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責任法經(jīng)濟分析的現(xiàn)代價值基礎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湯震宇;;論票據(jù)的性質[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1期
2 李勇軍;高利紅;;從國外發(fā)展狀況看我國環(huán)境損害賠償因果關系的認定[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02期
3 葉明;吳太軒;;醫(yī)療損害之懲罰性賠償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4 王宗玉;;不正當?shù)蛢r銷售行為的若干問題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1期
5 胡小紅;論私法的強行性規(guī)范[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6 張纓;中國轉型期企業(yè)間經(jīng)濟活動“低信任”違約現(xiàn)象的社會學解釋[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7 朱顯榮;陳加滿;;從經(jīng)濟學的視野看合同法的功能[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8 胡蓮;;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概念辨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29期
9 于君剛;;農村法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漢中市部分縣區(qū)為調查對象[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12期
10 張宏峰;淺析合同履行中的效率違約現(xiàn)象——兼論《合同法》之強制實際履行的責任[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林秀麗;陳寶智;;產品責任對工業(yè)安全的影響及我國產品責任現(xiàn)狀分析[A];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xié)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周林彬;李勝蘭;;法律經(jīng)濟學課程設計比較研究(研究報告)[A];2005年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豆景俊;張建濤;;我國的法經(jīng)濟學研究現(xiàn)狀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康紀田;;限制財產權行使的法治取向[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史晉川;姚如青;;所有權與先占行為的掛鉤和脫鉤——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利用的案例研究[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謝曉堯;;也論知識產權的沖突與協(xié)調——一個外部性的視角[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吳建斌;;科斯法律經(jīng)濟學本土化路徑重構[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8 姚如青;;放松管制和擴大占有——基于杭州市區(qū)推行征地留用的案例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9 衣文靜;;判決錯誤對訴訟與守法的激勵機制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10 周曉唯;;量刑均衡化分析——一個規(guī)范量刑的法經(jīng)濟學思考[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子良;經(jīng)濟法司法實施之應用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王英照;面向信息網(wǎng)絡經(jīng)營的客戶需求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楊健;我國船舶融資租賃法律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4 張雪樵;經(jīng)濟行政權法律監(jiān)督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郁方;中國銀行業(yè)壟斷與規(guī)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6 張偉強;法律制度的信息費用問題[D];山東大學;2010年
7 丁玉海;法經(jīng)濟學理性主義的邏輯與歷史分析及其啟發(fā)[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8 殷悅;海上人身傷亡損害賠償法律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9 張衛(wèi)莉;孫中山經(jīng)濟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10 李志剛;基于適應性效率的中國保險制度變遷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廉靖;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村矛盾化解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陳志科;我國農村集體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杜國宏;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我國農業(yè)投資法律制度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張兵;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朱漢明;基于農民權益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羅志;武漢市食品安全監(jiān)管體制改革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7 王瑜;買賣合同風險移轉規(guī)則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盧慧;淺議經(jīng)營者的安全保障義務[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李曉;論食品安全監(jiān)管中信息披露制度之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劉愛超;論我國壽險資金投資的法律監(jiān)管[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波;論美國產品責任法的幾個重大突破[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2 劉冰沙;論產品責任法中的嚴格責任制度[J];當代法學;2003年02期
3 張嵐;產品責任法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評美國法學會《第三次侵權法重述:產品責任》[J];法學;2004年03期
4 王勇;產品責任法立法模式比較研究[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5 劉豐;;從美國產品責任法歸責原則談我國產品責任相關立法[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6年01期
6 王星韻;;美國的產品責任法及對我國立法的啟示[J];上海企業(yè);2008年02期
7 張楠;;論美國產品責任法對中國產品責任的借鑒[J];技術與市場;2009年05期
8 隋志勇;;淺析歐美產品責任法[J];中國檢驗檢疫;2010年07期
9 保羅·M·海登;羅賓·J·溫克勒;鄧春年;;美國產品責任法簡介[J];法學評論;1985年06期
10 史樹林;論產品責任法學的若干問題[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林燕平;;經(jīng)濟全球化對我國產品責任法的挑戰(zhàn)[A];新世紀第一次中國ISO9000論壇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國際視野下產品責任法的現(xiàn)狀與統(tǒng)一[N];法制日報;2013年
2 夫達;美國的產品責任法[N];中國質量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任震宇;推動制定產品責任法[N];中國消費者報;2008年
4 曹杰;淺議我國產品責任法中的“產品”[N];江蘇法制報;2011年
5 王喜軍 祖鴻鑫;入世在即 產品責任法亟待完善[N];遼寧日報;2001年
6 唐蓓茗;社會責任彰顯四“不”法則[N];中國企業(yè)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江琳;論我國產品責任法的變革[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2年
2 杜晨光;中外產品責任法比較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3 王繼新;中外產品責任法若干問題之比較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3年
4 何莉萍;歐美產品責任法的借鑒和啟示[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5 谷素紅;產品責任法上的產品缺陷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何雪雯;歐美產品責任法研究及對我國立法的借鑒[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7 王勇;產品責任法若干問題比較研究[D];鄭州大學;2002年
8 孫銘瑜;我國產品責任法若干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9 楊麟;美國產品責任法中的缺陷認定理論——兼論其對我國產品責任法的借鑒作用[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0年
10 宋冬梅;論產品及其缺陷[D];山東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7934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2793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