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問題研究
本文關鍵詞: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問題研究
【摘要】:保險業(yè)的興起與發(fā)展與人們風險意識的提高呈正相關。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保費收入突破2萬億元,風險保障金額達到保費收入的550倍有余,為經濟的穩(wěn)健增長、社會的安定和諧作出了突出貢獻;但與此同時,保險業(yè)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短板也逐步顯現(xiàn)。由于保險合同牽涉的問題廣,保險標的、服務、價值大大超出了消費者的認知范圍和預測能力,因此,消費者在保險問題方面具有極大的認識局限性,此種局限性又進一步導致其在保險交易中的弱勢地位,加之保險經營者服務質量的良莠不齊,消費者權益遭受侵害的可能性不斷被放大。盡管立法者在增強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也做出過嘗試和努力,但由于立法不明確、法律效力低、保護規(guī)定零散、可操作性不強等原因,其作用也極為有限。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本文綜合采用了文獻分析、歷史分析、比較分析以及歸納分析的方法,對消費、消費者以及保險消費者產生的根源、彼此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了闡述,從消費者弱勢地位的本質屬性出發(fā),得出了保險消費者屬于“消費者”、當然適用《消法》一般保護的結論。與此同時,筆者從保險領域消費者權益的特性入手,不僅承認保險消費者權益是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題中之義,而且指出鑒于此種特性,更應在保險法中對消費者權益保護進行明確,并說明了二者之間的法律適用邏輯,論證了保險消費者需要特別保護的主張。在具體的保護方法上,文章首先歸納了保險法中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與缺陷正反兩方面內容;其次,又具體介紹了一些保險發(fā)達國家的立法和實踐經驗,并結合我國現(xiàn)狀與實際,指明各自對我國的借鑒意義;最后,從立法、監(jiān)管、教育、糾紛解決、保障制度五個角度具體論述了我國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設計方案。本文在消費者的主體要件界定、保險消費者的權益保護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觀點。例如筆者提出不應以自然人、法人等組織形態(tài)的外在形式標準來區(qū)分,而應通過其是否為交易的弱勢方這一內在實質標準來判斷;并據(jù)此得出我國市場經濟下的組織同樣可能成為消費交易當中的弱勢方,一概否認組織成為“消費者”主體的可能性,并不妥當。又如,筆者認為權益保護的重點不在提出一個新的保險法主體概念,而在于明確已有保險法的主體是否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否需要通過《保險法》對以上主體予以“特殊關照”,以及如何實現(xiàn)兩部法律之間的有效銜接與合理適用等。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923.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海純;;國外保險消費糾紛替代性解決機制及其啟示[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4期
2 馬寧;;保險法中的合理期待:從規(guī)則向原則的回歸[J];比較法研究;2015年05期
3 郭丹;;保險消費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的構建[J];學術交流;2015年05期
4 范慶榮;;新《消保法》對保險領域的影響[J];保險研究;2015年03期
5 呂宙;孟龍;王俊杰;王瀚;;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金融保險消費者保護經驗啟示與借鑒[J];保險研究;2014年12期
6 王寶敏;謝瑾;;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對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影響分析[J];金融縱橫;2014年04期
7 鮑金標;康政偉;;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路徑選擇[J];中國農村金融;2014年07期
8 何驤;;合理期待原則對我國保險立法的借鑒意義——從疑義解釋在司法實踐中的嬗變切入[J];河北法學;2013年09期
9 張慶舟;;保險消費者權益內涵及其保護對策研究[J];時代金融;2013年06期
10 趙芳喜;;保險市場行為監(jiān)管與消費者權益保護研究[J];中國保險;2012年1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郭洪川;中國保險市場行為監(jiān)管改革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2 曲一帆;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律制度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劉大海;論《保險法司法解釋(二)》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進步與不足[D];山東大學;2014年
2 陳莉;我國保險消費者權益受侵害成因及保護對策研究[D];暨南大學;2014年
3 張芬;我國保險消費者教育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4年
4 強文瑤;保險消費合同糾紛訴訟外解決機制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5 戴雨薇;我國保險合同糾紛非訴訟解決機制的架構與完善[D];浙江大學;2012年
6 廖欣;保險消費者的法律界定與權益保護[D];南京大學;2012年
7 羅偉;國際保險監(jiān)管模式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2842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1284237.html