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合同違約救濟制度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15 23:53
電子商務合同(簡稱“電商合同”)作為互聯網技術發(fā)展的產物,帶來了許多一般合同法理論不能解決的問題,電子商務的穩(wěn)定和有序發(fā)展要求法律規(guī)范的保障①。尤其是電商合同違約救濟制度的完善,使因電商合同履行所引發(fā)的糾紛順利解決,才能保障電商市場的穩(wěn)定,促進電商經濟的健康長遠發(fā)展。本論文在一般合同法的理論基礎上,結合電子商務實踐,參考一些國家及國際文件的相關法律規(guī)范,對電商合同違約救濟制度的一些方面進行探討,以期對完善我國相關制度提出建議。論文研究的前提是電商合同已經有效成立,在履行階段出現任何一方或雙方對合同履行義務的違反。第一部分從電商合同違約行為的形態(tài)入手,指出:“電商合同違約基本也是與一般合同的違約形態(tài)一樣,將違約行為首先分為預期違約和實際違約,預期違約分為明示的預期違約和默示的預期違約②!薄皩嶋H違約又進一步劃分為履行不能、拒絕履行、延遲履行、不適當履行這四種基本形態(tài)!庇羞`約存在,就要追究違約方的法律責任,歸責原則是主要依據。第二部分論述對電商合同當事人違約的歸責原則,認為,“電商合同領域的違約責任仍應以嚴格責任為歸責原則,即,只要有違約行為發(fā)生就得承擔違約責任③”,而不以違約方是否存在...
【文章來源】:湖北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義
1. 理論意義
2. 實踐意義
(三) 國內外研究現狀
1. 國內研究現狀
2. 國外研究現狀
(四) 研究方法
(五) 創(chuàng)新性與不足
1. 創(chuàng)新之處
2. 不足之處
一、電子商務合同違約行為的基本形態(tài)
(一) 電商合同的預期違約
1. 預期違約的確定
2. 明示的預期違約
3. 默示的預期違約
(二) 電商合同的實際違約
1. 履行不能
2. 拒絕履行
3. 遲延履行
4. 不適當履行
二、電子商務合同違約的歸責原則
(一) 采用嚴格責任原則的合理性
(二) 國際上采用嚴格責任原則的趨勢
(三) 電商合同違約以嚴格責任為歸責原則
(四) 嚴格責任原則在電商合同違約中適用應注意的問題
1. 嚴格責住并非完全排斥過錯
2. 嚴格責任并非絕對責任
三、電子商務合同違約的免責事由
(一) 約定免責事由
1. 格式合同中的免責條款
2. 無因退貨權
(二) 法定免責事由
1. 對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不可抗力”的理解
2. 對電子商務合同履行中特殊的不可抗力
四、電子商務合同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
(一) 繼續(xù)履行
1. 繼續(xù)履行的適用條件
2. 對繼續(xù)履行的限制
(二) 采取補救措施
1. 補救措施的具體形式
2. 采取補救措施適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三) 賠償損失
1. 賠償損失的適用條件
2. 賠償損失的限制
(四) 適應電子商務交易特征的違約責任承擔方式
1. 停止使用
2. 繼續(xù)使用
3. 中止訪問
五、電子商務合同違約救濟途徑
(一) 司法救濟
1. 管轄權確定標準不一
2. 證據效力弱
3. 爭議解決結果執(zhí)行難度大
(二) 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
1. 仲裁
2. 調解
3. 微型審判
4. 租借法官
(三) 在線糾紛解決機制
1. 自力救濟
2. 內部爭議處理模式
3. 眾包式ODR
4. 平臺式ODR及第四方ODR的混合模式
(四) ADR與0DR結合的國際趨勢
1. 在線仲裁
2. 在線調解
3. ODR與人民調解相結合
六、完善我國電商合同違約救濟制度的建議
(一) 完善電商合同立法
1. 制定獨立的《電子商務合同法》
2. 增加網絡環(huán)境下合同違約特有的不可抗力事由
3. 增設符合電商合同履行特征的違約責任承擔方式
4 司法救濟中確立消費者原地管轄權
(二) 建設互聯網法院
(三) 探索互聯網糾紛人民調解新方法
(四) 創(chuàng)新網上執(zhí)行機制
1. 保證金制度
2. 處罰機制
(五) 增強政府機關監(jiān)管職能
(六) 發(fā)揮社會組織監(jiān)督功能
(七) 加強企業(yè)自律
(八) 建立誠信制度
1. 披露和評價反饋
2. 信譽標記
(九) 提升消費者法律意識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231945
【文章來源】:湖北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義
1. 理論意義
2. 實踐意義
(三) 國內外研究現狀
1. 國內研究現狀
2. 國外研究現狀
(四) 研究方法
(五) 創(chuàng)新性與不足
1. 創(chuàng)新之處
2. 不足之處
一、電子商務合同違約行為的基本形態(tài)
(一) 電商合同的預期違約
1. 預期違約的確定
2. 明示的預期違約
3. 默示的預期違約
(二) 電商合同的實際違約
1. 履行不能
2. 拒絕履行
3. 遲延履行
4. 不適當履行
二、電子商務合同違約的歸責原則
(一) 采用嚴格責任原則的合理性
(二) 國際上采用嚴格責任原則的趨勢
(三) 電商合同違約以嚴格責任為歸責原則
(四) 嚴格責任原則在電商合同違約中適用應注意的問題
1. 嚴格責住并非完全排斥過錯
2. 嚴格責任并非絕對責任
三、電子商務合同違約的免責事由
(一) 約定免責事由
1. 格式合同中的免責條款
2. 無因退貨權
(二) 法定免責事由
1. 對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不可抗力”的理解
2. 對電子商務合同履行中特殊的不可抗力
四、電子商務合同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
(一) 繼續(xù)履行
1. 繼續(xù)履行的適用條件
2. 對繼續(xù)履行的限制
(二) 采取補救措施
1. 補救措施的具體形式
2. 采取補救措施適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三) 賠償損失
1. 賠償損失的適用條件
2. 賠償損失的限制
(四) 適應電子商務交易特征的違約責任承擔方式
1. 停止使用
2. 繼續(xù)使用
3. 中止訪問
五、電子商務合同違約救濟途徑
(一) 司法救濟
1. 管轄權確定標準不一
2. 證據效力弱
3. 爭議解決結果執(zhí)行難度大
(二) 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
1. 仲裁
2. 調解
3. 微型審判
4. 租借法官
(三) 在線糾紛解決機制
1. 自力救濟
2. 內部爭議處理模式
3. 眾包式ODR
4. 平臺式ODR及第四方ODR的混合模式
(四) ADR與0DR結合的國際趨勢
1. 在線仲裁
2. 在線調解
3. ODR與人民調解相結合
六、完善我國電商合同違約救濟制度的建議
(一) 完善電商合同立法
1. 制定獨立的《電子商務合同法》
2. 增加網絡環(huán)境下合同違約特有的不可抗力事由
3. 增設符合電商合同履行特征的違約責任承擔方式
4 司法救濟中確立消費者原地管轄權
(二) 建設互聯網法院
(三) 探索互聯網糾紛人民調解新方法
(四) 創(chuàng)新網上執(zhí)行機制
1. 保證金制度
2. 處罰機制
(五) 增強政府機關監(jiān)管職能
(六) 發(fā)揮社會組織監(jiān)督功能
(七) 加強企業(yè)自律
(八) 建立誠信制度
1. 披露和評價反饋
2. 信譽標記
(九) 提升消費者法律意識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2319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3231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