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醫(yī)療侵權訴訟中舉證責任分配的思考
本文選題:醫(yī)療糾紛 切入點:醫(yī)療侵權訴訟 出處:《法制與社會》2016年26期
【摘要】:醫(yī)療侵權訴訟作為一種民事訴訟,廣受醫(yī)學界和法學界的共同關注。在實際訴訟中,原被告地位相差大,對于案件掌握信息的程度不對稱,為了平衡雙方的地位,實現(xiàn)當事人平等的實質要求,如何分配證明責任就顯得至關重要。對于這個問題,各國采取的方法各不相同,例如美國的"事實自己說明原則",德國的"表見證明規(guī)則"等。從二十世紀末到現(xiàn)在,我國在這個問題上經歷過幾個階段,通過調整法律使醫(yī)患雙方承擔不同的舉證責任,試圖緩和醫(yī)患關系,平息患方的怨氣,實現(xiàn)法律公平正義的價值,而實際效果卻耐人尋味,故我國在解決醫(yī)療糾紛這一現(xiàn)實問題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這就需要立法者注意到解決糾紛不僅要在法律層面上進行研究,還要完善相關的社會層面,通過一切合理可用的方法使得醫(yī)療糾紛得以解決。
[Abstract]:As a kind of civil litigation in medical tort lawsuit, popular common attention in the medical circles and the law circles. In the actual proceedings, the original defendant status difference, the degree of asymmetry information of cases, in order to balance the status of both parties, to achieve substantive requirements of equality, such as where the distribution of proof is very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for this problem. The method adopted by countries, are not the same, such as the US "in his description of principle", the German "apparent proof rules". From the end of twentieth Century to now, China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stages in this issue,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the law to bear the burden of proof is different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to ease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calm the patient's complaints, achieve fairness and justice, but the actual effect is intriguing, so in this realistic problem to solve the medical dispute on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this needs Legislators should be aware that solving disputes should not only be studied at the legal level, but also improve relevant social levels, so that medical disputes can be resolved through all reasonable and available methods.
【作者單位】: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分類號】:D925.1;D92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廖桂琴,李華成;侵權訴訟的膨脹及對策[J];荊州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2 應紹斌,郭永松;關于醫(yī)療侵權訴訟中證據(jù)問題的初步研究[J];醫(yī)學與社會;2003年06期
3 鐘志勇;論證券民事侵權訴訟的性質與價值[J];蘭州商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4 王祺國;試論我國商標侵權訴訟的特點[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0年05期
5 韓逸菲;商標“并行使用”淺析[J];政法論叢;1995年05期
6 利箭;李晨光;;“亡靈之愛”引發(fā)離奇侵權訴訟[J];女性天地;2006年04期
7 曉蕓;晨光;;“亡靈之愛”引發(fā)離奇侵權訴訟[J];法治與社會;2006年03期
8 鐘志勇;論證券民事侵權訴訟的性質與價值[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9 徐開元,涂亦文;從新聞侵權訴訟看新聞真實性[J];采.寫.編;2003年03期
10 郭永松,李佳,張良吉,應紹斌;關于醫(yī)療侵權訴訟中醫(yī)方舉證能力的初步探討[J];醫(yī)學與哲學;2004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王政;樸光洙;劉湘;;對群體性環(huán)境侵權訴訟的思考[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錢亞芳;陳威;方亞新;;醫(yī)療侵權訴訟舉證倒置規(guī)則之完善[A];2008年浙江省醫(yī)學倫理學與衛(wèi)生法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3 高進英;;一起消費侵權訴訟案始末[A];紀念《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頒布十周年有獎征文獲獎文集[C];2004年
4 張愛軍;牛建平;;環(huán)境侵權訴訟的困境與對策[A];林業(yè)、森林與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法制建設研究——2004年中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四冊)[C];2004年
5 韓勇;;我國體育新聞侵權訴訟評述[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6 丁錦希;;修改不侵權訴訟受理條件,實現(xiàn)國家知識產權戰(zhàn)略一從一則藥品專利不侵權案談起[A];2009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知識產權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中國律師知識產權高層論壇論文集(上)[C];2009年
7 劉元霞;;如何界定醫(yī)藥領域侵權訴訟中的“新產品”[A];專利法研究(2007)[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鄒韌;碩博士論文侵權訴訟激增[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2 記者 孫蕾 通訊員 來春雨;“訊強”擊敗美巨頭侵權訴訟[N];寧波日報;2012年
3 本報記者程振楠;虐童案受害者提起侵權訴訟于法有據(jù)[N];檢察日報;2012年
4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人民法院 毛增輝;確認不侵權訴訟的適用要件[N];人民法院報;2009年
5 曹世海 譚穎;加強網吧行業(yè)自律 降低侵權訴訟風險[N];人民法院報;2012年
6 周平;淺析知識產權確認不侵權訴訟的受理條件[N];中國知識產權報;2008年
7 蘇州新蘇商標專利事務所 孫小青;也談商標侵權訴訟的中止[N];中國工商報;2005年
8 陳愛和;小額侵權訴訟挑戰(zhàn)法律[N];中國工商報;2003年
9 繆軍;侵權訴訟舉證有何新規(guī)定[N];民主與法制時報;2002年
10 陳愛和;“小額侵權訴訟”挑戰(zhàn)法律[N];中國審計報;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熊亮;論確認不侵權訴訟的訴的利益[D];云南民族大學;2007年
2 傅姣慧;民事確認不侵權訴訟研究[D];遼寧大學;2012年
3 郁雯;證券侵權訴訟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4 馮德梅;論知識產權不侵權訴訟[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5 魯玫瑰;商標侵權訴訟中合理使用抗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9年
6 李琪;我國證券虛假陳述民事侵權訴訟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7 于代亮;新聞侵權訴訟制度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2年
8 陳衍妍;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侵權訴訟取證方式案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9 汪海瑩;論醫(yī)患關系平衡下的醫(yī)療侵權訴訟[D];四川大學;2007年
10 宋江艷;確認專利不侵權訴訟案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913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169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