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未注冊商標的保護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發(fā)布時間:2021-02-17 11:41
我國《商標法》遵循商標注冊取得制,同時為未注冊商標使用人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未注冊商標積極和消極效力的規(guī)范基礎分別落在《商標法》第32條和第59條第3款上,但由于條款里"一定影響"的概念表述相對模糊、不夠精準,導致學術和司法界在理解和適用上皆產生不少爭議。本文將從保護未注冊商標的正當性談起,明確法律予以保護的因由和價值取向;在借鑒《德國商標法》使用商標的保護制度和司法經驗的同時,采用目的解釋和體系解釋進一步明確"一定影響"的法律意涵,并提出細化該認定標準的具體建議。
【文章來源】:電子知識產權. 2020,(07)CSSCI
【文章頁數】:12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二、保護未注冊商標的價值及必要性
(一)商標權的正當性學說
(二)保護未注冊商標的正當性解釋
三、《德國商標法》保護未注冊商標的制度規(guī)定
(一)通過使用取得商標權作為確權模式之一
(二)使用商標的“價值和作用”(Verkehrsgeltung)的法律意涵界定
(三)“一定影響”和其他法律術語的界定問題
(四)在先使用商標的權利
四、德國使用商標保護制度對我國的啟示
(一)堅持以商標注冊為主、在先使用為補充的法律制度
(二)明確在先使用商標“有一定影響”的法律意涵
1.“有一定影響”的目的性和體系性解釋
2.“有一定影響”的具體內涵和認定標準
五、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商標法》第59條第3款“在先商標的繼續(xù)使用抗辯”評注[J]. 張鵬. 知識產權. 2019(09)
[2]在先使用商標的“有一定影響”認定研究[J]. 程德理. 知識產權. 2018(11)
[3]搶注未注冊商標的司法認定研究——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三十二條規(guī)定為視角[J]. 馮曉青,刁佳星. 南都學壇. 2018(01)
[4]規(guī)制商標“搶注”與“囤積”的制度檢討與改造[J]. 劉鐵光. 法學. 2016(08)
[5]《商標法》第59條第3款的理解與適用——以啟航案為視角[J]. 芮松艷,陳錦川. 知識產權. 2016(06)
[6]未注冊商標的權利產生機制與保護模式[J]. 馮術杰. 法學. 2013(07)
[7]論對善意在先使用商標的保護——以“杜家雞”商標侵權案為視角[J]. 王蓮峰. 法學. 2011(12)
[8]尋求注冊與使用在商標確權中的合理平衡[J]. 彭學龍. 法學研究. 2010(03)
[9]通用名稱的商標權問題研究[J]. 杜穎. 法學家. 2007(03)
[10]商標法中在先權利的知識產權法解釋[J]. 李揚.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 2006(05)
本文編號:3037934
【文章來源】:電子知識產權. 2020,(07)CSSCI
【文章頁數】:12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二、保護未注冊商標的價值及必要性
(一)商標權的正當性學說
(二)保護未注冊商標的正當性解釋
三、《德國商標法》保護未注冊商標的制度規(guī)定
(一)通過使用取得商標權作為確權模式之一
(二)使用商標的“價值和作用”(Verkehrsgeltung)的法律意涵界定
(三)“一定影響”和其他法律術語的界定問題
(四)在先使用商標的權利
四、德國使用商標保護制度對我國的啟示
(一)堅持以商標注冊為主、在先使用為補充的法律制度
(二)明確在先使用商標“有一定影響”的法律意涵
1.“有一定影響”的目的性和體系性解釋
2.“有一定影響”的具體內涵和認定標準
五、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商標法》第59條第3款“在先商標的繼續(xù)使用抗辯”評注[J]. 張鵬. 知識產權. 2019(09)
[2]在先使用商標的“有一定影響”認定研究[J]. 程德理. 知識產權. 2018(11)
[3]搶注未注冊商標的司法認定研究——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三十二條規(guī)定為視角[J]. 馮曉青,刁佳星. 南都學壇. 2018(01)
[4]規(guī)制商標“搶注”與“囤積”的制度檢討與改造[J]. 劉鐵光. 法學. 2016(08)
[5]《商標法》第59條第3款的理解與適用——以啟航案為視角[J]. 芮松艷,陳錦川. 知識產權. 2016(06)
[6]未注冊商標的權利產生機制與保護模式[J]. 馮術杰. 法學. 2013(07)
[7]論對善意在先使用商標的保護——以“杜家雞”商標侵權案為視角[J]. 王蓮峰. 法學. 2011(12)
[8]尋求注冊與使用在商標確權中的合理平衡[J]. 彭學龍. 法學研究. 2010(03)
[9]通用名稱的商標權問題研究[J]. 杜穎. 法學家. 2007(03)
[10]商標法中在先權利的知識產權法解釋[J]. 李揚.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 2006(05)
本文編號:30379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3037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