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離與回歸:女性繼承權的制度建構
[Abstract]: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women's inheritance rights has gone through the process of gender equality gradually eliminating gender discrimination. The moral judgment of women's sacredness and equal moral character in the primitive society made the initial enjoyment of women's right of inheritance a preemptive opportunity.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epening of the inheritance system of male superior to female and the first son make the female inheritance rights be excluded and sheltered, which leads to the moral alienation and institutional alienation of the female inheritance rights and the gender equality inheritance rights as well as the male inheritance rights which respect men and restrain girls. Only by reshaping the value basis of personality equality, will autonomy, weak care and social standard, can we construct a system of inheritance rights with gender equality in society, and under the intervention of inheritance legislation and the correction of inheritance concept, To realize the return and protection of women's inheritance rights.
【作者單位】: 黑龍江大學法學院;
【基金】:2011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社會排擠與女性婚姻家庭權益的法律保障”(11BFX072)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3.5;D92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廖申白;;德性倫理學:內在的觀點與外在的觀點——一份臨時提綱[J];道德與文明;2010年06期
2 楊立新;楊震;;《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修正草案建議稿[J];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學報;2012年05期
3 王歌雅;;論繼承法的修正[J];中國法學;2013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志鵬;;非社會契約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2 周少元;;近代商人群體的出現(xiàn)與傳統(tǒng)法等級觀念的動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3 曹險峰;;羅馬法中的人格與人格權[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7年02期
4 肖順武;;試論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變——基于民事主體視角之解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5 陳嬰虹;論農民利益的缺失——從國家與農民契約關系的角度[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6 周開寧;;契約精神與和諧社會[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7 劉艷芳;;我國古代調解制度解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8 程乃勝;;論法制現(xiàn)代化研究中的歷史哲學研究范式[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9 章禮強;汪文珍;;市民社會、(市)民法及其構建論略[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10 王謀寅;;對中國成文法起源問題的思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朱玉苗;;大學章程法律性質考察[A];通過章程的大學治理[C];2011年
2 楊光;傅文魁;;刑事和解與公訴權[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3 郭云忠;;檢察權謙抑性的法理基礎[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王國龍;;由語言追問法律的意義[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5 朱富強;;協(xié)調和監(jiān)督兩類功能的角色變化與法律的未來發(fā)展——兼論法律的本質功能及其現(xiàn)實異化[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下冊)[C];2010年
6 郝建臻;;干部作風建設的法理學解讀[A];北京教育紀檢監(jiān)察工作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趙志毅;;農村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幾個問題的探討[A];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高層論壇專輯[C];2006年
8 馬旭東;;試論羅馬法對伊斯蘭法的影響[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9 吳斌;陳慧;;鹽業(yè)契約自由與國家干預之初探[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三輯)[C];2008年
10 徐東;;行政合同若干理論問題研究[A];2002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利;律簡身份法考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徐少輝;上海金融中心法制變遷及決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張周國;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勞動契約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鄭現(xiàn)U,
本文編號:23135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231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