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死亡賠償金的性質界定及執(zhí)行困境之破解
本文關鍵詞: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死亡賠償金的性質界定及執(zhí)行困境之破解
【摘要】:當前我國學界關于死亡賠償金定性存在著精神損害撫慰金、物質損失賠償金之爭論;司法界則傾向于將死亡賠償金定性為精神損害撫慰金。在不悖于當前我國現行法律規(guī)范及立法精神情形下,為體現司法為民、訴訟效益,應從價值角度將死亡賠償金定性為物質損失賠償金。為破解由此所致執(zhí)行困境,法院可通過引導當事人就賠償問題自行協商并構建或完善委托律師執(zhí)行財產調查機制。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
【關鍵詞】: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死亡賠償金 物質損失
【基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10YJA82009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D923;D925
【正文快照】: 死亡賠償金是精神損害撫慰金抑或是物質損失賠償金,國內學界一直存有異議。由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后簡稱附帶民訴)不支持精神損害賠償訴求,故死亡賠償金性質認定直接影響著附帶民訴原告訴訟請求數額。一、當前國內學界對死亡賠償金屬性的爭論關于死亡賠償金屬性問題,以梁慧星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梁慧星;;中國侵權責任法解說[J];北方法學;2011年01期
2 宋高初;我國刑事自訴負效益分析[J];法學評論;2005年06期
3 徐陽;;刑事和解中權力過度推進之危害及其防范——被害人保障維度的考量[J];法學評論;2009年06期
4 趙軍;;刑事被害人的訴訟權利與犯罪觀之關系研究——以經驗性跨學科范式為中心[J];法學評論;2010年02期
5 宋高初;;當代中國刑事糾紛處理過程中的“破財免災”現象評析[J];法學評論;2010年04期
6 王耀海;;“私了”現象的法治觀照[J];江淮論壇;2010年03期
7 張新寶;;《侵權責任法》死亡賠償制度解讀[J];中國法學;2010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維飛;;通說與語詞之爭——以有關公平責任的爭論為個案[J];北大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2 王志祥;張偉珂;;死刑案件中刑事和解的正當性探究[J];北方法學;2011年04期
3 徐珂;;解構論對辯證唯物主義的“增補”[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4 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與社會建設[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5 孫中原;;承上啟下 推陳出新——《墨守辭典》的意義[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07期
6 高矚;吉曉民;;品牌產品造型傳承的哲學思考[J];包裝工程;2008年08期
7 周德義;論一分為三與一分為多的辯證關系[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8 涂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與和諧社會[J];武陵學刊;2011年04期
9 郭蘇芝;劉珈伶;;論高校體育課程內容與方法同步研究效應[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8期
10 杜丙辰,吳海平,杜小偉;試論毛澤東思維方式的基本特征[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王浦劬;;我國政治學學術發(fā)展中的基本關系論析——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30周年[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理論研討論文集[C];2009年
2 陳波;吳紀東;;基于墨菲定律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A];建設工程安全理論與應用——首屆中國中西部地區(qū)土木建筑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范煒烽;劉小年;;關系分析:當代中國政治學發(fā)展的新方法[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黎曉婷;;游走于邊緣的雙刃劍:刑事和解中法官暗示性話語的探究與規(guī)制[A];建設公平正義社會與刑事法律適用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24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冊)[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平;轉型期城市貧困家庭子女義務教育的比較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2 劉越;社會建構論視閾下組織沖突的管理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3 宋剛;中國技術管理學科演進發(fā)展狀態(tài)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4 劉長灝;循環(huán)經濟輸入輸出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金正振;純粹經濟損失的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6 倪娟;初中理科課程標準的適切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7 黃小廣;港美經濟關系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8 巴殿君;冷戰(zhàn)后日本對臺灣政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9 高閏青;“以人為本”理念及其教育實踐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寇廣增;基于意見挖掘通用框架的情感極性強度模糊性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建;論死亡賠償金的性質、標準與分配[D];蘇州大學;2010年
2 楊麗;死亡賠償金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3 項小蓓;死亡賠償制度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4 董欣;侵害生命權的損害賠償制度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宏良;侵權死亡賠償制度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6 歐陽妮;我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完善[D];西北大學;2011年
7 李木子;論我國死亡賠償金法律制度的完善[D];吉林大學;2011年
8 靳歡;淘寶網C2C電子商務中信息不對稱問題分析與改進策略[D];吉林大學;2011年
9 次登羅布;論死亡賠償金的性質[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10 雷宇;我國死亡賠償制度若干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永梅;論被害人的訴訟地位[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王利明;;侵權責任法制定中的若干問題[J];當代法學;2008年05期
3 馬靜華;刑事和解的理論基礎及其在我國的制度構想[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4 杜宇;;“犯罪人-被害人和解”的制度設計與司法踐行[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5 郭宗杰;論法的效益[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5年03期
6 張溫龍;;我國實施刑事被害人救助的不足與完善——以福建省石獅市人民檢察院的司法實踐為視角[J];福建法學;2008年03期
7 張新寶;郭明龍;;論侵權死亡的精神損害賠償[J];法學雜志;2009年01期
8 張新寶;;行政法規(guī)不宜規(guī)定具體侵權責任[J];法學家;2007年05期
9 龍宗智;被害人作為公訴案件訴訟當事人制度評析[J];法學;2001年04期
10 傅蔚岡;;“同命不同價”中的法與理——關于死亡賠償金制度的反思[J];法學;2006年09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中國人民大學 楊立新;[N];光明日報;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楠;;從“同命不同價”反思我國的死亡賠償金制度[J];法制與社會;2008年26期
2 馮景霞;;對《侵權責任法》第十七條的理解[J];法制與社會;2010年34期
3 王雪琴;;侵害生命權的精神損害賠償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06年12期
4 劉宇寧;;試論死亡賠償金的性質[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5 胡忠煥;裴丹;;我國死亡賠償金制度之檢討[J];理論觀察;2007年04期
6 李妍;;死亡賠償金的合理性規(guī)范[J];經濟視角;2009年11期
7 龍鳳;;淺談死亡賠償金[J];改革與開放;2010年08期
8 毛麗麗;莫明秋;;論死亡賠償金的計算[J];金卡工程(經濟與法);2010年07期
9 付振;;論《侵權責任法》中的“同命同價”[J];法制與社會;2011年17期
10 趙勇賓;沈躍東;;死亡賠償金再探討[J];人民論壇;2011年20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春 生 國 花;死亡賠償金引發(fā)不少訴訟[N];人民法院報;2005年
2 卞文斌;死亡賠償金的法律屬性[N];檢察日報;2002年
3 尹志強;死亡賠償金的性質[N];法制日報;2005年
4 陳法暄;出賣車輛未過戶,出了事故誰負責?[N];嘉興日報;2005年
5 宋利梅;殘疾賠償金可要求附帶民事訴訟賠償[N];檢察日報;2004年
6 王鵬;死亡賠償不是生命賠償[N];檢察日報;2002年
7 錢進 李清;取消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賠償之我見[N];江蘇經濟報;2004年
8 本報記者 張濤;“消法”是否適用于醫(yī)患糾紛[N];醫(yī)藥經濟報;2005年
9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張新寶;侵害生命、健康、身體權的民事責任探討[N];人民法院報;2001年
10 ;人身損害賠償定出“細則”[N];中國婦女報;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肖志雄;死亡賠償金制度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2 王建坤;論死亡賠償金的性質[D];廈門大學;2006年
3 秦佳;死亡賠償金法律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4 郭文政;論死亡賠償金的性質[D];湖南大學;2007年
5 郭慶輝;死亡賠償金制度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9年
6 廖靜怡;我國死亡賠償金制度的法理探析[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7 陳瓊;我國死亡賠償金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8 曾慶輝;生命權損害賠償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9 姚瑜瓊;死亡賠償金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10 劉霞;胎兒死亡賠償金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0734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1073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