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當事人偽造證據(jù)的刑法適用
本文關鍵詞:民事訴訟當事人偽造證據(jù)的刑法適用
【摘要】:在民事訴訟中 ,“其他人”幫助當事人偽造證據(jù)的 ,可以定性為幫助偽造證據(jù)罪 ,而當事人自己偽造證據(jù)的 ,卻缺乏相應的“當事人偽造證據(jù)罪”予以處罰 ,其能否定罪、如何定罪 ,爭議也極大。為避免放縱犯罪 ,本文通過評析有關個罪的特征 ,重點從當事人偽造證據(jù)的目的和行為兩方面來考察其定罪的可行性與合理性。
【作者單位】: 寧波市北侖區(qū)人民檢察院
【分類號】:D925.1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案例簡介 :2 0 0 0年 1 2月 ,甲公司以借條為依據(jù) ,向法院起訴 ,要求乙公司歸還其于 1 999年所借的 70萬借款。乙公司答辯并反訴稱 :該 70萬借款已被甲公司用于抵消所欠乙公司的貨款 ,同時乙公司還向法院出示甲、乙雙方蓋章的對帳單 ,顯示甲公司在抵消 70萬元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藝;;限制民事訴訟沉默權的合理性及其立法完善[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10期
2 克勤;;打官司別忘舉證——與民事訴訟當事人談舉證責任[J];鄉(xiāng)鎮(zhèn)論壇;1991年05期
3 任文松;王曉;;民事檢察制度運行中需厘清的幾種關系[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4 張朔;;對我國民事訴訟偽證行為的法律責任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0年35期
5 曾昭度 ,宋太郎;《民事訴訟法學》重點問題解答(上)[J];法學評論;1986年01期
6 潘永隆;試論檢察機關參加民事訴訟的若干問題[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6期
7 張紅俠;;民事訴訟當事人取證權保障探析[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6年02期
8 鞏聯(lián)輝;;檢察機關參與民事訴訟初探[J];新疆社會科學;1985年04期
9 楊富靜;;析民事訴訟中的訴權為當事人雙方享有[J];現(xiàn)代法學;1988年02期
10 江偉;王強義;;論民事訴訟當事人與民事主體的分離[J];法學家;198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亮;;對民事訴訟當事人成本的法經(jīng)濟學分析[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下冊)[C];2010年
2 吳敏豪;莫神星;;談破壞礦產(chǎn)資源的犯罪[A];適應市場機制的環(huán)境法制建設問題研究——2002年中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2年
3 盧希起;;刑法適用中的刑事政策分析[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4 楊曉春;馬玉虎;;再論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準“類推原則”的確立和適用[A];全國第十二次法醫(yī)臨床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5 吳大華;羅鷹;;刑事被害人補償?shù)睦硇运伎肌詫崿F(xiàn)刑法正義價值為視角[A];犯罪學論叢(第七卷)[C];2009年
6 吳大華;;論“兩少一寬”的少數(shù)民族犯罪刑事政策[A];犯罪學論叢(第三卷)[C];2005年
7 儲槐植;;犯罪學的特性與功用[A];犯罪學論叢(第一卷)[C];2003年
8 胡激洋;吳美滿;;從刑法文本到社會學意義的成功實踐——石獅市院妥善處理兩村村民聚眾斗毆的個案價值分析[A];第六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張朝霞;王志坤;;在構建和諧社會的視野中論檢察機關的刑事政策改進[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10 尹吉;;略論我國檢察機關民事公益訴訟立法[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北京市東城區(qū)檢察院 李小萌;謹防刑法適用擴大化[N];北京日報;2009年
2 馬成福;刑法適用中的“舉輕明重”和“舉重明輕”[N];檢察日報;2005年
3 程良次 岳霞;身份轉(zhuǎn)變帶來的刑法適用變化[N];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2010年
4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張永紅;英國的“訴調(diào)對接”程序[N];人民法院報;2010年
5 趙秉志 許成磊;簡析打假中的刑法適用問題[N];法制日報;2003年
6 于海生;民事訴訟當事人概念辨析[N];法制日報;2000年
7 趙一平;民事訴訟當事人級別管轄異議權的保護[N];江蘇經(jīng)濟報;2009年
8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 劉仁文;在規(guī)范與事實之間尋求正義[N];光明日報;2011年
9 邵明;民事訴訟當事人的程序基本權[N];法制日報;2002年
10 朱鐵軍 李長坤;網(wǎng)絡盜竊案對刑法適用提出挑戰(zhàn)[N];檢察日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天球;比較法視野中的刑法不溯及原則的憲政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2 沈琪;刑法推理方法初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3 顧樂;刑法解釋的存在依據(jù)與實現(xiàn)方式[D];吉林大學;2008年
4 吳學斌;犯罪構成要件符合性判斷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5 凌萍萍;被害人承諾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6 許青松;間接正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張向東;基準刑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郭磊;量刑情節(jié)適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陸岸;輕罪法建構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10 房麗;數(shù)罪并罰限制加重原則之解構[D];吉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包瑩曄;民事訴訟當事人真實義務探究[D];蘇州大學;2011年
2 宋建寶;兩岸民事訴訟當事人之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3 田恬;論民事訴訟當事人證據(jù)收集制度[D];湘潭大學;2011年
4 沈樹鳳;民事訴訟當事人取證制度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0年
5 翟秀娟;論我國刑法的正負機能[D];煙臺大學;2010年
6 王斌;論刑法推理在刑法適用中的運用[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7 陳愷剛;論民事訴訟當事人的攻擊防御行為[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8 楊娜;議刑法中危險的適度擴張[D];中國政法大學;2012年
9 霍向黨;刑法中危險的認定及我國的選擇[D];河南大學;2010年
10 司慧穎;論刑法中的暴力[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2655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1265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