年03期
6 胡曉濤;;我國刑事被害人權利保障制度的構建[J];平頂山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7 李鈺;;故意傷害案件刑事和解制度探析[J];新余高專學報;2010年05期
8 王敬;;審前羈押制度的完善與人權保障[J];法制與經(jīng)濟(下旬刊);2010年01期
9 楊玉俊,胡春健;刑事審判監(jiān)督制度之完善[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10 劉學敏;;刑事和解:我國司法正義與社會和諧[J];求索;2009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濤;成武利;;論辯訴交易在我國的實踐及制度完善[A];第三屆西部律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鄭國;;淺談刑事和解制度[A];第三屆西部律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歐丹;;農(nóng)村刑事糾紛解決機制探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新課題[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4 吳波;李仁榮;;關于檢察機關服務民生建設的思考[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D)[C];2009年
5 李自民;翟延平;;和諧社會構建與檢察業(yè)務工作機制完善[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6 范業(yè)宏;紀曉慧;;論我國刑事和解制度的構建[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7 郭勇;劉小榮;;淺析檢察機關開展刑事和解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對策[A];當代法學論壇(二0一一年第三輯)[C];2011年
8 藍藍;;刑事和解制度實施中的若干爭點[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中)[C];2011年
9 孫光駿;;關于刑事和解的幾個法律問題[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10 葉祖懷;;寬嚴相濟視野下刑事和解制度的構建[A];第六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金山區(qū)人民法院 徐艷;公權挑戰(zhàn)與權力讓渡之間的平衡與選擇[N];聯(lián)合時報;2009年
2 謝玉忠 靳玉梅 周君;審查批捕階段適用刑事和解制度的誤區(qū)分析[N];天津政法報;2011年
3 記者 李寧 孫敏堅;對刑事和解制度進行立法[N];湖南日報;2009年
4 通訊員 張寧;天津適用刑事和解機制辦案415件[N];檢察日報;2010年
5 常州市武進區(qū)檢察院 熊彬 蔣曉棟;檢調(diào)對接下刑事和解的選擇[N];江蘇法制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阮占江 趙文明 本報通訊員 譚麗霞;“三位一體”刑事和解透明高效[N];法制日報;2011年
7 王風浪 王金寶;淺談公訴環(huán)節(jié)的刑事和解[N];西部法制報;2008年
8 記者 李松 黃潔;刑事和解不是“花錢買刑”[N];法制日報;2008年
9 李松 黃潔;刑事和解不是“花錢買刑”[N];貴陽日報;2008年
10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方工;刑事和解應注意糾偏[N];檢察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佳芬;刑事辯護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2 許蘭亭;刑事一審程序實務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3 屈新;被追訴人的人權保障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4 謝佳宏;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5 李明;在犯罪控制與人權保障之間[D];四川大學;2005年
6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7 陳鳳超;現(xiàn)代刑事司法正義理念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8 張劍秋;刑事被害人權利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9 馮一文;中國囚犯人權保障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10 彭伶;不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紅英;中國取保候審制度改革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8年
2 鄭海軍;我國偵查羈押制度完善之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3 馬騁;論和諧偵查[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4 王建金;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視野中的刑事和解[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5 張洪銘;刑事和解制度的刑法正當性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6 吳從波;審查起訴階段刑事和解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7 張琳;刑事被害人權利保護研究[D];安徽大學;2006年
8 劉瑩;撤回公訴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9 牛新新;淺析我國刑事和解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10 王利飛;刑事和解模式研究[D];廣東商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14617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1461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