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場所隱私權的學理基礎及類型化保護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27 09:56
隱私權是一種人格權。傳統(tǒng)的隱私權保護主要側重權利主體對私人領域的維護。作為一項飽含人格尊嚴光芒的權利,隱私權在保護公民個人私隱的同時,也是個人對抗公權力的武器。很長一段時間,“公共場所無隱私權”成為各國法官處理案件的重要原則。隨著現(xiàn)代社會快速發(fā)展,人們逐漸發(fā)現(xiàn),隱私的范圍往往不與私人領域范圍完全重合:人們的隱私期待由私人場所向外延伸,在公共場所常會發(fā)生一些泄露私隱、令人尷尬的境遇,越來越多的公民對隱私權的需求使隱私權開始走出私人領域,試圖為公共場所人們的隱私保護提供條件。目前,公共場所隱私權的研究多局限于一些具體的解決措施,沒有抽象出一般方法,缺乏法理關懷。公共場所隱私權理論的界定首先要從公共場所的概念入手論證公共場所隱私權的存在,破除關于公共場所隱私權的理論悖論。通過參考法國、美國對待公共場所隱私權問題的立法、司法和學者的態(tài)度,對比中國研究現(xiàn)狀找到差距與不足。如今,公共場所隱私權研究迫在眉睫,這不僅是現(xiàn)實發(fā)展的必然,也是理論的內(nèi)在要求。從客觀上看,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使公共場所隱私權侵害日益加劇,科技進步不僅增加了侵權的可能性,同時強化了社會控制的手段,公共場所的隱私權訴求空間遭遇壓縮,以...
【文章來源】: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價值和意義
三、文獻綜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寫作思路與結構安排
第一章 公共場所隱私權理論提出
第一節(jié) 公共場所的界定
第二節(jié) 公共場所隱私權的存在
一、與傳統(tǒng)隱私權界定的差異
二、“公共”與隱私權的表象悖論及解除
第三節(jié) 公共空間隱私權的歷史肇始
一、法國公共場所隱私權的肇始
二、美國公共場所隱私權的歷史肇始
三、我國公共場所隱私權的歷史發(fā)展與現(xiàn)狀
第二章 公共場所隱私權理論現(xiàn)實基礎和理論基礎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使公共場所隱私權的侵害加劇
一、社會控制使公共場所隱私權遭遇壓縮
二、科技進步使公共場所隱私權侵犯加劇成為可能
三、視頻監(jiān)控主客體的質(zhì)、量上升使研究成為必要
第二節(jié) 隱私權的內(nèi)在價值是公共場所隱私權的基石
一、作為憲法隱私權法理基礎的人格尊嚴
二、在參與公共事務管理中的行動自由
三、在非私人場合表達情感的自由
第三節(jié) 權利與權力的對抗性貫穿公共場所隱私權研究的始終
一、隱私權利關乎公民“自治”
二、制約公共權力過度擴張的限權理念
第三章 公共場所隱私權保護中的利益沖突與平衡
第一節(jié) 個人與私人利益的博弈
一、與公民的拍攝自由相沖突
二、與場所管理者的權利相沖突
第二節(jié) 個人與公共利益的博弈
第三節(jié) 個人與社會利益的博弈
一、源于與新聞自由的對抗
二、基于社會道德利益的考量
第四章 公共場所隱私權的類型化保護構建
第一節(jié) 空間類型化
一、有私人性質(zhì)的公共場所
二、半開放的公共場所
三、完全開放的公共場所
第二節(jié) 主體身份類型化
一、完全公眾人物——公職人員的公共場所隱私權
二、有限目的公眾人物的公共場所隱私權
三、非自愿公眾人物——普通自然人的公共場所隱私權
第三節(jié) 內(nèi)容類型化
一、理論之維:學理上的類型分析
二、實踐之維:冒犯權利典型行為分析
結語
參考文獻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個人信息自決權理論及其檢討——兼論個人信息保護法之保護客體[J]. 楊芳. 比較法研究. 2015(06)
[2]合理隱私期待視閾下的公共場所隱私權保護[J]. 李倩. 四川文理學院學報. 2015(06)
[3]從隱私到個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論與制度安排[J]. 張新寶. 中國法學. 2015(03)
[4]公共空間的隱私權[J]. 郭春鎮(zhèn). 學習與探索. 2015(06)
[5]論隱私權概念的界定[J]. 杜紅原. 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 2014(06)
[6]公共場所、公開場合與隱私權[J]. 周小犢. 青年記者. 2013(08)
[7]淺析我國空間隱私權立法必要性[J]. 薛沁怡. 華章. 2012 (03)
[8]公共場所隱私權法律保護研究——以公共場所攝像頭的管理為視角[J]. 傅強,劉宇航.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4)
[9]論視頻監(jiān)控對公民權利之影響 以公共場所隱私權為例[J]. 余德旋. 電子知識產(chǎn)權. 2011(11)
[10]公共攝像監(jiān)視的隱私權研究[J]. 岑劍梅. 法治研究. 2010(07)
博士論文
[1]論弱者的尊嚴[D]. 周力.西南政法大學 2014
[2]空間隱私權問題研究[D]. 石睿.吉林大學 2010
[3]大眾傳播侵害人格權研究[D]. 匡敦校.西南政法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論空間隱私權[D]. 菅冰.西南政法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163259
【文章來源】: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價值和意義
三、文獻綜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寫作思路與結構安排
第一章 公共場所隱私權理論提出
第一節(jié) 公共場所的界定
第二節(jié) 公共場所隱私權的存在
一、與傳統(tǒng)隱私權界定的差異
二、“公共”與隱私權的表象悖論及解除
第三節(jié) 公共空間隱私權的歷史肇始
一、法國公共場所隱私權的肇始
二、美國公共場所隱私權的歷史肇始
三、我國公共場所隱私權的歷史發(fā)展與現(xiàn)狀
第二章 公共場所隱私權理論現(xiàn)實基礎和理論基礎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使公共場所隱私權的侵害加劇
一、社會控制使公共場所隱私權遭遇壓縮
二、科技進步使公共場所隱私權侵犯加劇成為可能
三、視頻監(jiān)控主客體的質(zhì)、量上升使研究成為必要
第二節(jié) 隱私權的內(nèi)在價值是公共場所隱私權的基石
一、作為憲法隱私權法理基礎的人格尊嚴
二、在參與公共事務管理中的行動自由
三、在非私人場合表達情感的自由
第三節(jié) 權利與權力的對抗性貫穿公共場所隱私權研究的始終
一、隱私權利關乎公民“自治”
二、制約公共權力過度擴張的限權理念
第三章 公共場所隱私權保護中的利益沖突與平衡
第一節(jié) 個人與私人利益的博弈
一、與公民的拍攝自由相沖突
二、與場所管理者的權利相沖突
第二節(jié) 個人與公共利益的博弈
第三節(jié) 個人與社會利益的博弈
一、源于與新聞自由的對抗
二、基于社會道德利益的考量
第四章 公共場所隱私權的類型化保護構建
第一節(jié) 空間類型化
一、有私人性質(zhì)的公共場所
二、半開放的公共場所
三、完全開放的公共場所
第二節(jié) 主體身份類型化
一、完全公眾人物——公職人員的公共場所隱私權
二、有限目的公眾人物的公共場所隱私權
三、非自愿公眾人物——普通自然人的公共場所隱私權
第三節(jié) 內(nèi)容類型化
一、理論之維:學理上的類型分析
二、實踐之維:冒犯權利典型行為分析
結語
參考文獻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個人信息自決權理論及其檢討——兼論個人信息保護法之保護客體[J]. 楊芳. 比較法研究. 2015(06)
[2]合理隱私期待視閾下的公共場所隱私權保護[J]. 李倩. 四川文理學院學報. 2015(06)
[3]從隱私到個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論與制度安排[J]. 張新寶. 中國法學. 2015(03)
[4]公共空間的隱私權[J]. 郭春鎮(zhèn). 學習與探索. 2015(06)
[5]論隱私權概念的界定[J]. 杜紅原. 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 2014(06)
[6]公共場所、公開場合與隱私權[J]. 周小犢. 青年記者. 2013(08)
[7]淺析我國空間隱私權立法必要性[J]. 薛沁怡. 華章. 2012 (03)
[8]公共場所隱私權法律保護研究——以公共場所攝像頭的管理為視角[J]. 傅強,劉宇航.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4)
[9]論視頻監(jiān)控對公民權利之影響 以公共場所隱私權為例[J]. 余德旋. 電子知識產(chǎn)權. 2011(11)
[10]公共攝像監(jiān)視的隱私權研究[J]. 岑劍梅. 法治研究. 2010(07)
博士論文
[1]論弱者的尊嚴[D]. 周力.西南政法大學 2014
[2]空間隱私權問題研究[D]. 石睿.吉林大學 2010
[3]大眾傳播侵害人格權研究[D]. 匡敦校.西南政法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論空間隱私權[D]. 菅冰.西南政法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1632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3163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