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傳統(tǒng)、制度邏輯與公訴方式之變革
本文關鍵詞:政法傳統(tǒng)、制度邏輯與公訴方式之變革
更多相關文章: 公訴方式 變革 政法傳統(tǒng) 訴訟結構
【摘要】:特定公訴方式并非是根據(jù)某種美好的理念乃至個人好惡進行簡單抉擇的結果,而是有其結構性的制度根源。無論理論界所認可的公訴方式"應當"何為,亦不論法律規(guī)范所表達的公訴方式"必須"如何,囿于政法傳統(tǒng)下一體化的司法權力結構以及國家主義的訴訟構造,公訴案卷不可避免地成為我國司法實踐的核心和基礎。一體化司法目標之實現(xiàn),公、檢、法三機關的協(xié)同運作,法官對事實真相所負之澄清義務以及法院系統(tǒng)內(nèi)部科層式的檢查監(jiān)督均與公訴卷宗之運用須臾不可分離。故在論及公訴方式變革之際,應將其置于除理念和規(guī)范以外更為廣闊的制度背景中加以考察,揚棄理念之爭及革命式的制度改革,注重個別項目之完善以及相關配套措施之建立。
【作者單位】: 云南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 公訴方式 變革 政法傳統(tǒng) 訴訟結構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技術審判原理下的刑事卷證本體與制度研究》(項目號13AFX013)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D925.2
【正文快照】: 目次一、刑事公訴:該如何是好?二、政法傳統(tǒng):公訴方式變革之宏觀場域三、訴訟結構:公訴方式革新之制度邏輯四、局限性與可能性:我國公訴方式之未來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改后,我國刑事公訴制度由遵循1996年《刑事訴訟法》確立的主要證據(jù)“復印件移送主義”重新確立為1979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志明;二審程序的理性評價與制度構想[J];法律適用;2003年12期
2 汪建成;;刑事審判程序的重大變革及其展開[J];法學家;2012年03期
3 徐亞文;鄧達奇;;“政法”:中國現(xiàn)代法律傳統(tǒng)的隱性維度[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4 陳衛(wèi)東,郝銀鐘;我國公訴方式的結構性缺陷及其矯正[J];法學研究;2000年04期
5 左衛(wèi)民;;邁向實踐:反思當代中國刑事訴訟知識體系[J];中外法學;2011年02期
6 樊崇義;張中;;論刑事司法體制改革與訴訟結構之調整[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6年05期
7 孫遠;;卷宗移送制度改革之反思[J];政法論壇;2009年01期
8 陳光中,熊秋紅;刑事訴訟法修改芻議(下)[J];中國法學;1995年05期
9 龍宗智;;論建立以一審庭審為中心的事實認定機制[J];中國法學;2010年02期
10 左衛(wèi)民;;刑事訴訟制度變遷的實踐闡釋[J];中國法學;2011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薇;卓廣平;;論司法獨立體系下審判委員會對法官獨立的影響[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2 張順;;解構司法民意[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3 彭鳳蓮;;商業(yè)賄賂的社會文化成因及防治對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4 顏飛;;我國刑事訴訟行政化之成因[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施佳;對我國人民陪審制度的調查與思考[J];安康師專學報;2004年03期
6 侯猛;;最高法院司法知識體制再生產(chǎn)——以最高法院規(guī)制經(jīng)濟的司法過程為例[J];北大法律評論;2004年00期
7 霍海紅;;證明責任:一個功能的視角[J];北大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8 應星;;行政訴訟程序運作中的法律、行政與社會——以一個“赤腳律師”的訴訟代理實踐為切入點[J];北大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9 賀欣;馮曉川;;離婚法實踐的常規(guī)化——體制制約對司法行為的影響[J];北大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10 李華;王存河;;司法權的定位和功能[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小君;高飛;李俊;;地權糾紛中的法律救濟——村莊合并中的農(nóng)地權屬糾紛救濟的理想與現(xiàn)實[A];中國制度變遷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郭威;;法律文化變遷的內(nèi)在邏輯[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王鵬;;信息不對稱條件下法院判決正確性問題探析——從合同詐騙罪與合同違約競合說起[A];2012年度(第十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4 ;專門法庭的法律構造與機構建制[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5 劉蔚;;嵌入沖突視角的人民陪審制度——以基層法院的實踐探微與本土化路徑為研究樣本[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6 張熠;;從沖擊中走向融合——我國刑事審判權運行與恢復性司法互動之研究[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7 印穎;;論合理行政的司法保障[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賀衛(wèi)方;;司法改革中的上下級法院關系[A];依法治國專題研究——司法改革與依法治國理論研討會、中國農(nóng)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9 蘇力;;基層法院審判委員會制度的考察及思考[A];依法治國專題研究——司法改革與依法治國理論研討會、中國農(nóng)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10 劉平;江子浩;黃震;吳勤民;李瑜青;李萍;王松林;程彬;史莉莉;葉慧娟;陳琦華;趙斌;;地方立法后評估制度研究[A];2008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瑞;民事審級制約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2 張佳鑫;協(xié)商解決糾紛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王許人;新塘鄉(xiāng)土家族儀典文化與教育法實施的關系分析[D];西南大學;2009年
4 孫華程;城市與教堂:制度視野下歐洲中世紀大學的發(fā)生與演進[D];西南大學;2011年
5 孫日華;裁判客觀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陳文華;民間規(guī)則在民事訴訟中的運用[D];山東大學;2011年
7 尚海濤;民國時期華北地區(qū)農(nóng)業(yè)雇傭習慣規(guī)范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尹曉紅;我國憲法中被追訴人獲得辯護權之保障[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9 周強;我國保護被追訴人人身自由憲法條款之實施[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10 李健;論法官的主體性[D];復旦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小虎;行動中的預防性法律:美國刑事訴訟中的審前服務制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周緒峰;偵查人員程序性違法的舉證責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趙旋;論中國特色審判方式的確定[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肖梅;民事起訴狀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章?lián)];地方立法后評估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張逸群;當下中國司法政策認知論[D];西北大學;2010年
7 馮冠強;中國刑事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8 李志斌;論我國法官遴選制度的完善[D];安徽大學;2010年
9 朱文婷;審前律師辯護制度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10 蔡景光;農(nóng)村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左衛(wèi)民;;職權主義:一種譜系性的“知識考古”[J];比較法研究;2009年02期
2 閔春雷;楊波;霍海紅;;中國訴訟法學30年理論創(chuàng)新回顧[J];當代法學;2009年01期
3 黃宗智;悖論社會與現(xiàn)代傳統(tǒng)[J];讀書;2005年02期
4 周汝江;陳家剛;;大眾政治的興起與現(xiàn)代國家的型構[J];湖北社會科學;2009年11期
5 張澤濤;我國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第150條亟需完善[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6 卞建林;;改革開放30年中國刑事訴訟制度發(fā)展之回顧與展望[J];法學雜志;2009年01期
7 陳衛(wèi)東;;論隔離式量刑程序改革——基于蕪湖模式的分析[J];法學家;2010年02期
8 陳瑞華;;論量刑信息的調查[J];法學家;2010年02期
9 李玉萍;;中國法院的量刑程序改革[J];法學家;2010年02期
10 張月滿;;量刑程序論[J];法學家;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本報記者 趙蕾;[N];南方周末;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雪光;;權威體制與有效治理:當代中國國家治理的制度邏輯[J];開放時代;2011年10期
2 彭江華;;當下中國改革的制度邏輯[J];人民論壇;2010年23期
3 鄧鎖;;雙重制度邏輯與非營利組織的運行——一個新制度主義視角的解釋[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4 王道勇;;失地農(nóng)民“問題化”的制度邏輯及對策[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5 周曉夏;林小青;;多重邏輯下的制度:以1743年直隸救荒制度為例[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11年06期
6 王詩宗;宋程成;;獨立抑或自主:中國社會組織特征問題重思[J];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05期
7 鐘麗娟;;我國人大職權設置的制度邏輯[J];山東社會科學;2013年06期
8 葉麒麟;;雙重制度邏輯與縣級人大常委會的成長——一種新制度主義視角的解析[J];寧夏黨校學報;2008年05期
9 孫立平;;體制性拘謹是一種過分的敏感[J];新遠見;2008年04期
10 彭興庭;;民工月薪制,中看,中用嗎?[J];小康生活;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建兵;張濤;;司法體制改革背景下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之制度邏輯[A];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第十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1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盈科律師事務所全球高級合伙人 李季先;打擊證券違規(guī) 期待雙向制度設計[N];證券時報;2013年
2 彭興庭;月薪與欠薪[N];人民法院報;2006年
3 陳U,
本文編號:10080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1008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