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汽車經(jīng)銷商的締約欺詐及懲罰性賠償
發(fā)布時間:2020-12-19 15:58
因汽車經(jīng)銷商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控制能力懸殊,締約過程中經(jīng)銷商對消費者負有一定范圍內(nèi)的明示信息告知義務與默示信息告知義務。前者源于當事人約定、法律規(guī)定及交易習慣;后者應在汽車經(jīng)銷商可歸責性與消費者合理期待的框架之下,從消費者締約目的、對汽車基本現(xiàn)狀的影響、經(jīng)銷商獲得信息的成本以及消費者合理期待等方面予以權(quán)衡判斷。汽車經(jīng)銷商欺詐的構(gòu)成僅限于故意要件,不包括所謂"過失欺詐"。為避免"退一賠三"致使經(jīng)銷商與消費者的利益嚴重失衡,應對"消法"第55條進行目的性限縮,結(jié)合汽車瑕疵的類型、是否構(gòu)成根本違約以及是否存在產(chǎn)品缺陷等因素,依據(jù)不同標準計算汽車經(jīng)銷商締約欺詐的懲罰性賠償額。
【文章來源】:廣東社會科學. 2020年02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2 頁
【文章目錄】:
一、汽車經(jīng)銷商的信息告知義務及其判定
(一)汽車經(jīng)銷商信息告知義務
(二)汽車經(jīng)銷商信息告知義務的判定
(三)“PDI”作為汽車經(jīng)銷商信息告知義務的正當性分析
二、汽車經(jīng)銷商的締約欺詐及其構(gòu)成
(一)締約欺詐的制度競合
(二)汽車經(jīng)銷商欺詐的主觀要件
(三)經(jīng)營者的欺詐行為與消費者陷入錯誤而為意思表示具有因果關(guān)系
三、汽車經(jīng)銷商懲罰性賠償?shù)恼斝约捌溥m用
(一)汽車經(jīng)銷商締約欺詐懲罰性賠償?shù)臓幾h
(二)汽車經(jīng)銷商締約欺詐懲罰性賠償?shù)倪m用分析
四、結(jié)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合同法》第42條(締約過失責任)評注[J]. 孫維飛. 法學家. 2018(01)
[2]締約過失與欺詐的關(guān)系再造——以錯誤理論的功能介入為輔線[J]. 尚連杰. 法學家. 2017(04)
[3]法律的形式與功能 以“知假買假”案為分析范例[J]. 熊丙萬. 中外法學. 2017(02)
[4]重識“消費者”的法律地位[J]. 甘強. 政治與法律. 2016(12)
[5]締約過程中說明義務的動態(tài)體系論[J]. 尚連杰. 法學研究. 2016(03)
[6]締約過失與欺詐的制度競合——以欺詐的“故意”要件為中心[J]. 劉勇. 法學研究. 2015(05)
[7]論多倍賠償?shù)幕鶖?shù)確定——最高人民法院第17號指導案例研究[J]. 李友根.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2015(01)
[8]論消費者保護法上的告知義務——兼評最高人民法院第17號指導性案例[J]. 陸青. 清華法學. 2014(04)
[9]我國消費者保護懲罰性賠償?shù)男掳l(fā)展[J]. 楊立新. 法學家. 2014(02)
[10]論前合同責任的歸責標準[J]. 張家勇. 法學家. 2014(01)
本文編號:2926179
【文章來源】:廣東社會科學. 2020年02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2 頁
【文章目錄】:
一、汽車經(jīng)銷商的信息告知義務及其判定
(一)汽車經(jīng)銷商信息告知義務
(二)汽車經(jīng)銷商信息告知義務的判定
(三)“PDI”作為汽車經(jīng)銷商信息告知義務的正當性分析
二、汽車經(jīng)銷商的締約欺詐及其構(gòu)成
(一)締約欺詐的制度競合
(二)汽車經(jīng)銷商欺詐的主觀要件
(三)經(jīng)營者的欺詐行為與消費者陷入錯誤而為意思表示具有因果關(guān)系
三、汽車經(jīng)銷商懲罰性賠償?shù)恼斝约捌溥m用
(一)汽車經(jīng)銷商締約欺詐懲罰性賠償?shù)臓幾h
(二)汽車經(jīng)銷商締約欺詐懲罰性賠償?shù)倪m用分析
四、結(jié)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合同法》第42條(締約過失責任)評注[J]. 孫維飛. 法學家. 2018(01)
[2]締約過失與欺詐的關(guān)系再造——以錯誤理論的功能介入為輔線[J]. 尚連杰. 法學家. 2017(04)
[3]法律的形式與功能 以“知假買假”案為分析范例[J]. 熊丙萬. 中外法學. 2017(02)
[4]重識“消費者”的法律地位[J]. 甘強. 政治與法律. 2016(12)
[5]締約過程中說明義務的動態(tài)體系論[J]. 尚連杰. 法學研究. 2016(03)
[6]締約過失與欺詐的制度競合——以欺詐的“故意”要件為中心[J]. 劉勇. 法學研究. 2015(05)
[7]論多倍賠償?shù)幕鶖?shù)確定——最高人民法院第17號指導案例研究[J]. 李友根.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2015(01)
[8]論消費者保護法上的告知義務——兼評最高人民法院第17號指導性案例[J]. 陸青. 清華法學. 2014(04)
[9]我國消費者保護懲罰性賠償?shù)男掳l(fā)展[J]. 楊立新. 法學家. 2014(02)
[10]論前合同責任的歸責標準[J]. 張家勇. 法學家. 2014(01)
本文編號:29261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292617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