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處理中同意原則適用的困境與破解思路
本文選題:同意 + 個人信息; 參考:《圖書情報知識》2017年01期
【摘要】:信息技術(shù)讓人們發(fā)現(xiàn)了信息的經(jīng)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也給個人信息安全帶來了巨大威脅。為了保護個人信息免于被非法收集、濫用或泄露,國內(nèi)、國際的相關(guān)法律規(guī)范均采用了權(quán)利人同意原則。隨著大數(shù)據(jù)技術(shù)的發(fā)展,同意原則在實踐中沒有達(dá)到制度設(shè)計的目的,陷入了實施成本過高、有效性值得懷疑和阻礙信息自由的困境。文章在分析同意的內(nèi)涵、理論基礎(chǔ)和國外實踐的基礎(chǔ)上,探討了同意原則適用困境的原因與本質(zhì),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思路。研究認(rèn)為"同意"是個人自治的必然要求,維護了人的尊嚴(yán),有其存在的理論和現(xiàn)實基礎(chǔ)。同意原則適用的效果不理想并不代表它不重要,更不能否定其存在的必要性和正當(dāng)性。要破解同意困境,需要明確同意原則適用的范圍和形式,更需
[Abstract]:Information technology not only makes people discove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value of information, but also brings great threat to personal information security. In order to protect personal information from illegal collection, abuse or leakag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egal norms have adopted the principle of consent of the oblige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g data's technology, the principle of consent has not achieved the purpose of system design in practice, and has fallen into the dilemma of high cost of implementation, validity of which is worthy of doubt and hindering 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consent,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practice abroa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asons and essence of the dilemma of application of consent principle, and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research holds that consent i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 of individual autonomy, which preserves human dignity and ha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of its existence. The fac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sent principle is not ideal does not mean that it is not important, nor can it deny the necessity and legitimacy of its existence. In order to solve the dilemma of consent, it is necessary to define the scope and form of application of the consent principle, and more importantly,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xué);山東財經(jīng)大學(xué);
【基金】:山東省社會科學(xué)規(guī)劃項目“大數(shù)據(jù)時代政府信息公開中個人數(shù)據(jù)的保護”(15CFXJ10)的成果之一
【分類號】:D923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美德英日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J];醫(yī)學(xué)信息學(xué)雜志;2009年10期
2 魏惠斌;;“人肉搜索”與個人信息安全問題芻議[J];福建警察學(xué)院學(xué)報;2009年06期
3 劉玲;;我國個人信息安全立法現(xiàn)狀分析與立法建議[J];科教導(dǎo)刊(中旬刊);2010年05期
4 吳佼玲;;個人信息安全的思考——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J];湘潮(下半月);2010年12期
5 肖文建;戚華麗;;網(wǎng)絡(luò)環(huán)境下個人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及防范措施[J];衡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3年04期
6 高淵;;議大數(shù)據(jù)時代下的個人信息安全[J];今傳媒;2014年08期
7 ;個人信息安全:你被“騷擾”了嗎?[J];藍(lán)鈴(打工妹);2006年03期
8 劉碧海;;個人信息安全亟須立法保護——訪省十一屆人大代表陳亞麗[J];江淮法治;2008年15期
9 王敬波;付瑤;;法國個人信息安全立法評介[J];信息網(wǎng)絡(luò)安全;2007年03期
10 王敬波;付瑤;;法國個人信息安全立法評介(下)[J];信息網(wǎng)絡(luò)安全;2007年04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凌德;港個人信息安全新例被指存漏洞[N];法制日報;2013年
2 本報記者 陳虎;以個人信息安全為突破口[N];計算機世界;2001年
3 清華大學(xué)法學(xué)院教授 張建偉;司法羽翼下的個人信息安全[N];人民法院報;2010年
4 王恒昀 華穎;個人信息安全,出路在何處?[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2年
5 劉英團;個人信息安全需要法律“保駕護航”[N];人民公安報;2013年
6 光明網(wǎng)記者 劉暢;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不能只靠行業(yè)自律[N];光明日報;2012年
7 唐彬;個人信息安全,亟待消除的憂慮[N];東莞日報;2013年
8 管理咨詢業(yè)者 吳嘉杰;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經(jīng)驗值得借鑒[N];東莞日報;2013年
9 記者 南婷 關(guān)桂峰;“查開房”折射個人信息安全堪憂[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10 李沛珂;打擊電信詐騙首先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N];蘭州日報;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胡琴;大數(shù)據(jù)時代我國個人信息安全法律保護研究[D];蘭州大學(xué);2016年
2 金革;論網(wǎng)絡(luò)環(huán)境下個人信息安全的民法保護[D];煙臺大學(xué);2016年
3 劉少航;試論個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護[D];煙臺大學(xué);2016年
4 王娟;微博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xué);2014年
5 王珂;智慧城市背景下個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護[D];華中科技大學(xué);2013年
6 譚洵;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的監(jiān)管問題研究[D];南京工業(yè)大學(xué);2013年
7 楊勇;我國公民個人信息安全法律保護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xué);2011年
8 劉焱;網(wǎng)絡(luò)社會背景下個人信息安全倫理問題研究[D];燕山大學(xué);2015年
9 劉松柏;論我國刑法對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D];安徽大學(xué);2011年
10 李猛;侵犯個人信息安全的刑事規(guī)制研究[D];黑龍江大學(xué);2011年
,本文編號:18073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180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