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法中理性人標準之構建
本文關鍵詞: 理性人標準 認知圖式 適用機制 價值實現 出處:《法學研究》2015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他人內心世界的無法直接獲知性,決定了個案裁判中理性人標準的不可或缺。司法實踐中,需要運用理性人標準來完成相應的評價工作。理性人標準的運用包括三個階段:理性人建構、場景重構、透過認知圖式得出結論。個案中,通過設想一個具有特定知識結構和能力水準之人,在具體的場景下會形成什么樣的認識,來完成對行為人的評價任務。理性人的內部結構主要包括知識結構、認知能力和行動能力,理性人的具體化即表現為理性人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準的具體確定。理性人的具體化、場景的重構,均需在價值指引下進行。對此,認為理性人標準系為單一價值服務的觀點不可取。理性人標準所要實現的價值,必須結合其所要解決的問題領域具體地加以確定,不同領域中理性人標準所要實現的價值也會不同。價值實現的基本途徑是,將價值取向作為確定理性人能力水平和具體知識狀況的標準,并指引場景的重構。理性人標準在私法中有著非常廣泛的適用空間,并可擴展到公法領域。
[Abstract]:The intelligibility of the inner world of others determines the indispensable standard of rational person in the case judgment. The application of rational person standard includes three stages: rational person construction, scene reconstruction, and conclusion through cognitive schema. Through the assumption of a person with a specific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ability level, what kind of understanding will be formed in the specific situation to complete the evaluation of the perpetrator.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rational person mainly includes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Cognitive ability and action ability, the embodiment of rational person is the concrete determination of rational person's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ability level, and the embodiment of rational person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scene need to be carried out under the guidance of value. It is not advisable to think that the standard of rational person serves a single value. The value to be realized by the standard of rational person must be determined in the light of the problem area that it wants to solve. In different fields, the value of rational person standard will be different. The basic way of value realization is to take value orientation as the standard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rational person's ability and specific knowledge status. The standard of rational person has a very wide application space in private law and can be extended to the field of public law.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法學院;
【基金】:2013年度司法部部級科研項目(項目編號:13SFB2031) 南京大學985三期項目成果之一
【分類號】:D913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以一個人格化的形象作為參照來評判個案當事人,在法律中具有悠久的歷史。遠在羅馬法時代,便存在著善良家父標準,未盡到一個善良家父之注意者,即具有抽象輕過失。n〕在合同及準合同關系中,羅馬法同樣會運用善良家父標準來作出判斷!2〕契約法中的善良家父的勤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浩;;論情緒和情感及其在認識中的功能——主體認識結構中的非理性要素研究[J];廣東社會科學;2006年06期
2 及乃濤;濠梁之辯:沒有贏家[J];江漢論壇;2000年10期
3 裴桂清,,吳泮蓮;主體認識結構是認知要素和非認知要素的統(tǒng)一[J];理論探討;1995年05期
4 齊界;;認識的主體性結構——認知圖式及其對認知過程的制約性[J];社會科學研究;1992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青才;朱德全;;主體間性哲學視角下的德育觀[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2 張傳開;試論時間范疇的起源[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3 王莉;推己及人與角色扮演——道德意識的個體發(fā)生機制[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4 朱萬喜;兒童語言中的親屬稱謂詞[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5 管勇;馬麗;;文學意象的接受心理探微[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6 汪yN;;認知語言學概覽[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3期
7 鄭翔;皮亞杰教育理論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安康師專學報;2004年02期
8 王希寶;建構主義理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9 王希寶;建構主義外語教學模式[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10 宋保安;;體育隱蔽課程背景下新型師生關系的建構[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戴冠青;陳志超;;“主體間性”美學理論對中國美學發(fā)展的意義[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李志宏;;60年來美學基本原理的研究與科學化闡釋——認知美學概述[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王大力;;地理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的幾點思考[A];《測繪通報》測繪科學前沿技術論壇摘要集[C];2008年
4 王京安;;區(qū)域信息能力及其經濟增長含義[A];長江上游經濟發(fā)展與長江流域經濟合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李恒威;;意向性的起源:同一性、自創(chuàng)生和意義[A];第十三屆全國科學哲學學術會議浙江大學代表團論文集[C];2007年
6 張希希;;論活動教學理論的歷史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田文苗;;認知模式對產品與廣告的制約作用[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8 王少敏;;從過程到素質[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9 倪琳;;中國小學媒介素養(yǎng)調查及課程實施策略——一份來自上海的報告[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7):媒介素養(yǎng)與公民素養(yǎng)論文集[C];2007年
10 ;第六章 外語教學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強;TRIPS協(xié)議與商業(yè)秘密民事救濟制度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楊洋;求同存異:在沖突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D];南開大學;2010年
4 薛會娟;交互記憶系統(tǒng)、學習與創(chuàng)造力的關系[D];浙江大學;2011年
5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丁可;藝舟雙輯:理性與直覺[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7 于璐;列昂捷夫的活動理論及其生態(tài)學詮釋[D];吉林大學;2011年
8 燕燕;梅洛—龐蒂具身性現象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趙異;康德、馬克思、海德格爾實踐與認識關系思想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宮麗;精神家園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遜;盲校中學生學校適應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丁瑩瑩;基于知識管理的跨國公司技術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李偉;農村留守兒童道德學習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袁媛;論科學創(chuàng)造中的審美活動[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5 湯靜;兒童戶外游戲場地的優(yōu)化設計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0年
6 何俊霞;叛逆的回歸:主體間性下的林譯《浮生六記》[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孫梅華;活動化教學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孫榮;課堂教學中關于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9 張新村;高中新課程標準下“函數概念”的教與學[D];蘇州大學;2010年
10 唐玲;建構主義視角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設計探究[D];蘇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成;侵權損害賠償計算的經濟分析——以人身及精神損害賠償為背景[J];比較法研究;2004年02期
2 桑本謙;過錯責任背后的經濟-倫理問題——對一起醫(yī)療事故賠償糾紛案的分析[J];法學;2003年08期
3 桑本謙;椎定與漢德過失公式[J];廣東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4 丁以升,張玉堂;法律經濟學中的個人主義和主觀主義——方法論視角的解讀與反思[J];法學研究;2003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王俊;陳霞;;英美侵權法中的理性人標準初探[J];求實;2006年S2期
2 葉金強;信賴合理性之判斷:理性人標準的建構與適用[J];法商研究;2005年03期
3 蔣文玉;;理性人標準在侵權行為中的適用研究[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12期
4 葉金強;;侵權過失判斷之中的理性人標準的建構[J];中德法學論壇;2010年00期
5 ;[J];;年期
本文編號:14851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1485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