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刑事再審新法介評
本文關(guān)鍵詞:臺灣刑事再審新法介評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罪證有疑 利歸被告 再審雙層構(gòu)造 三階審查 綜效理論
【摘要】:臺灣刑事再審制度于2015年2月通過修法,破除臺灣"最高法院"舊有判例的錯誤見解,放寬再審事由限制,降低再審聲請門坎,彰顯再審制度旨在救濟無辜的立法精神。臺灣再審新規(guī)定肯定了再審案件仍應(yīng)適用"罪證有疑,利歸被告"原則,承認再審案件的心證標準僅達"合理懷疑"為已足,參酌德、日法例導入"綜效理論",啟動無辜者運動的新契機,開創(chuàng)再審制度改革的新紀元。
【作者單位】: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
【分類號】:D925.1
【正文快照】: 依循刑事案件處理流程的先后順序,臺灣“刑事訴訟法”將再審制度規(guī)定在整部法律的尾端末段(第五篇第420條至第440條),可謂地處偏遠。刑事再審條文不過區(qū)區(qū)19條而已,但現(xiàn)實上是“不教”(上不到)、“不讀”(考不到),乃至“不辦”(做不到),猶如棄地。從2004年到2014年臺灣“高等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元勇;中日刑事再審制度的比較研究[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1年03期
2 馬力,呂洪民;禁止雙重危險原則與刑事再審制度的改革[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3 李玉華;姜閥;;論禁止雙重危險與我國刑事再審制度的改革[J];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學報(綜合版);2001年03期
4 常怡,唐力;民事再審制度的理性分析[J];河北法學;2002年05期
5 張旭;論我國民商案件再審制度的改革與完善[J];中國司法;2003年09期
6 萬國海;我國刑事再審制度之檢討[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7 鄧穎;外國刑事再審制度初探[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8 章曉民,肖崇耀;完善我國刑事再審制度的思考[J];南方冶金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9 徐楊;刑事再審制度比較研究[J];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4期
10 高洪賓;;信訪制度與再審制度[J];人民司法;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樸永剛;;我國現(xiàn)行民事再審制度有關(guān)問題探討[A];探索社會主義司法規(guī)律與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國法院第23屆學術(shù)討論會獲獎?wù)撐募ㄉ希C];2011年
2 易方;唐甜甜;;由In re Baxter案看美國專利再審制度[A];2014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xié)會年會第五屆知識產(chǎn)權(quán)論壇論文集(第一部分)[C];201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行;不能神圣化民事訴訟再審制度[N];法制日報;2007年
2 唐亞南;努力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刑事再審制度[N];人民法院報;2008年
3 最高人民法院審監(jiān)庭法官 虞政平;再審制度改革的回顧與展望[N];法制日報;2008年
4 宋建立;對現(xiàn)行再審制度的思考[N];人民法院報;2001年
5 王海鴻;再審制度改革勢在必行[N];民主與法制時報;2002年
6 慧心;再審制度改革之我見[N];江蘇法制報;2005年
7 時 代 時 分 時 刻;程序重建——再審制度改革的核心問題[N];人民法院報;2002年
8 張寶華;再審制度改革應(yīng)有規(guī)則協(xié)調(diào)觀念[N];人民法院報;2003年
9 李 曉;“公正與效率”和再審制度改革[N];人民法院報;2003年
10 紀 敏;葡萄牙的再審制度[N];人民法院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鄭學林;民事再審制度改造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2 譚淼;刑事再審理論與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菲;刑事再審制度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2 陳傳勝;刑事再審制度探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3 韓陽;刑事再審制度若干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4 李剛;論刑事再審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5 侯曉娜;行政再審制度的倫理審視[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6 陳傼鈴;我國刑事再審制度的檢討與完善[D];南昌大學;2012年
7 趙珊珊;中德刑事再審制度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8 秦yN;民事再審制度的反思與重構(gòu)[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9 李夢ZW;再審制度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10 王沐;試論再審制度改革面臨的問題與對策[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1847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1184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